字词 | x射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X射线 X射线Xshexian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辐射,波长为10-8—10-2m,频率为3×1016—3×1020Hz。又叫伦琴射线。X射线的长波端与紫外线的短波端重叠,短波端与γ射线的长波端重叠。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研究阴极射线的性质时,发现阴极射线的高速电子流射到玻璃管壁上,管壁会发出一种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的穿透本领很大,能使放在厚纸后面的荧光物质铂氰化钡发出荧光,并能使包在黑纸里的照相底片感光。伦琴当时不知道这是什么射线,把它叫做X射线。后来,经过人们的研究才知道它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为了纪念伦琴,就把这种射线叫做伦琴射线。X射线通常是由高速电子流在真空中撞击固体靶而获得的,在这个过程中,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以很大的速度射到靶上,因受靶中原子核库仑场的作用而速度骤减,电子的动能转化成辐射能,就有X射线放出。X射线的波长很短,测定其波长一般用晶体点阵的衍射来测定。X射线应用比较广泛,在医疗中可以用于人体透视,但长时间照射对人体有害;在工业中可以用于检查金属部件的砂眼、裂纹等缺陷;还可用于电离计数器、闪烁计数器和半导体电离计数器等器件检测。 ☚ 聚变能 激光 ☛ X射线旧称“伦琴射线”,简称“X线”,通称“爱克斯光”。一种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之间的电磁辐射。可用高速电子流轰击真空中的金属靶来获得。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照相底片感光、气体电离,能穿透一般光线不能透过的物体。广泛用于工业、医学和科学研究等。直接照射人体超过一定剂量时,对人体组织有破坏作用,须加以防护。 X射线 X射线X射线又叫伦琴射线或X光。1858年,德国的盖斯勒制成了低压气体放电管。1859年,德国的普吕克尔利用盖斯勒管进行放电实验时看到了正对着阴极的玻璃壁上产生出绿色的辉光。1869年,德国的希托夫发现这种辉光也具有光的性质,如在阴极与玻璃管壁中设置障碍物则会在管壁上投射阴影。1876年,德国的戈尔兹坦提出,玻璃壁上的辉光是由阴极产生的某种射线所引起的,他把这种射线命名为阴极射线。对阴极射线的组成和性质以及这种射线所引起的荧光现象的研究,分别导致了电子和X射线的发现。1879年,英国的汤姆逊用实验方法证实了阴极射线的粒子就是电子。1895年,在汤姆逊等研究阴极射线的本质时,德国的伦琴致力于研究阴极射线所引起的荧光现象。他在研究高真空电管时,意外地发现放在距离放电管停止放电时荧光也停止。这说明屏上的荧光是由放电管引起的,但是,当时已知阴极射线又只能穿透几厘米的空气,由此推断引起屏上荧光不是阴极射线所为。伦琴又把屏移得更加远离放电管,或用黑纸把放电管包起来,屏上依然有荧光发生。他把这种引起奇异现象的未知射线称作为X线。以后,伦琴又通过了一系列的实验证明,这种特殊的射线具有不同于阴极射线的许多新的性质,比如X射线不能被磁场所偏转,它不仅可以使密封的底片感光,还可以穿过薄金属片,甚至在照片上能显示出衣服的钱币或手掌骨骼。 ☚ 新大陆 相对论 ☛ X射线 X射线X射线又叫伦琴射线或X光。1858年,德国的盖斯勒制成了低压气体放电管。1859年,德国的普吕克尔利用盖斯勒管进行放电实验时看到了正对着阴极的玻璃壁上产生出绿色的辉光。1869年,德国的希托夫发现这种辉光也具有光的性质,如在阴极与玻璃管壁中设置障碍物则会在管壁上投射阴影。1876年,德国的戈尔兹坦提出,玻璃壁上的辉光是由阴极产生的某种射线所引起的,他把这种射线命名为阴极射线。对阴极射线的组成和性质以及这种射线所引起的荧光现象的研究,分别导致了电子和X射线的发现。1879年,英国的汤姆逊用实验方法证实了阴极射线的粒子就是电子。1895年,在汤姆逊等研究阴极射线的本质时,德国的伦琴致力于研究阴极射线所引起的荧光现象。他在研究高真空电管时,意外地发现放电管停止放电时荧光也停止。这说明屏上的荧光是由放电管引起的,但是,当时已知阴极射线又只能穿透几厘米的空气,由此推断引起屏上荧光不是阴极射线所为。伦琴又把屏移得更加远离放电管,或用黑纸把放电管包起来,屏上依然有荧光发生。他把这种引起奇异现象的未知射线称作X线。以后,伦琴又通过了一系列的实验证明,这种特殊的射线具有不同于阴极射线的许多新的性质,比如X射线不能被磁场所偏转,它不仅可以使密封的底片感光,还可以穿过薄金属片,甚至在照片上能显示出衣服里的钱币或手掌骨骼。 ☚ 新大陆 相对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