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yasa遁世期,婆罗门人生四行期中的一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梵行期、家居期、林栖期和遁世期。 知识链接摩奴规定:在人生四行期的第四个阶段遁世期,人们必须抛弃所有与尘世的联系,潜心修行。一个人在成为隐士之后,要在白天独自云游;为了要食物而进入村庄;放弃所有财产、财富,再不能追求财富;他是一个知识渊博丰富的圣人;拿一个头盖骨作为罐子来盛别人所给的东西;他应该在树底下睡觉;穿破旧的衣服;独立行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成为苦行者之后,不能因为死亡或生活而高兴;每走一步都应该是直直地看着地面;喝用布过滤过的水;言语行为应该纯洁真实;南瓜壳、木制的罐子以及泥罐子等都是毗湿奴派隐士的标志。一个苦行者应该每天去乞讨食物,而且只能去以下这种屋子里乞讨:没有烟冒出来的屋子、放着杵的屋子以及没有炭的屋子。而且在拿走所有食物之后,用来盛食物的罐子应该是口朝下放置。据说,由苦行者乞讨得来的食物可以分为五类,它们是:玛德胡卡拉(意思是“收集救济物”);阿萨姆科普他(意思是“没有限制的”);普拉克普拉尼塔(意思是“更早的准备”);阿雅西塔姆(意思是“不是通过乞讨而得”);塔特卡里卡(意思是“因为时间关系”)。无论在哪一个阶段,他都应该坚持,而且是虔诚地履行完所有规定的任务。如果苦行者由于粗心而导致自己在白天或晚上杀生了,那么,为了去除污秽而得到纯洁,他应该进行沐浴,每天调息六次。苦行者应该放弃自己的身体,它由五部分构成。这些职责任务的主要迹象有:决断力、忍耐、自律、不抢、干净、对感官的控制、谦虚、知识、真理、不生气等等。苦行者有四个级别,分别是库提萨卡、巴乎达卡、哈穆萨和帕拉马哈穆萨。最后一个,即帕拉马哈穆萨是最尊贵的级别。带一个或三个拐杖的苦行者不会受生死的约束和羁绊。五种抑制或约束是:不杀、不欺、不盗、不淫、不贪。五种遵行或宗教律条是:清净、清安(满足)、苦行、诵读、敬仰自在天。适合隐士的坐姿应该是莲花坐姿(《阿耆尼往世书》,第161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