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凯恩斯的投资决定储蓄理论
长期以来,古典学派认为在任何时候可以用作投资的储蓄额是一定的,是储蓄决定投资。然而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却认为:投资与储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动机进行的行为,两者彼此分离,毫无内在的因果关系。投资只取决于资本的边际效率和利息率,不受居民储蓄的支配。国家可以通过赤字财政来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因而是投资决定储蓄而不是储蓄决定投资。凯恩斯这个观点后来经凯恩斯学派大肆宣染,在西方广为流行。
凯恩斯处于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代,为了刺激需求,增加就业,他依据如下二个原理提出了投资决定储蓄的理论。
❶个人消费储蓄心理法则。在凯恩斯看来,储蓄倾向随收入的不断提高而提高,会形成一边是社会产品随收入的提高而不断增加。另一边却是被用于消费的产品随社会产品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这二者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大。若不用投资来弥补这个间隙,则有效需求的严重不足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❷投资乘数原理。投资乘数是指收入或就业与投资之间的比例关系。投资乘数大小决定着投资效果

个公式表明,当边际消费倾向愈大,即意味着边际储蓄倾向愈小,这时投资乘数就愈大,新增一定量的投资便能产生若干倍的就业和收入。据此,凯恩斯竭力反对传统的储蓄作用理论,积极倡导消费,以使边际储蓄倾向减少,借以扩大投资乘数,消除经济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