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Dvaarakaanaath达罗卡纳特(1794—1846),泰戈尔的爷爷,泰戈尔第十七代先祖尼尔莫尼的次子拉摩莫尼的次子,即尼尔莫尼的孙子。他出生于乔拉桑科的泰戈尔家族、他的伯父拉摩洛琼(Raamlochan,1754—1807)、伯母奥洛迦没有子嗣,于是就把他过继过来,因此达罗卡纳特是在伯父母身边长大的。他机灵、勇敢、潇洒、富有天才,是一个典型的商业“王子”。 早在童年时代,达罗卡纳特就开始学习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后来就读于舍尔伯恩(Sherbourn) 先生的学校,因此他很好地掌握了英语。达罗卡纳特对舍尔伯恩先生一直深存感激,后来他每月都支付给舍尔伯恩先生津贴,直到他去世。他还跟随威廉·亚当斯、戈登及詹姆斯·考尔德等英国商人学习过英语。 戈登和詹姆斯·科洛多是当时最著名的商贸团体麦金托什公司的股东。在与他们合作的过程中,达罗卡纳特作为他们公司的代理人,帮助他们购买丝绸和蓝靛。在积累了经验之后,他就自己开始做起买卖来。这个时期,他在比拉希姆普尔区经营父辈的地产过程中学习和积累了与地产有关的各种法律知识和经验。因此,他就成为很多有名的地主的法律顾问。这样他又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新的赚钱途径,并且有机会接触很多社会名流及政府官员。 因此,1818年他被任命为第二十四区收款室主任。他的工作才干和谨慎细致的作风引起了上司的注意。1822年他被任命为第二十四区出纳官和盐业部主官的秘书,1828年升迁为税收和鸦片局秘书。直到1834年,他才辞去这一职务,以便集中精力从事自己的贸易事业。 1828年麦金托什公司决定接收他为股东。该公司设有商业银行,他被任命为商业银行的经理。当时半官方的孟加拉银行拒绝向商贸领域支付贷款。为解决这个问题,达罗卡纳特于1829年8月17日以160万卢比的基金建立了联合银行。作为政府工作人员,达罗卡纳特不可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银行工作,所以他就让他的小弟弟罗马纳特辞去阿利普尔的收款处的工作,来做银行的会计师。此后在达罗卡纳特的谋划下,银行逐渐发展起来。1830年和1834年他又分别在迦梨村(Kaaleegraam) 和沙哈贾多普尔(Saahaajaadapur) 区购买了大片土地。 1833年麦金托什公司和商业银行破产。达罗卡纳特作为其股东,不得不承担起偿还债务的责任。从此他开始考虑建立自己的商贸机构。 1834年8月1日,他辞去了政府工作。就在这一年他与一个名叫威廉·卡尔的英国人合伙,成立了卡尔-泰戈尔公司。达罗卡纳特实际上是该公司最主要的负责人。他主要负责经济事务。那时候他并不缺少资金——他自己的地产有收入,联合银行在顺利发展,而且他在其他银行和商会中具有很好的信誉,所以,他很容易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卡尔-泰戈尔公司开始向其他商贸领域扩展。1833年东印度公司在贸易领域失去了垄断地位,所以达罗卡纳特获得了扩大自己商贸的机会。他收购了比拉希姆普尔区库马尔卡利村的东印度公司的缫丝厂。除此之外,他在拉姆诺戈尔开办了制糖厂,并且为开发拉尼贡吉的煤矿而成立了孟加拉考尔公司。卡尔-泰戈尔公司最先将阿萨姆产的茶叶运进了加尔各答销售。该公司最主要的经营项目是蓝靛。在化学染料没有发明之前,经营蓝靛是很赚钱的。当时在孟加拉邦各个地区都设有卡尔-泰戈尔公司的蓝靛厂。 那个时候本国通往其他国家的交通和货物运输,主要是靠船舶。蒸汽机发明之后,蒸汽动力轮船公司于1825年从英国进入印度。1834—1836年间东印度公司已经有几艘轮船从事内部运输。1837年成立了一个名为“轮船标牌协会”的公司,该公司已经有几艘小型轮船从事内河运输。卡尔-泰戈尔公司就成为该公司的经营代理。为了维修轮船他们还在齐迪罗普尔(Khidirapur) 开设了一个修理厂。因此,可以说,达罗卡纳特是推动英国和印度轮船运输事业发展的积极倡导者。传说,他自己有一艘“印度号”轮船,他就是乘坐这艘轮船第一次前往英国的。 达罗卡纳特的目光并不局限于获取经济利益,他还热心于国家与社会的发展事业。19世纪之初,像他那样热心于文化事业的印度人,是很少见的。 1814年拉姆莫洪· 罗易(RaamamohanRaay ,1772—1833) 辞去了龙普尔收款处的秘书工作,来加尔各答定居。当时达罗卡纳特第一次与他会面,两人相见甚欢。拉姆莫洪·罗易比他年长22 岁,但是他们两人一见如故,成为心心相印的挚友。可以说,拉姆莫洪和达罗卡纳特这两匹时代骏马驾驭的现代文明之车首先驶进了孟加拉邦。 拉姆莫洪和达罗卡纳特都认为,如果不实行英语教育,印度永远也不能赶上现代世界前进的脚步。因此,他们二人积极支持筹建“印度教学院”。在他们二人及其他名人志士的帮助下,1817年1月20日在戈兰哈特建立了印度教学院。后来,拉姆莫洪在赫杜亚附近又建立了一所英语学校,达罗卡纳特就把他的长子德本德罗纳特送到那所学校里读书。1835年6月他们在加尔各答成立了以学习西方医学为主的医学院。为了鼓励本国学生学习西医,达罗卡纳特建议连续三年每年向该学院提供两千卢比的助学资金。在他的积极倡导下,梵语学院著名的莫图舒顿·古普多教授于1836年10月28日在印度国内做了第一例尸体解剖。达罗卡纳特在1845年第二次去英国的时候,建议挑选两名学生随他去英国学习医学,其费用由他来承担。政府也资助两名学生。这样,就有4名学生同他一起前往英国。 拉姆莫洪当时开展了两项著名的社会革新运动: 改革印度教和禁止寡妇殉夫自焚。达罗卡纳特积极地参与了上述运动。在准备成立梵社的时候,他与拉姆莫洪密切配合,而后他又经常参加梵社的祈祷活动。同样,在禁止寡妇殉夫自焚的问题上,达罗卡纳特也是竭尽全力支持他。拉姆莫洪·拉伊逝世后的几年里,梵社主要依靠他的资助才得以存活下来。此外,他对当时的各种政治事件都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达罗卡纳特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富有而闻名遐迩。不论是孟加拉商人,还是英国商人,也不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大家都很尊敬他。英国的绅士们经常携夫人参加他在花园别墅举行的聚会。他既能大量地赚钱,又会大把地花钱。他喜欢旅游,当然也不放过做生意赚钱的机会。达罗卡那特为了商贸事务曾经两次前往英国,并且应邀前往王宫拜见过维多利亚女王。有身份的英国人看到他过着王族般的奢华生活,就叫他“王子”。英国女王也亲切地叫他“my prince”(“我的王子”)。因此,国人也称呼他“王子”。 达罗卡纳特出身于虔诚地笃信毗湿奴教派的家庭。在他的家里是不允许食用洋葱的,更不要说鱼肉了。在他举行的各种宴会上虽然有酒有肉,但他是不碰的。后来,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受到英国人的影响,达罗卡纳特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对酒肉也就习惯了,于是他与自己的家庭发生了冲突。 大约在1809年他与蒂贡波丽(Digambaree,1801—1839) 结婚。蒂贡波丽是杰索尔地区诺棱德罗普尔的拉姆多奴·拉伊乔杜里的女儿。在祭祀家庭女神贾嘎塔特丽的时候,他就将女神的圣像做成了妻子的模样。蒂贡波丽是一位忠贞而又极富有个性的女人。对于丈夫的这种胡闹非常生气,于是就不想再与他见面了。达罗卡纳特也不想改变妻子的信仰,因此就到客房里住,后来在贝洛伽齐亚买了一栋花园别墅,添置了昂贵的家具。他就那里举办宴会、组织歌舞表演等活动。 达罗卡纳特的生活十分奢侈,是当时典型的英国老爷似的生活方式。为了追求享乐,他于1823年在乔拉桑科建设了第5号楼——客舍楼。 蒂贡波丽于1839年1月21 病故,享年38岁。在她去世前两天,她的四子病死了。蒂贡波丽共生有五个儿子: 长子德本德罗纳特(Debendranaath,1817—1905,就是诗人泰戈尔的父亲),次子诺棱德罗纳特(Narendranaath),三子吉林德罗纳特(Gireendranaath,1820—1854),四子普本德罗纳特(Bhupendranaath ,?—1839),小儿子诺根德罗纳特(Nagendranaaah ,1829—1858)。其中次子诺棱德罗纳特和四子普本德罗纳特幼年就死了。 德本德罗纳特出生的时候,他母亲蒂贡波丽只有13岁多,父亲达罗卡纳特23岁。但是德本德罗纳特活得最长久,88岁才寿终。三子吉林德罗纳特的寿命也不算长,只活到34岁。最小的儿子诺根德罗纳特死的时候才29岁。 达罗卡纳特在1843年8月16日,即在第二次前往英国的前三年,留下了一份遗嘱。根据这份遗嘱,他的长子德本德罗纳特将继承主宅(这个家族的主要楼房) 和卡尔-泰戈尔公司的一部分财产;三子吉林德罗纳特将继承客舍楼,小儿子诺根德罗纳特将继承住宅西面的那片土地和为在那里建设房子所需要的20000卢比。 1843年12月22日,德本德罗纳特接受了拉姆莫洪·罗易的信仰,成为他所创立的梵社社员,从此他就与传统的印度教决裂,不再进行偶像崇拜。因此,在宗教信仰方面,他与坚持传统印度教习俗的吉林德罗纳特一家发生了矛盾。 1845年3月8日,达罗卡纳特乘坐“本丁克”号轮船第二次前往英国。这一次陪同他一起去英国的,还有他的小儿子诺根德罗纳特、外甥诺宾琼德罗·穆科巴泰和四个去学习医学的孟加拉青年。第二年,即1846年8月1日,星期六,他在伦敦附近的萨雷特病逝,享年52岁。 在他死后,德本德罗纳特和他的三弟吉林德罗纳特、小弟诺根德罗纳特三家仍然住在乔拉桑科的主宅里。直到吉林德罗纳特病故(1854年) 后,他的妻子久格玛雅才搬出了主宅,住进旁边的客舍楼。“达罗卡那特·泰戈尔小巷”里的这栋客舍楼和主宅楼,后来就分别被称为5号楼和6号楼。 在过了若干年后,那栋5 号楼就倒塌了。如今被称作6号楼的那座红楼和后来的一些建筑,已成为泰戈尔印度大学的办公场所,红楼的二层和三层被辟为泰戈尔故居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