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义三十卷。明顾懋樊 (详见《桂林点易丹》) 撰。该书朱彝尊 《经义考》有著录,注云“未见”。阐释 《春秋》 以胡安国 《春秋传》为宗,参考《左传》、《公羊传》及《榖梁传》三家说,并偶尔采录其他诸儒的观点。该书原为应付举业而作,没有什么新意。四库馆臣曾见江苏周厚堉家藏本,《四库全书总目》列入《春秋》类存目。
春秋义十五卷。清孙嘉淦(1683—1753)撰。嘉淦字锡公,号懿斋,太原府兴县 (今属山西)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卒谥文定。著述还有《南游记》、《成均讲义》、《南华通》等。作者认为《春秋》一书比事属词,了了分明,无须依赖传。故此书不取各家传说,只将史事相关的前后经文排比联属,以表明某事之起止脉络,从而“其事俱存,义亦可见”,对月日、爵谥、名氏之类则置而不论。此书本《公羊传》 “常事不书” 之说,未必尽合《春秋》原意;后来作者亦察觉其缺失,乃毁去此书之版。有雍正三年 (1725) 精刊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