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7.依法治教时期(1986—1997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7.依法治教时期(1986—1997年) 7.依法治教时期(1986—1997年)1986年以来,中共青海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意见》和《关于贯彻〈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指导纲要〉的实施意见》等教育改革方案,确定了全省各类教育的总体思路。全省农牧区教育工作遵循“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类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把普及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签订教育事业发展年度目标责任书,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各级政府的办学积极性。到1997年全省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0.45%,有9个县(区)通过国家教委“普九”验收,有5个县(区)通过了省政府的“普六”验收。“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20.1%。“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教育管理体制的实行,调动了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群众集资办学蔚然成风,全省形成了“人民教育人民办”的热潮。到1993年,全省中小学危房改造基本结束,出现了许多“一无两有六配套”的县(区)。中等教育方面,积极调整高中教学计划和高中会考制度,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确定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指导方针,尤其是《职业教育法》颁布以来,省政府制定了《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的意见》和《青海省职业教育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确定了全省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指导方针及保障措施。到1996年,全省普通中小学普遍开设了劳动和劳动技术课,部分地区开办初中后实用技术补偿培训班,有效地控制了初中生的流失。中等职业学校92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整个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达到41.01%。全省农牧区开办“三加一”职业班932个,实行文化课合格毕业证书和职业教育“绿色证书”双证书制度。在校生36 489人,职业中专班28个。职业学校有教学实习基地234公顷,校办产业20多个,固定资产2 625万元,创产值434.34万元,年实现利润51万元。1987年省六届人大常委会颁布《青海省扫除文盲暂行条例》以来,农牧民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任务落实到乡人民政府,实行扫盲教育分片包干责任制,加强了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有效地推动了全省农牧民教育的开展。到1996年,建立了240多个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有13个县通过了国家高标准基本扫除文盲县(市、区)的验收,8个县通过了省基本扫除文盲县的验收。 ☚ 6.改革奋进时期(1977—1986年) (二)农村牧区普及教育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