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改革发展阶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省供销合作社按照农村体制的要求,进行体制改革,改革的核心是把供销社从全民所有制恢复为农民群众集体所有制的合作社商业;改革的目标是逐步把供销社办成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1979年,省供销社按照上述改革目标,提出了“三支三为”的服务方针(“三支”是支援农业、支援副业、支援社队工业;“三为”是为工农业生产服务、为城乡人民生活服务、为外贸出口服务)。各级供销社在做好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供应的同时,大力扶持和促进农村多种经营的发展,积极收购适销对路的农副土特产品,为外贸出口提供了大批货源。
1981年,省委派出工作组,在江都、江宁两县进行农村体制改革试点,把恢复供销社集体所有制性质的体制改革列为重点。按照“官办”改“民办”,“全民”改“集体”的要求,恢复集体所有制性质。通过清股、扩股,召开社员代表大会,选举理、监事会,恢复了“三性”(即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和经营上的灵活性)。
1984年,省委、省人民政府先后两次批转了省供销合作社《关于深入进行体制改革的方案》和《关于加快供销社体制改革,由“官办”改为“民办”问题的报告》,推动了全省供销社体改的开展。各级供销社从恢复“三性”入手,实现“五个突破”(即在劳动制度、农民入股、经营范围、分配制度、价格管理五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全省供销社普遍开展了清理股金,落实股权,补发红利,扩大股金工作。到1987年底,全省有95%的农户加入供销社,共吸收股金2.75亿元,占供销社自有流动资金的12.5%。到1990年底,共吸收社员股金7.55亿元,占供销社自有流动资金的21.7%。各级供销社恢复集体所有制性质后,初步改革了人事、劳动等管理办法,全省基层供销社职工的录用,实行了公开招收、统一考试、择优录用、签订合同、不转户口的办法,打破了多年来供销社职工能进不能出的“铁饭碗”制度。1990年底,全省从入股农民中招收的合同制职工达3.11万人。同时改革了干部管理制度,基层供销社从农民社员中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5 300多名理事和监事,其中,有242人担任正、副主任,县以上供销社也根据业务需要,在系统内聘用了520多人担任省、市、县公司的正、副经理。
各级供销社通过改革,服务领域不断扩大。1977-1987年的10年中,全省供销社系统从自身经营利润中提取扶持生产资金1.68亿元,用于农村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和帮助穷队发展副业,其中,省供销社直接扶持的有2 700多万元。由省供销社直接扶持,列为省级商品生产基地的有150个,总面积13.33万公顷。19851990年,全省供销社共扶持贫困户9.7万户,其中80%的农户脱贫。为适应农村商品经济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各地基层供销社和一些县级公司还与专业生产的农户联办了养殖、种植、编织等专业合作社(协会)4 754个,形成了一大批专业化的商品生产基地,并在若干大宗农产品上建立了产、购、加(工)、销一条龙服务,不仅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联结起来,减轻了农户发展商品生产的后顾之忧,而且供销社也通过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掌握了货源,丰富了市场供应。
各级供销社由流通领域不断向生产领域延伸,逐步发展了一些自办工业,规模由小到大,工厂由少到多,1987年,供销社系统拥有工业企业2 958个,工业产值18.28亿元,1990年达29.03亿元。
与此同时,各级供销社还建立了专门为乡镇工业服务的机构,帮助推销产品,供应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等。1987年,直接为乡镇工业服务经营额达26.12亿元,1990年达48.95亿元,其中推销产品23亿元,供应原辅材料25.95亿元。
1992年8月,成立了省社(集团)总公司,仍保留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实行企业化管理。1993年,县、乡两级社也相继组建了供销社集团,将基层供销社纳入到集团的核心层,部分县(市)社从调整基层社的企业入手,在基层社建立了实业总公司、商贸总公司等实体。目前,全省县以上供销社组建的集团公司已达80家。
“八五”期间,全省供销社系统实行大投入、大开发,办商场,建市场,从农村到城市新建了一大批多功能的商业经营设施,5年中固定资产投资53.7亿元。全系统已拥有营业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商场1 000多个,其中3 000平方米以上的50多个、1万平方米以上的10多个。1994年,全国开展的“百强县级供销社”、“百强基层社”、“百强商场”评比中,江苏供销社分别有23、51、39个;其中,“百强商场”前10名江苏就占了6家。各地供销社还兴建和完善了一大批棉花、化肥、农药、工业品、副食品、成品油等商品中转、储备设施,已建和在建的各类批发市场340多个,其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60多个,工业品批发市场50多个。全省供销社系统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站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8 000多个,“庄稼医院”1 300多个,商品生产基地146个,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服务项目32个。全省县以上供销社有96个,县以上专业公司980个,基层供销社2 014个,各类商品购销网点4万多个,全省供销社系统共有干部职工50多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