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张掖市
4. 张掖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甘肃中部,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古为西戎地,后为月氏地。秦时匈奴驻牧建得城。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设张掖郡(今市西),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三国置得县。 西晋易为永平。 北凉沮渠蒙逊(401—432)都此。西魏恭帝元年(554)改为甘州。西魏为西凉州张掖郡。隋大业三年(607)恢复郡制。唐为甘州张掖郡。西夏设宣化府。元置甘州路。明设甘州卫甘肃镇,明九边之一,为陕西行都指挥使司驻地。清为甘州府,1913年废。1955年设张掖市,1961年改县,1985年复改市。市南有祁连山,北有龙首山,黑河、山丹河东西绕流,景色胜美。市区有黑水国汉墓群、大佛寺、镇远楼、木塔寺、西来寺、五松园、文庙等众多文物古迹和甘泉胜景。千年古城与祁连山风光交互辉映,有“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处处”的风光特征。附近一带,绿洲面积宽广,资源丰富,有“金张掖”、“塞上江南”之称。汉代以来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著名国际贸易城市,西域诸国商人向来在张掖交易。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派吏部侍郎裴矩驻张掖掌管互市,负责处理西域诸国通商事务,并导使西域各族首领入朝。他曾在张掖采访西域政教、风俗、山川、交通、物产等,著成《西域图记》三卷(已佚),叙西域44国事。大业五年,隋炀帝曾巡游西行至张掖,西域27国使者匍伏路旁谒见。至明代,张掖互市仍盛,郭登《甘州即事》云:“牦牛互市番氓出,宛马临关汉使来。”描绘张掖胜景者,有明代李本伟《登张掖甘泉楼》,中有句云:“月涌陂塘暮,寒生草树秋”,甘泉秋月,景色清绝,有“河西第一泉”之誉。传甘州之名由此而得。或云由城东之甘峻山而得名。现有兰新铁路和甘新、甘蒙(青)公路,交通较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