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3.全面发展阶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3.全面发展阶段

3.全面发展阶段1976—1992年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倍受摧残的农业教育逐渐恢复。吉林农业大学于1978年正式回迁到长春市郊净月潭原校址,调回分散各地区教师和工作人员。1977年4月经正式批准,恢复延边农学院。1978年11月经吉林省政府批准,将特产学院并入吉林农大成立特产系。1978年11月将省农机校改为吉林农业机械化学校并附设中专部,1982年3月又恢复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学校。1978年12月恢复吉林林学院。吉林省的4所农校和5所农机校,也都相继招生。1977年首先恢复了统一考试的招生制度,实行文化考试、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招生办法。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纠正“两个凡是”的错误,彻底否定“四人帮”对教育界的“两个基本估计”。由此开始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各项政策,特别是知识分子政策。砸碎了知识分子头上的精神枷锁,激发了教师和科技干部的革命热情和工作积极性。这期间,中央农林部先后召开了高等和中等农林院校会议,确定修订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材。明确了院校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规定了大专和中专的学制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组织编写教材,为新时期农业教育的恢复、发展和改革奠定了基础。
这期间,经省政府批准,在敦化、扶余、梨树三县建农民专科学校,开展农民学历教育,在长春市郊区、德惠、九台、农安、榆树、伊通、柳河、集安、通榆、镇赉10县(市)建立农民中等专业学校,又在全省各县组建了县农业机械化学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会议确定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实现农业现代化,迫切要求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来武装我们的农村工作干部和农业技术人才……需要有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农业院校来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各省市自治区要根据农业区域,办好一批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和中等农业技术学校……”。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把教育确定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根据上述精神,吉林省先后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和教学改革、教材编写、思想政治教育等各类专业会议,推动了农业教育的加快恢复和发展。
❶认真检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增加院校房舍维修和设备资金的投入,促进了院校搬迁正常上班和复课;
❷制定了统一的教学计划,修订了教学大纲,合理调整专业设置,适当增加新专业;
❸恢复了职称评定制度,除高等学校恢复正常评定职称外,第一次建立为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和技术人员评定职称的制度;
❹改革招生制度,实行多种层次和多种形式的办学方式。农林大中专院校,除招收统招统分学生外,还实行了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制度。高等院校除招本科学生外还努力发展两年制的专科班,并在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开办在职干部培训班;中等农业学校也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办学。如与县、乡、国营农场联合办班,还招收委托办学的学生等;
❺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各校都扩大和创建实习基地,为师生共同锻炼实际技能创造条件。高等院校实行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的方针,既提高了师生的生产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又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中等农业学校,都加强了生产基地的建设,并在校外建立了学生参加实践的实习基点,总结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经验,使教学与生产做到紧密的结合,对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❻打破封闭式实行开放式办学,开展校际和国际间联系。
1985年5月党中央做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指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90年代以至下个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是“向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提出的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为全省农业教育的深化改革、迅速发展、培养合格人才,指明了方向。农业大专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以及“三个面向”的要求,端正新时期的办学指导思想,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和实施办法,推行教育深化改革,开创振兴吉林农业教育新局面。
❶改革招生制度。面对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打开人才通向农村之路,面向广大农村招生,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高等院校在提高的基础上,也面向农村招收农民实践生。中等专业学校贯彻农业部在四川温江会议精神,从1985年开始,面向农村招收青年农民不包分配班,又根据鄂西会议提出的“一改、二联、三提高”和昆明会议提出的“改革、建设、发展”的要求,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逐渐扩大招收农民不包分配班,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户、科技户和个体户培养人才;
❷国家部、委和省厅组织力量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新教材,以适应农村经济的新发展。
❸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整顿和建立起正常教学秩序,完善学校管理体制,使教学工作步入正轨;
❹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参加国家和省内的师资培训班和有关专业会议以及学术研讨会,出国进修和校际间学术交流以及参加科研下场实践和技术职称评定等活动,不断提高师资水平;
❺调整和建立新专业,做到合理布局,以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发展;
❻国家和省开展院校评估工作,充实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增强主管单位和自身办学的积极性;
❼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开辟多层次、多形式和多渠道的办学途径,与地区、部门联合办学。开办岗位职务培训、函授教育、刊大、电大、夜大和农业电视广播教育,不仅为有急需人才的外省和省内有关系统单位输送了农业技术力量,同时也加强了成人教育,提高农业干部和农民的文化科学技术素质;
❽加强实践教学,在搞好校内教学科研实习基地的前提下,还在校外建立科研和生产实习基地,实行开门办学与联合办学,做到科教兴农,促进农科教的有机结合;
❾开展国际间的科技交往、实行开放式教学。从80年代开始吉林省大中专农业院校,把视野扩展到国外。吉林农业大学1985年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农学院和日本岩手大学建立校际关系,同年延边农学院与日本明治大学农学部也建立了校际关系,互相交流学术情况,翻译专业书刊和工具书,为教学科研服务;长春农校曾与美国氢胺公司、壳牌公司协作,联合进行除草剂试验;吉林省农校引进法国饲料玉米栽培试验,并多次向日本派研修生和考察团,考察甜菜栽培技术、研讨水稻栽培、果树生产和畜禽饲养等技术,这对教学、科研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❿加强领导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搞好两个文明建设。在调整和改革的热潮中,不断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和新老班子交接工作,充实新生力量,提高办学水平。省教委和农业厅经常召开政治思想工作会议,交流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经验,提高了学生学农、爱农和务农的思想认识,为吉林省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经过40多年,尤其是80年代以来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全省农业教育基本形成了结构完整,布局合理,专业齐全,层次分明,形式多样,渠道比较通畅的农业教育体系和培训网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中级科技和管理人才,为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 2.严重破坏阶段   二、普通高等农业教育 ☛

3.全面发展阶段

3.全面发展阶段1976—1993年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吉林省各级卫生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紧密结合吉林省工作实际,深化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农村培养人才,促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1)大力发展初级卫生保健。“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世界卫生组织1977年提出,中国政府1983年承诺的一项宏伟目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初级卫生保健的13项指标包含了农村卫生工作的全部主要内容。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吉林省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从1989年开始启动,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首批试点的东丰、抚松、扶余、和龙、梨树、蛟河、集安、榆树8个试点县(市)各项指标得到落实,难点工作有新突破。经国家评审组验收,被列为全国12个达标省之一。
(2)深化农村卫生管理体制改革。
❶改革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总结浑江市把乡(镇)卫生院交还乡(镇)政府管理的经验在全省进行推广,各级卫生部门把这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之中认真落实,同时做到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到1992年末,全省已有350所乡(镇)卫生院交还乡(镇)政府管理,占乡(镇)卫生院总数的40.27%。
❷改革村级卫生组织管理体制。重点推广了四平市乡村两级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办医模式,这种办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村办村管。二是村、乡联办。三是乡卫生院下派门诊部和分院。对个别缺少卫生技术人员的行政村,由乡卫生院直接下派人员,开办门诊部和分院,并承担村的预防保健有偿服务工作;四是个体村卫生所收归卫生院管理,实行联合经营。
(3) 增加农村卫生事业投入,搞好农村卫生三项建设。近些年来,省卫生厅每年拨款,用于农村乡镇卫生院的改造和建设外,还按照国家计委、财政部、卫生部的要求,认真抓了农村卫生三项建设。1992年和1993年两年间,全省共立项127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06个,妇幼机构8个,卫生防疫机构13个。国家和省投资2 110万元,县乡投资2 711万元。到1993年末,共完成建设项目73个,在建54个。全省各级卫生部门采取多种渠道和形式,筹集资金来解决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影响卫生事业发展的问题。1992年全省筹集资金1.2亿元,其中有50%用于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4) 开展城市医疗卫生单位对口支援农村工作。要求每个县级以上城市医疗卫生单位对口定点支援1—2个乡镇卫生院,支援的内容包括设备、人才培养、技术指导等,通过对口支援,不断提高农村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仅1992年,全省共有153所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对口支援236所乡(镇)卫生院;派出医疗队292个、986人次;接纳进修人员402人,赠送医疗器械511台件,价值5.6万元,维修仪器设备167台件,价值3.4万元,帮助开展新技术67项,举办各类培训班168个,帮助受援单位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5) 做好农村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和乡村医生任职考试工作。高等医学院校本科定向招生占招生总数的50%,专科除个别专业外全部定向招生。中专定向招生占招生总数的35%。这些定向生毕业后绝大部分回到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或农村乡镇卫生院工作,基本缓解了农村卫生人才短缺的问题。从1990年开始,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每年12月上旬开展一次全省乡村医生任职考试工作,1990—1992年三年间共有11 811人获得不同档次和专业的任职证书,1993年12月上旬全省又举行了第四次乡村医生任职考试。这对稳定农村卫生队伍和提高乡村医生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 2.缓慢发展阶段   二、医疗服务 ☛
0001661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7: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