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枣粮间作
枣粮间作是河北省黑龙港流域广大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立体种植模式。河北省的枣树生产以枣粮间作形式为主。1949年,全省仅剩枣树0.85万公顷,444万株,年产量1.111万吨。1953年以后,农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逐步实现农业合作化,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革,使大多数农民摆脱了一家一户经营的局限,使枣树生产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到1958年,全省枣树面积达5.53万公顷,比新中国成立时增长5.5倍,产量达到74 377.8吨,比新中国成立时增长5.7倍,这是河北省枣树生产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1960—1978年,由于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枣树生产一直徘徊不前,到1978年未能恢复到50年代后期的生产水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群众发展枣树生产的积极性,出现了枣树发展的又一高峰期。到1996年底,全省枣粮间作面积已达到14万公顷,其中2万公顷以上的县、市三个,0.67万公顷以上的县、市五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