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Jīng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东之平度、山西之大同、广西之桂阳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❶郑樵注云:“郑武公少子封於京,谓之京城太叔,因氏焉。” 此以邑为氏,系出姬姓。 ❷又注: “李氏改为京氏。” 《姓氏考略》据《路史》 注云: “老子之后有京氏。” 老子姓李名聃,故此之京氏当出自李氏。又引 《汉书》云: “李姓改京者,京房是也。” 望出谯国。 汉代有京房,顿丘人,哲学家;宋代有京镗,豫章人,庆元中左丞相。 京jīng❶高。張衡《西京賦》:“散似驚波,聚以京峙。” ❷大。揚雄《羽獵賦》:“乘鉅麟,騎京魚。” ❸國都,首都。張衡《南都賦》:“陪京之南,居漢之陽。” ❹姓。馬融《長笛賦》:“《易》京君明識旁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後出,是謂商聲五音華。”京君,西漢治《易》之京房氏。 京 京这里指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仍然保持着京师体制。所以明人口头上仍把南京叫做京或京里。 ☚ 朝奉 国公府 ☛ 京 《说文》:“京,人所为绝高丘也。”《诗·大雅·公刘》:“乃陟南冈,乃觏于京。”京,高冈。 1. 通“鲸” qing [例] 《汉书·扬雄传》:“乘巨鳞,骑京鱼。”京鱼,即鲸鱼。京通“鲸”。 京,见母、阳部;鲸,群母、阳部。见、群旁纽双声,阳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2.通“荆” jing [例一] 《淮南子·原道》:“所谓乐者,岂必处京台章华?”高诱注:“京台、章华,皆楚之大台。”京台,《孔子家语·辨政》、《说苑·正谏》均作“荆台”。京通“荆”。 [例二] 《文选》应璩《与满公琰书》:“是京台之乐也。”李善注: ‘子瑕具于京台,庄王不往,曰: ‘吾闻京台者,南望猎山,北临方皇,左江右淮,其乐忘归。若吾薄德之人,不可以当此乐也’。”京台,亦即荆台。 京,见母、阳部; 荆, 见母、耕部。见母双声,阳、耕旁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3.通“强” qiang 〔例一〕 《山海经·海外北经》:“北方禺强,人面鸟身。”郭注: “禺强,一曰禺京。”京通“强”。 〔例二〕 《山海经·大荒东经》:“黄帝生禺虢,禺虢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虢处东海,是为海神。”郭注:“禺京,即禺强也。” 京,见母、阳部;强,群母、阳部。见、群旁纽双声,阳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京 京jīng❶高丘。《鄘风·定之方中》二章:“望楚与堂,景山与京。”毛《传》:“楚丘有堂邑者。景山,大山。京,高丘也。”《小雅·甫田》四章:“曾孙之庾,如坻如京。”毛《传》:“京,高丘也。”郑《笺》:“庾,露积谷也。坻,水中之高地也。”《大雅·公刘》三章:“迺陟南冈,乃觏于京。”毛《传》:“觏,见也。是京乃大众所宜居之也。”郑《笺》:“绝高为之京。山脊曰冈。乃升其南山之脊,乃见其可居者于京,谓可营立都邑之处。” ❷京师,指镐京。《大雅·文王》五章:“殷士肤敏,裸将于京。”朱熹《集传》:“诸侯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则殷士者,商孙子之臣属也。肤,美;敏,疾也。裸,灌鬯也。将,行也,酌而送之也。京,周之京师也。”《大雅·大明》二章:“来嫁于周,曰嫔于京。”毛《传》:“嫔,妇。”郑《笺》:“京,周国之地。挚国中女曰太任,从殷商之畿内嫁为妇于周之京。”朱熹《集传》:“京,周京也。”《大雅·下武》一章:“三后在天,王配于京。”朱熹《集传》:“三后,大(tài)王、王季、文王也。在天,既没而其精神与天合也。王,武王也。配,对也。谓继其位以对三后也。京,镐京也。” ☚ 郊 京京 ☛ 京读音j·ing(-),为ing韵目,属ing—eng韵部。举卿切,平,庚韵。 ❶首都;国都。 ❷京师。 ❸人工筑起的高土堆。 ❹谷仓。 ❺大。 ❻数目名,一千万为京。 上一条: 鵛 下一条: 惊 京〔jinn〕 gind. 京城 〔jing cheng〕 gind zenl. 京戏 〔jing xi〕 gind xib. 京族〔jing zu〕gind cul. 京{}三3556①形大。⑴古北方方言。《方言》第一:「~、奘、将,大也。…燕之北鄙,齐楚之郊或曰~,或曰将。」⑵湘语。湖南长沙。②名酒瓶。古方言。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引《云麓漫钞》:「都人呼酒瓶为~,又为峞,或作经。」《急就篇》卷三:「酤酒酿醪稽极程。」南宋王应麟补注:「陶器有酒经,晋安郡饷酒,云一经二经至五经。」   京jīng❶国家的首都 △ ~城。 ❷特指我国首都北京 △ ~剧|~韵。 ❸指京族。 ❹姓。 京jīng
京❶首都:~城︱~都︱~师︱~畿(ji)︱晋~。 ❷我国首都北京的简称:~腔︱~戏︱赴~。 ❸数目,古代指一千万,也指一亿兆。 ○~族(我国少数民族名) ︱五日~兆(京兆:京兆尹,古代官名)。 京jīng❶ 首都:京城│京师。 ❷ 特指中国首都北京:京剧│京腔。 ❸ 姓。 京jing京白1 京城 京都 京官 京胡 京华 京剧 京派 京腔京师 京味 京戏 京族2 北京 宸京 帝京 南京 神京 京白梨京二胡 京油子 北京城 老北京 京剧大师 京味水吃 京韵大鼓誉满京华 北京申奥成功 京jīng国都:如今孙家只有一人在~,现袭指挥之职。(七九·1969)
京jīng京❶周地名。《詩經·大雅·思齊》:“思媚周姜,京室之婦。” 毛傳: “京室,王室也。” 鄭玄箋: “京,周地名也。”《詩經·大雅·皇矣》:“依其在京,侵自阮疆。” 毛傳: “京,大阜也。” 鄭玄箋: “京,周地名。” ❷絶高爲京。《詩經·大雅·公劉》:“瞻彼溥原,迺陟南岡,乃觏于京。” 鄭玄箋: “絶高爲之京。” 古代名物 > 資產類 > 集市貿易部 > 庫蓄 > 京 京 jīng 方形大穀倉。《管子·輕重丁》:“今者夷吾過市,有新成囷京者二家。”尹知章注:“大囷曰京。”《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黄氏諸倩見建家京下方石,即弄之。”裴駰集解引徐廣曰:‘京者,倉廪之屬也’。”《說文· 口部》:“圜謂之囷,方謂之京。”元·王禎《農書》卷十六:“京,倉之方者……今取其方而高大之義,以名倉曰京,則其象也。”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喪葬部 > 墳墓 > 京觀 > 京 京 jīng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城邑部 > 京都 > 京 京 jīng 謂京城、國都。《詩·大雅·下武》:“三后在天,王配于京。”鄭玄箋:“京謂鎬京也。”漢·張衡《東京賦》:“是以論其遷邑易京,則同規乎殷盤。”李善注引薛綜曰:“京,京師也。”唐·白居易《自問》詩:“年來私自問,何故不歸京? ”《古今小説·吳保安棄家贖友》:“他父親見他年長無成,寫了一封書,教他到京參見伯父,求個出身之地。”《九命奇冤》第三十六回:“後來奏摺到京,奉了上諭,劉連兩知府,黄知縣、李巡檢,都得了個軍罪。”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山部 > 丘阜 > 京 京 jīng 泛指高丘。《詩·鄘風·定之方中》:“望楚與堂,景山與京。”毛傳:“京,高丘也。”《爾雅·釋丘》李巡注:“丘之高大者曰京。”宋·蘇軾《次韻秦少章和錢蒙仲》:“碧畦黄隴稻如京,歲美人和易得情。”清·樂鈞《觀音土行》:“富家有土連郊垌,富家有米如坻京。”一説,特指人工堆積的高丘。《爾雅·釋丘》:“絶高爲之京。”晉·郭璞注:“人力所作。”《説文·京部》:“京,人所爲絶高丘也。”又説,特指自然形成的高丘。上《説文》清·桂馥義證:“謹案,《爾雅》邱之絶高大者爲京,謂非人力所能成,乃天地性自然也。”又説,“京”與“丘”,“對文則人力所作者爲京,地體自然者爲丘;散文則亦通稱也。”參閲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壯部》。 京jīng〖名词〗 一、古地区。春秋郑国的城邑,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南(4)。《郑伯克段于鄢》:请京,使居之。——武姜为共叔段请求京城,郑庄公让共叔段住在那里。《郑伯克段于鄢》:今京不度,非制也。——现在京城不合乎规定,这不符合先王的制度。《郑伯克段于鄢》: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郑庄公命令子封率领着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城。 二、国都,京城(1)。《瘗旅文》: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有一名吏目自称是从京城来的,不知道他的姓名。 京jīng❶ 人工筑起的高土堆。《三国志·魏书·公孙瓒传》:“于堑里筑~,皆高五六丈。”(堑:壕沟。) ❷ 谷仓。《管子·轻重丁》:“有新成囷~者二家。”(囷jūn:圆形的谷仓。)《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见建家~下方石,即弄之。”(弄:玩弄。之:指方石。) ❸ 高,大。《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八世以后,莫之与~。” ❹ 国都。曹植《洛神赋》:“余从~域,言归东藩。”林嗣环《口技》:“~中有善口技者。” 京*jingBEA9 ❶首都:~师/~城。 ❷特指中国首都北京:~剧/~腔。 ❸城市名称用字:南~/东~。 ❹古代数词。京为十兆。一说,万万兆为京。 ❺[京族]Jingzu 1.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广西。2.越南人数最多的民族。 ❻姓。 京都 京都京(京市;京邑;京华;京门;京国;京城;京师;京阙;华京;玉京;天京;皇京;凤京;仙京;帝京;神京) 邑(都邑) 阙(阙下;阙廷;阙庭;天阙;双阙;城阙)辇(辇下;辇毂;都辇;城辇;京辇;辇毂下) 都门 都下 都中琼都 上都 王都 清都 帝乡 帝都 帝城 帝掖 帝居 帝宫 帝家 帝国 帝华 神州 神宇 神都 皇都 皇城 皇州 皇邑 层城 毂下 日下 天宇 天庄 天邑 天衢 都门 紫都 方州 春明 龙城 龙界 宫邑 朝邑 上国 畿郡 畿皋 宸州 宸恒 尊华 龙袖 觚棱 金城 金马 畿皋 高台 桂玉(桂玉之城;桂玉之地) 斗城 王城 柱国 丹凤城 帝辇之下 清都紫微 清都绛阙 清都紫府 京城之美称:京华 凤城 凤凰城 畿辅、京都:黄图 帝王的都城:天都 京城的内城:皇城 皇城的美称:玉城 北京市内城中央的故宫城区:紫禁城 帝王所住的紫禁城:丹禁 繁华的京都:瑶京 京城之内:阃宇 京城附近:附辇 京都附近或帝王左右:霄汉 京城以外:阃外 (旧称首都:京都)
另见:朝廷 帝王 城市 宫殿 繁华 ☚ 首都 街道 ☛
民族 民族族(汉~;藏~;满~;回~;彝~;苗~;白~;侗~) 汉民族:汉(汉族;~民) 中华 华胄 黄族 华夏族 古代少数民族:夷(东~;西南~;蛮夷戎狄) 番(番族;~落;西~;诸~) 羌(西~) 髻(~髦) 蛮(蛮夷;髦蛮) 戎(西戎;阴~;鬼~) 裔 叟 僰 俅 笮 霞氐 羯 纥(回纥) 胡(胡人) 狄 貊 粤(百~) 虏(鞑虏) 鞑(鞑子) 长(~夷) 猃狁 匈奴 獯鬻 左语 鞮译 靺鞨 鞮汗 鬼族 鬼方 韦韝 吐谷浑 四方少数民族:鞮译象寄 旧时泛称某些少数民族或南方人:蛮子 旧称未开化的南方少数民族:蛮人 现代各民族:苗 蒙 藏 彝 回 傣 土 佤(佤族;佧佤) 瑶 侗 独(~族;~龙) 京(京族) 鞑靼仫佬 仡佬 锡伯 本族以外的民族:外族(~入侵) 殊族 异族 异类 种族:族 种(种类;黄~;白~;黑~) 卑贱的种族:贱种 弱小民族:瘠牛羸豚
另见:家族 国家 社会 家庭 ☚ 族、性 性别 ☛
山丘 山丘丘(丘阜;土丘) 垞 邱(邱垤;邱阿;邱阜;陇邱) 魁 垴(削~填沟) 虚 冈阜 附娄 陵屯 阜垤 山垄 山陇 山墟 山丘和城邑:陵邑 小土丘:部娄 培塿 丘垤 对佛寺所在山丘的美称:香岑 小丘:魁父 魁陵 山圪塔 积糟成丘:糟丘 前高后低的山丘:旄丘 较高的山丘:京(京峙) 陇 高丘 崇阜高埠 高陵 高大的土山:长陵 人工筑的高丘:高京 高丘大阜:京陵 美丽的山丘:瑶岑 绵延的土丘:长墟 绵延起伏的小土山:陈丘 不生草木的山丘:秃山 (小土山:山丘) ☚ 土山 各种程度的山 ☛
首都 首都京 都(都城;都国;国都) 国门国城 宫邑 首善(首善之区;首善之地) 古代对国都的通称:上京 旧时的首都:故国 古都 故都 旧都 旧国 旧京 前朝都城:遗都 前朝旧都城:遗京 迁都后称原都城:留都 首都外另立的都城:陪都 陪京 贰都 首都之外临时的首都:行都 敌方首都:敌都 敌方的都城、巢穴:黄龙(直捣~) 破败的都城:露国(国家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首都)
另见:中心 ☚ 城市 京都 ☛
粮库 粮库仓(仓敖;仓廒;仓庚;粮仓;囷仓;铺仓) 廪(廪庚;廪库;囷廪) 廥 鹿(囷鹿) 敖(敖库;敖仓) 廒(廒间) 囷京 囷窌 囷庚 库庚 京囷 储米的仓:米仓米廪 敖廪 贮藏米谷的仓库:仓廪 储谷的仓库:谷仓 贮存陈谷的粮仓:陈仓 储存粮草的仓库:仓廥 廥仓 廥库 廥廪 贮藏粮食或其他物资的房屋:仓房 露天的粮囤:露囤 圆形的谷仓:囷 大粮仓:京庾 京仓 方形大谷仓:京 (储粮的仓库:粮库)
另见:粮食 储存 保管 ☚ 仓库 藏书处所 ☛ 京jīng举卿切,平庚。 ❶高冈,高丘。《诗·鄘风·定之方中》:“望楚与堂,景山与~。” ❷京师,国都。《诗·大雅·大明》:“来嫁于周,曰嫔于~。” ❸大仓,谷仓。《管子·轻重》:“囷~”尹注:“大囷曰~。” ❹高,大。张衡《东京赋》:“发~仓,散禁财。” 〖京〗 粵 ging1〔經〕普 jīnɡ ❶ 人工築起的土丘。許慎《說文解字》:「〜,人所為絕高丘也。」《詩經.小雅.甫田》:「如坻如〜。」(坻【粵 ci4〔詞〕普 chí】:水中高地。) ❷ 大。左丘明《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後,莫之與〜。」(八世後的子孫,偉大得沒有誰可與他們相比。) ❸ 穀倉。司馬遷《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見建家〜下方石,即弄之。」(方石:鋪路用的石塊或石板。) ❹ 國都,都城。《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亂自〜師始,而共和行政焉。」
京 京国都所在地称京。《经籍馔诂》: “京,大也。” 《文选·西京赋》: “聚似京峙。”薛注: 绝高曰京。《说文解字》:“京,人所为绝高丘也。从高省象高形,凡京之属皆从京。” ☚ 晋代户口 京城 ☛ 京❶国都。1.中国国都。《诗·大雅·文王》:“裸(guan)将于京”。此指镐京(今陕西长安西北丰镐村附近)。2.日本国都名。3.朝鲜国都名。 ❷中国古邑名。春秋郑地(在今河南荥阳东南)。《左传·隐公元年》:“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❸中国古城名。在今江苏镇江市。因城西京岘山而得名。东汉建安十四年(209年)孙权自吴(今江苏苏州市)徙治于此。 ❹见“外国历史地名”中的“五小京”。 京jīng❶国家首都。如:京都,京城。 ❷特指中国首都北京。如:京九铁路。 ❸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京族。 ❹古代数目字,指一千万,也指一亿兆。 ❺姓。 京jīnɡⅠ ❶ (首都) the capital of a country: 进 ~ go to the capital ❷ (北京的简称) short for Beijing: 日内抵 ~ arrive in Beijing in a day or two ❸ (姓氏) a surname: ~ 房 Jing Fang Ⅱ (古代数目名,指一千万) ten million (an ancient numeral) ◆京城 the capital of a country;a surname; 京都 the capital of a country;[日] Kyoto; 京胡 jinghu,a two-stringed bowed instrument with a high register;Beijing opera fiddle; 京畿 [书] the capital city and its environs; 京剧 Bei ̄jing opera; 京门 {穴位} Jingmen (G 25);京戏 [口] Bei ̄jing opera; 京韵大鼓 story-telling in Beijing dialect with drum accompaniment 京楚方言。《方言》卷1:凡人之大,“燕之北鄙、齐楚之郊或曰京,或曰将。” 京jīng❶ 京师纸贵
❷ 九京可作 京京,甲骨文作   ,金文作  ,小篆作 。 “京”字象高大建築之形,因而有高大義,故分化爲 “高”字。古民多穴居,高大建築乃王者所居,故王城曰京。又引申爲都邑、高丘等義。又引申有大義,故十兆爲京。卜辭或用高丘義,或用作地名。銘文或用高大義,或用作地名、氏族名等。 楚簡帛文作 ,沿襲古體。參見101.高字條、177.就字條。 京·亮jīng·liàng (甲) (金) (篆) (篆·亮) 象形字,甲骨文、金文都像土堆上有个瞭望塔,金文在塔上加两横,似乎是开了个窗户。《诗·大雅·公刘》:“乃陟南冈,乃觏于京。”《三国志·公孙瓒传》:“于堑里筑京,皆高五六丈。”本义为高台。引申为高,大。《尔雅》:“绝高为(谓)之京。”作意符生成的字如“就”(“京”之“尤”,特别高。《说文》:就,高也)“亮”,《说文》:“明也,从儿(人)高(省)。”人在高处,感到明亮,属会意字。古汉语中,“亮”与“凉”、“谅”通。(参见《说文》段注)凉、谅之声由“亮”而来,声符应为“亮”,后变为“京”,“京”亦有“高”义。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jing 阴平:惊(惊奇) 鲸(鲸鱼,京,表音兼表意,大鱼也) 上声:景(风景) 憬(憧憬) qíng 黥(古代的一种刑罚,在脸上刺字) qióng 琼(琼州海峡) liang 阳平:凉(凉爽) 椋(鸟,种类很多,性喜群飞吃种子和昆虫,有的善于模仿别的鸟) 辌(辒辌车,古代的卧车) 去声:谅(谅解) 晾(晾晒) jiàng 弶(捕捉老鼠、鸟雀等的工具) lüè 掠(掠夺。《正韵》:“力仗切,音亮,侵夺也。”通“略”,借“略”之音)yǐng 影(以“景”表音兼表意,声母丢失)
101.趣談“京”字甲骨文的“京”字像在高地上建造的高大建築。
京 甲骨文; 金文; 篆jīng[《説文》:“京,人所爲絶高丘也。從高省,丨象高形。”不確。“京”是實詞,“高”擬爲假借字。應先有“京”,而後有“高”。京,初文像築于高丘上的高大建築物。後用以指國都〈京城〉,引申爲“大”,通“鯨”。舊時指北京話〈京腔〉。] 《詩經·鄘風·定之方中》:“望楚與堂,景山與京。”(遠看邱與堂邑,山丘相並立。) 京(jīnɡ)“ ,人所为绝高丘也。从高省,丨象高形。凡京之属皆从京。”(举卿切) 徐锴《系传》:“按《尔雅》:‘绝高为京丘。’《诗》曰:‘如坻如京。’” 甲骨文“京”作 、 、 ,象建在人造高丘上的建筑物。姚孝遂云:“卜辞京为地名,亦或称‘ 京’、‘殸京’、‘ 京’等,京当为高丘之通名。京与高有时形体相混,当属同源。”[1]金文作 、 。可指国都,如静卣:“王才(在) 京。”[2]京与丘的区别在于人为和自然。析言有别,浑言则同。 京部只有一个属字“就”,云:“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 ,籀文就。”汉字中,从京或京字头的字多与高或亭有关,如就、高、亭等。京也作声旁,如惊、鲸、凉、琼等。后来的字典、词典一般不立“京”部。 京jīng(8画)
  【提示】小,第二笔宋体是撇,楷体是撇点。 *京jīng8画 亠部 (1) 国都;首都:~城|~师|~官|~畿。 (2) 特指北京:~剧|~派|~味儿|~九铁路。 (3) 古代数字,指一千万。 (4) 京族,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在广西。 京 ☚ 京部 就 ☛ 京jīng甲骨文至战国文字象宫殿高大形。有高大义。小篆形体稍变,隶楷更变。古代多用于京城,国家的首都。从高大义来。特指我国首都北京。如:京广铁路|京剧。引申代表大的数目。古代指一千万。 京★常◎常
jīnɡ象形,甲骨文、金文象高台上有建筑物之形(由“高”分化而成),小篆字形稍变,隶定为“京”。本义为人工筑起的高丘,引申为大土堆、大的粮仓、高大、国都等。 【辨析】 ❶以“京”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jīnɡ:惊、鲸∣jǐnɡ:景∣qínɡ:黥∣qiónɡ:琼∣liánɡ:凉、椋∣liànɡ:谅、晾∣lüè:掠。 ❷京/鲸 见201页“鲸”。京 (jīng)人所爲絶高丘也。从高省,“丨”象高形。 京 ☚ 唐 黥 ☛ 00000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