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2.农业生产特点及存在问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2.农业生产特点及存在问题

2.农业生产特点及存在问题

(1)旱农耕作为主,天然降雨是制约农业生产的基本因素。本区水利资源有限,水利设施少,1990年有效灌溉面积仅4.88万公顷(统计数),占耕地面积的7%。农作物生长主要是依靠天然降水维持的雨养农业。全区年均降雨量基本可以适应作物生长的要求,但因时空分配不适宜,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集中在7、8、9三个月,南部与北部年降雨量又相差很大,严重地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2)粮食生产占主导地位。本区农业开发较早,垦殖指数较高,达23.9%。据1990年统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面积的92%,经济作物占5%,粮播面积中夏粮占53%。粮食以冬小麦比重最大,占粮食产量的56%。经济作物主要是油料、烤烟、黄花菜等。油料以胡麻为主,其次是油菜。据1990年统计,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农业产值占25.7%,其中种植业占农业产值的69.8%,粮食总产126.41万吨,占全省总产的18.69%,其中商品粮14万吨,占全省总量的10%,仅次于河西,居全省第二位。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粮食生产低而不稳,高低悬殊很大,用实有面积计算,粮食平均亩产仅113公斤。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1949—1981年的33年中,平均年产粮食7.93亿公斤,超过平均线达8.25亿公斤以上的有13年,低于平均线7.5亿公斤以下的14年,在平均线左右波动的有6年。最高1975年产量14.515亿公斤,最低年1973年总产5.115亿公斤。
(2) 因降雨时间集中,经常出现暴雨,造成水土流失,沟头延伸,沟底下切,沟岸扩张,塬面逐年减小,水土流失, 边治理边破坏成效不甚显著。土地肥力不高,保水性能差,抗灾能力弱,仍摆脱不了自然灾害的威胁,基本是不稳定的种植业,低效益的林业,从属性的畜牧业, 薄弱的乡镇企业,单一的农村经济。

☚ 1.农业自然资源及其特点   3.发展方向及主要措施 ☛

2.农业生产特点及存在问题

2.农业生产特点及存在问题

(1)经济基础薄弱。表现在:
❶人多地少收入低,工业生产基础差。1990年总人口占全省人口的16%,而社会总产值为43.12亿元,仅占全省的3.5%;
❷工业产值比重小,199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为15.45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66.3%,低于全省73%的水平;
❸财政收入少,1990年全区财政收入1.7亿元,占国民收入的8.1%,人均国民收入586元,仅占全省人均国民收入的63%。
(2)农业基础不稳,后劲不足。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区农业生产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达不到一个稳定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一是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据调查该区亩产在150公斤以下的低产田达46.78万公顷,占耕地面积65%。同时随着自然条件的变化,特别是干旱的发生,亩产量年际变化较大,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陇南尽管水资源丰富,但利用率很低。1990年全区有效灌溉面积5.73万公顷,占耕地面积3.1%,水平梯田20.13万公顷,占耕地的28%。水浇地和水平梯田每个农业人口平均0.8公顷。全区旱坡耕地仍占90%。土石山区平均侵蚀模数1 000—4 000吨/平方公里,白龙江沿岸低山区水土流失量高达一万吨,造成土地瘠薄,生态恶化,旱、涝、低温、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形成该区每年受灾面积都在百万亩以上。
(3) 林副产品资源丰富,开展多种经营有基础。全区气候温和湿润,林木生长较快,一般10—20年即可成材。该区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土特产种类多,是我省药材生产基础,其中经济价值高的700余种,居全省首位,有些土特产品畅销国内外,但目前生产水平低,大有开发的潜力。
存在的主要问题。农村经济差异性较大,除徽成盆地外,其他地域因交通不便,科技落后,劳动者素质差,生产率低, 商品经济不发达, 农村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农业以种植为主,种植业又以粮食为主的格局尚未突破。地方工业、乡镇企业占的比重还小,粮食长期不能自给, 经济收入低, 人民生活还较困难。

☚ 1.农业自然资源及其特点   3.发展方向及主要措施 ☛

2.农业生产特点及存在问题

2.农业生产特点及存在问题

(1)畜牧业比重大,森林资源丰富。本区除岷县、临潭以农为主外,其余五个县都是牧区或半农半牧区县。1990年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1.2%。共有大牲畜115.9万头, 占全省19.8%, 其中牛占全省的30.6%。小牲畜以羊为主, 占全省15%。大牲畜主要分布在玛曲、碌曲、夏河三县,其次是卓尼、迭部、岷县,优良品种有乘挽兼用的河曲马, 肉毛兼用的甘加羊、欧拉羊、牦牛、犏牛、藏系绵羊、山羊等。
(2) 农牧交错,是本区农业布局的显著特点。同一地区农林牧都有,但各有侧重。如卓尼山地,以林为主,牧农次之;夏河以牧为主,林农次之;玛曲、碌曲西南部为纯牧区。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❶畜牧业生产经营粗放。草原基本建设差, 人工草场很少,仅占可利用天然草场的0.9%,对调节季节草场作用不大。草场超载过牧,管理跟不上,只牧不育或少育,造成草场退化约16多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6.2%,使产草量降低,草质变劣,优良牧草比例显著下降,杂、毒草及鼠、虫害增加。由于草场的破坏、退化,使冬春饲草严重不足,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❷森林资源采育失调。据调查测算,森林资源的消耗量大于生长量,资源萎缩,林相残败,部分地带已枯竭,年均消耗量超过净生长量的45%左右。近年来大有好转。

☚ 1.农业自然资源及其特点   3.发展方向及主要措施。 ☛

2.农业生产特点及存在问题

2.农业生产特点及存在问题

(1)灌溉农业,生产投资大,生产条件优越。河西农业生产自然环境优越,日照长,光热充足,水源较稳定,科技兴农较发达,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农业总的投资较大,农业生产水平较高,是我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据调查全区有耕地85.63万公顷,其中水地66.73万公顷,占76%,全区有大中型水库13个,增强了水的调节能力,平田整地和渠系配套给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化肥亩均42.9公斤,是全省平均数的2.3倍,亩均固定资产是全省平均数的1.2倍,农机万亩占有动力1 696.7千瓦,是全省平均数的2倍。
(2)种植业是农业经济的主体,林、牧、副业基础薄弱。1990年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70.7%,牧业占24%,林业占1.7%。在种植业中,粮食作物面积占总播面积的87.5%。粮食又以夏粮小麦为主,占夏粮的86%。小麦是区内优势作物,产量高,品质好,秋作物主要是玉米、糜、谷和洋芋。经济作物主要是胡麻、甜菜、棉花等。畜牧业以农区畜牧为主,以提供役畜为主,畜产品为副。林业以防护林为主,主要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3)庭院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村经济三大支柱之一。本区因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科技比较发达,庭院经济重视早,发展迅速。据调查,酒泉地区5个农业县(市),11万多农户,户均收入达1 692元,庭院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9%。张掖地区有21万多农户,其中庭院经济收入户均在2 000元以上的占6%。庭院经济是一个小格局,大群体,其资源优势和生产潜力非常大。只要加强领导,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有一个稳定的连续性的好政策,加强科技指导,及时提供经济信息,搞活商品流通服务,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庭院经济的发展前途是广阔的。
存在的主要问题。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在天然降水仅几十毫米的河西更是如此,没水就没有农业,有些河流控制和调畜水的能力不高,如疏勒河用水量仅是来水量的40%多一点,同时由于灌溉不合理,渠系利用率也不高,有的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据估算盐渍化面积占耕地面积20%左右。林业建设还跟不上发展的要求,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发挥的不充分,风灾仍较严重,特别是干热风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受害轻的减产3%—5%,严重的达10%—20%,最严重的减产可超半,甚至全部青枯死亡。

☚ 1.农业自然资源及其特点   3.发展方向及主要措施 ☛

2.农业生产特点及存在问题

2.农业生产特点及存在问题

(1)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本区是甘肃省主要牧区之一,据1990年统计资料表明,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2.9%,其中肃北占98%,阿克塞占96.3%,天祝占43.3%。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有农业生产,但比例很小。
(2)林业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区森林是水源涵养林,森林的好坏直接影响涵养水源的能力,直接影响到河西走廊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涉及到河西工业生产。
存在的主要问题。本区以牧为主,经营比较粗放,还存在“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草原基本建设差,牧畜质量提高慢,改良品种进展不快,生产力低而不稳,商品率低。与此同时,随着种植业的发展,出现森林乱砍滥伐,毁草开垦,使森林与草场面积缩小13.33多万公顷。以天祝为例,据1986年土地利用现状概查,耕地面积达8.24万公顷,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55万公顷(统计数)增7.69万公顷,这里除原统计不实因素外,更主要是由于多年毁林,毁草开垦增加的。尽管粮食生产增加了好多倍,但它破坏了森林和草原,违背自然经济规律,造成生态失调。

☚ 1.农业自然资源及其特点   3.发展方向及主要措施 ☛
0001940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