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初创阶段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初创阶段

1.初创阶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立即着手大力恢复和提高农业生产力。重点是增补旧式农具,稳步地发展新式农具。当时制造新式农具的工业企业主要有兰州人民机器厂、甘肃农具厂、天水农具厂、兰州铁工厂等11个企业。据国营、地方国营、公私合营企业的统计,1950—1952年共生产解放式水车1 083部,七英寸步犁25部,铁铧47 049片。
适应农村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技术改造的需要,从1954年起,地方机械工业为组织新式农具的大生产,进行了甘肃农具厂的新建工程和天水农具厂的扩建工程,拖拉机修配和农具修理工厂也有了相应的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甘肃省农业机械工业共生产解放式水车15 550部、七英寸步犁39 518部、双轮双铧犁33部、山地犁369 135部。根据地方农机系统14个主要企业统计,1953—1957年上缴利润、折旧、税金共达790.20万元,相当于地方机械工业系统同期投资总额的64.80%。
甘肃省农业机械工业在初创阶段,发展是扎实的,成效也是显著的,为建立和发展甘肃农机的制造和修配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二) 发展历程   2.崛起阶段 ☛

1.初创阶段

1.初创阶段1949—195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成了首要任务。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需要木材, 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我国森林资源少、林业基础薄弱的情况,党和国家制定了关于发展林业的一系列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根据这些方针政策,甘肃省首先在省、地、县逐步设立了林业管理机构,按照“普遍护林、重点造林”的方针,和四川、陕西、青海等省建立了6处护林联防委员会,加强了护林工作。与此同时,建立了岷迭林区林务处,对洮河林区森林资源实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其他林区也采取了有计划的森林抚育工作。1953年组建了甘肃省林野调查队,开始对白龙江、洮河林区的森林资源和民勤等地的宜林地进行调查。1954年筹建甘肃省农林厅林业干部学校,1956年成立兰州林业学校,并将林业干部学校并入。1957年成立了定西𡺎口林业试验场,1958年民勤防沙林场改建为民勤防沙林试验场,分别在甘肃省中部半干旱黄土区进行水土保持造林和在河西营造防风固沙林、进行沙区治理等方面,起到了试验示范作用。1957年建立了甘肃省林木病虫害防治站,开始了对杨树、沙枣、云杉、油松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这一阶段, 甘肃省将营造防护林做为一项中心任务,发动群众,普遍开展营造工作,并先后在河西沙区、中部黄土区及部分林区成立治沙造林林场、水土保持造林林场以及水源涵养林林场等24个,使造林开始走向专业化、基地化。
这一阶段的另一个特点是各地随着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发展了以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主的集体造林,并且基本上贯彻了“谁种谁有”的人工林权属政策,群众造林积极性高,面积实,效果显著如1957年,庆阳专区在群众自愿互利基础上,以劳力、土地和苗木入股,填写股票,订立合同,在荒山荒坡连片造林,当年, 全区荒山造林达1638公顷。
1956年, 毛泽东主席发出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各地出现了规模空前的造林绿化热潮。这一年,中共甘肃省委作出营造甘肃省北部绿色万里长城的决定,并由省林野调查队进行了调查设计工作。

☚ (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甘肃林业建设   2.曲折发展阶段 ☛

1.初创阶段

1.初创阶段1948—1952年

1948年冀南行署在冀县、衡水两县交界处的千顷洼,始建冀衡农场。1949年4月利用联合国战后救济总署提供的拖拉机和配套机具,聘请美国友人韩丁任教员,开办拖拉机培训班,组织学员实习开荒。10月改属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更名国营冀衡农场。这是我国第一个由人民政权创建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性质的机械化农场。至1952年,又相继建立了或改建了永年农场、芦台农场、汉沽农场和察北牧场。这一时期是河北农垦的起步时期,生产规模较小,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结构也比较单一。主要是粮食作物,基本上没有林业和畜牧水产业。由于单一经营种植业和缺乏管理经验,累计亏损130万元。

☚ (一)发展历程   2.稳步发展阶段 ☛

1.初创阶段

1.初创阶段50年代

50年代初,江苏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开展了抗美援朝和互助合作。苏南、苏北行政公署和南京市人民政府,紧紧围绕形势,以冬学为形式,进行政治和文化教育。1951年2月,苏南、苏北行署的文教处发出有关冬学转为常年民校的指示,是年,苏南区有30.7万人,苏北区有63.4万人参加常年民校学习。1952年苏北区有90.5万人参加常年民校学习,苏南区农民业余学校达20 143所,平均每个乡镇7.25所,学员89.9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8.0%。
1953年,遵照国务院文委提出的“整顿巩固,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教育工作方针,对已形成的农村成人教育进行整顿巩固,一般不作发展。是年,常年民校的在学人数达189.8万人。
随着农村互助合作和农业生产的发展,1955年10月,根据第一次全国农民业余文化教育会议精神,江苏作出了《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民业余文化教育指示”的指示》,制订了规划,要求在三个五年计划内组织1 200万人入学,其中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组织360万人入学。

☚ (一) 发展历程   2.发展阶段 ☛

1.初创阶段

1.初创阶段

民国11年,著名实业家张謇率先创办南通通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由学生集股组织的贩卖部,成为江苏供销合作社的雏形。民国17年,中共江浙区委特派员沈毅在泰兴刁家铺,组织醒农合作社,为农民减除中间剥削,这是江苏最早的供销合作社。
民国17年6月,省农矿厅设立合作事业指导委员会。同年7月,省政府正式颁布《江苏省合作社暂行条例》,将全省划为8个合作指导区,每区设立一个合作指导所。年底发展消费、购买、运销、信用、生产等各种类型的合作社309个。到民国19年,全省有50个县建立各种合作社1 226个,社员3.82万人。到民国26年,全省61个县,县县都有合作社。
民国34年,省成立合作社物品供销处,专署设督导员,县设合作指导室,为专管合作社的行政管理机构。与此同时,苏中、苏南、淮安、盐阜地区在开展大生产运动中,根据党中央指示组建了供销、消费等各类合作社。1940年5月,盱眙张家楼创办了马坝区中心合作社;6月,六合县组建了民众合作社;12月,高邮县成立闵塔区合作社等等。1942年,阜东县(今滨海县)合作总社建立,这是江苏革命根据地建立最早的县级合作社行政管理机构。1943年底,苏中区有各类合作社249个,其中,供销合作社占1/5。1946年7月,淮海区有合作社2 072个,社员6.8万户,股金489万元。当时,合作社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苏中、苏南、淮海区行政公署都把推行合作社事业列入施政纲领。1947年,华中行政办事处颁发《华中生产推进社暂行组织章程》。1948年12月,华中行政办事处在射阳合德镇正式成立华中生产推进总社。1949年4月,华中生产推进总社改为苏北行政公署生产合作推进总社,为新中国成立后全面发展江苏合作社事业奠定了基础。

☚ (一) 发展历程   2.全面发展阶段 ☛
0003074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3: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