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938年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1938年 1938年1月《七月》第10期刊载毛泽东1937年10月在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题为《毛泽东论鲁迅》。 2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组政治部,郭沫若任第三厅厅长,主管文化宣传。 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于27日在武汉成立,选出郭沫若、茅盾、胡风、田汉、老舍、巴金、张道藩、王平陵等45人为理事,周恩来、孙科、陈立夫为名誉理事。老舍为总务部主任。大会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 4月《文艺阵地》半月刊在广州创刊,由茅盾主编。创刊号上发表张天翼的小说《华威先生》,引起文艺界关于暴露与讽刺的论争。 5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机关刊物《抗战文艺》三日刊于4日在武汉创刊,由蒋锡金等执编。 6月《鲁迅全集》(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由上海复社出版,共10卷。 7月丁玲返延安,任陕甘宁边区文协副主席。 8月延安在7日举行一次“街头诗运动日”,发表《街头诗运动宣言》。 9月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组织10个抗敌演剧队和5个抗敌宣传队,并收编孩子剧团,派赴各战区和内地进行广泛的抗日宣传活动。 10月武汉文艺界举行鲁迅逝世二周年纪念会,周恩来到会作重要讲话。 11月日本《改造》杂志刊载《华威先生》,并在编者按中诋毁中国的抗日工作者,由此引起《华威先生》“出国”的讨论。 12月茅盾应杜重远的邀请去新疆。 ☚ 1937年 1938年 ☛ 1938年 1938年新加坡文坛在抗战开始后展开关于“南洋战时文学”的论争。 ☚ 1938年 1939年 ☛ 1938年 1938年☚ 1937年 1938年 ☛ 1938年 1938年张文环自日本返台,任《风月报》编辑。 ☚ 1938年 1939年 ☛ 九月的太阳/时代进行曲/总动员/中华轰炸机/19377/7—1938 1/1/战声/高粱红了/黑陋的角落里/高兰朗诵诗集/铁蹄下的歌手/无何和平消息/冯玉祥抗战诗歌选/远行者/抗战诗歌集/天明了/战士的歌/冯玉样诗歌近作集/游击者之夜歌/新生的中国/横吹集/在天门/北国招魂曲/我们的进行曲/从军行/火炬/真理的光泽/一只手/呈在大风砂里奔走的岗卫们/自由的歌唱/故园/中国兵的画像/燕赵儿女/火光/在我们的旗帜下/边区自卫军/战火/冰心的诗/玫瑰/向日葵/祖国万岁/刘荣恩诗集/春风的鼓吹 ☚ 夜巡者 九月的太阳 ☛ 创造十年续编/前线归来/全面抗战的认识/西线风云/抗敌将领印象记/沦亡的平津/平津流亡归来/军中随笔/在火线上——东南线/在火线上——西北线/今日的厦门/第八路军行军记·长征时代/第八路军行军记·抗战时代/战士的手记/东战场上/西北战云/津浦线抗战记/动荡中的故都/前线巡礼/在火线上/淞沪火线上/东线的撤退/活跃的新西北/从芦沟桥到漳河/抗战中的西北/鲁闽风云/两个俘虏/行进在西线——从太原到临汾/烽火下的萍踪/战地随笔/火线下的上海/今日之上海/血写的故事/随军生活/丁玲传/实庵自传/东京牢狱中/八路军七将领/游击中间/李宗仁将军传/蒋百里先生传/抗战小品文/郭沫若先生最近言论/血战台儿庄/血战台儿庄/沪战秘话/包身工/出动中的新四军/大上海的一日/北方的原野/太行山边/黄河北岸/战地巡历/抗战期间的文学/战时一童军/抗日英雄特写/抗战文选/津浦线荡寇记/长江战地通讯集/乱弹及其他/集外集拾遗/鲁迅全集/著述与闲谭/郭沫若传/战地日记/晋察冀边区印象记/征途上/西线随征记/八路军学兵队/战地书简/中华儿女/在汤阴火线/军民之间/在西战场/烟台烽火/一颗未出膛的枪弹/徐州突围/新从军日记/鲁北烟尘/北平一顾/青鸟集/蠹鱼集/东西南北/被日寇囚系半载记/战地服务回忆录/文艺与宣传/第五战区巡礼/炮火中流亡记/梦与醉/零念简集/路/第一年/一知半解集/断章取义集/刻意集/入蜀记/战地剪集/要塞退出的时候/江南前线/侧面/江湖集/边鼓集/衡哲散文集/报告/战地一年/湘西/抗战将领访问记/我们的战士/抗战人物志/抗日英雄/抗战中的陕北/全线游击战/全线血战记/敌军暴行记/铁蹄下的平津/轰炸下的南中国/汉奸现形记/东线血战记/西线血战记/北线血战记/战地归来/劫后的江南/战时的后方/名城要塞陷落记/抗战中的女战士/活跃的西线/飞将军抗战记/重上征途/战地日记/战地零叶/战时散文选 ☚ 回忆录 创造十年续编 ☛ 1938年数学哥德尔[美]证明连续统假设和选择公理的相对协调性定理,对公理集合论和模型论产生重大影响。 物理学哈恩[德]和斯特拉斯曼[德]证明:中子照射铀能放出中等质量的核,直接导致重核裂变反应。 化学布伦尔[美]等人提出气体吸附于固体表面上的多分子吸附理论。 天文学尼科尔逊[美]发现木星的两个新卫星——木卫十和木卫十一。 地学赫斯[美]提出弧状列岛的成因。 生物学科内尔·海门斯[比利时]因发现了呼吸调节中颈动脉窦和主动脉窦的机理,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医学施拉德[德]发现若干简单的磷酸酯对温血动物具有剧毒及强烈的杀虫作用。 工程技术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无线电飞机测高仪。 1938年中华民国27年·戊寅文化国际主义战士,印度医生柯棣华随印医疗队来华,次年到达中国解放区。 政法1月11日,晋察冀边区成立敌后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统一战线民主政权——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 经济1938年开始,国民党政府将西南地区作为抗战基地,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将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至1939年底,内迁工厂达410家,至1940年底,共内迁工厂452家,设备10余万吨,技工1.2万余人,工程技术人员2万余人。 军事3月,日军企图南北夹击会攻徐州。23日,猛攻台儿庄。中方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顽强抵抗。4月4日,守军以40万兵力包围7.8万敌人,并击退坂垣援敌,终歼敌2万余人,台儿庄会战胜利结束。 1938年中华民国27年·戊寅数学华罗庚证明:“几乎全体偶数都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即任取一个偶数,它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是1。 化学黄子卿精确测出水的三相点。 生物学西北地区进行经济木本植物调查,采集标本200多份,得主要树木20余种。 医学年初,八路军总医院在延安成立。第二年改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 工程技术川滇公路开始修建(自四川隆昌至云南霑益),全长796千米。此公路为川、黔、滇三省联络干道。 其他3月6日,国防科学社在延安成立,宣传普及科学知识。 1938年文化美国小说家赛珍珠获诺贝尔文学奖。 政法2月4日,希特勒改组军事和外交领导机构,兼任国防部长,里宾特洛甫任外交部长。2月12日,奥地利总理舒士尼格在德国被迫接受奥政府立即取消对奥地利纳粹党的禁令,释放全部被监禁的纳粹分子,在内阁中吸收纳粹党人等协定。2月24日,奥纳粹分子发动骚乱。3月9日,舒士尼格宣布将就奥独立问题举行公民投票。3月11日,希特勒向奥地利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延期公民投票和舒士尼格辞职,并陈兵20万于德奥边境。舒士尼格被迫辞职,纳粹党人赛斯·英夸特接任总理。3月12日,德军兵不血刃进入奥地利。3月13日,赛斯·英夸特宣布奥地利与德国合并。4月10日,在德军占领下奥地利举行“公民投票”,奥地利成为德意志帝国的一个省。在此事件中,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 经济是年,苏联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其目标是国民收入增加近90%,工业总产值增长92%,并把基本建设的重点转向苏联中部和东部地区。 军事5月26日,日本改组内阁,6名阁员由陆、海军将领担任,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加强。10月,日军占领广州和武汉,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938(民国二十七年)1月1日国民政府实行改组。铁道部并入交通部,张嘉璈任交通部长; 改实业部为经济部。原建设委员会、全国经济委员会及导淮委员会并入经济部。翁文灏任部长。资源委员会从军事委员会改隶经济部,由翁文灏兼任委员长。(387,193页; 392,212页; 《翁文灏年谱》,154-155页) 1月14日国民政府修正公布 《交通部组织法》。“交通部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全国国有铁道、公路、电政、航政,并监督公有及民营交通事业”。国民政府将铁道部和全国经济委员会公路处合并于交通部,统管所有交通运输建设和管理。交通部下设公路总管理处。同月交通部总管理处成立于汉口,7月迁重庆。1939年12月14日公布 《交通部公路总管理处组织条例》。(192,64页;197,137-138、343页;393,275页;387,233页) 1月国民党第五届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 《国民经济绝交办法》。凡1937年8月13日以后购定的日货,概予没收,其货物或直接消费,或将拍卖所得充作慰劳及救济用途。经济绝交后仍有购定日货或改充他国货及国货者,以通敌论罪。(608,146页) 2月19日郑州豫丰纱厂开始内迁。集中职工3 000人,抢拆80昼夜,将纺织机器9 000吨分装11.7万箱,运往汉口。又雇木船360余条,溯江西上,历时半年始抵重庆。1939年1月复工。先在重庆开纺机2.5万锭,后在合川设立分厂,开机1.5万锭。以后两年继续扩充。迄1943年,共开纱机6万锭,年产纱60 000件。(356,506页; 194,366页) 2月西南运输处香港办事处开始办理进出口物资运输。同年5月,该处奉令全权处理各机关在港起卸物资。这些物资都由铁路(广九、粤汉) 装运。自1938年1月至10月广州沦陷止,共运入物资106 143吨,月平均10 614吨,还抢运出大量人员。10月广州沦陷,进出口物资改由香港航运至越南海防及缅甸仰光,转入国内。(390,269-270页) 3月1日中苏签订《关于使用五千万美元贷款之协定》。苏联给予中国5 000万美元贷款,用以购买苏联生产之工业品及设备,年息三分,中国以苏联需要之商品及原料(茶、皮革、兽毛、锑、锡、锌、镍、钨、丝绸、棉花、桐油、药材、红铜) 偿还贷款本息。(103,1115-1118页) 中国第一批动用苏联易货贷款的日期是1938年6月10日,但实际上苏联政府从1937年10月起就将中国需要的军用物资(飞机、机关枪、汽车、坦克等) 运往中国了。(李嘉谷: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华贷款与军火外资援助》,载 《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3期) 3月14日为打击日寇利用3月10日开业的伪联合准备银行用伪联银券调换法币、套取外汇的阴谋,国民政府公布 《办理外汇请核办法》 和 《买卖外汇请核规则》,规定自是日起对外汇的买卖实施初步的限制,“各银行因正当用途,于收付相抵后需用外汇时,应填具申请书送中央银行总行或其香港通讯处”,由中央银行总行核定后,“按法定汇价,售与外汇”。由此结束了无限制买卖外汇而开始统制外汇买卖,实行一定程度的外汇管理。但这个 “办法”和 “规则”只规定了中央银行对于中外各行申请外汇采取分配制度,此外并无限制。外汇流出的大门仍旧敞开。自1938年3月14日至同年12月止,由中央银行卖出的外汇达480万英镑。一面和日本侵略者交战,一面卖出外汇给日本银行,公开资敌。当3月17日公布第一批申请书被核准者仅为37.59%且审批工作又无合理的依据时,普遍的不满出现了。外商银行否认了1937年8月签订的君子协定,不再遵守官价汇率的规定,从此,外国货币没有了固定的汇率,外汇开始出现黑市。(109,439-441页; 126,282页; 357,183-184页; 寿充一编: 《孔祥熙其人其事》,52页) 3月15日中英签订第一次信用借款(共188 000英镑) 协议。(郑友揆: 《1840—1948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168页) 3月30日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通过 《非常时期经济方案》。“非常时期一切经济设施应以助长抗战力量、求取最后胜利为目标”。“目前之生产事业,应以供给前方作战之物资为其第一任务”。内容包括推进农业生产、发展工矿业、筹办工垦以安难民、发展交通运输、调剂金融、管理贸易以裕外汇、厉行节约以省物力。(192,1-10页) 3月1934年筹办于重庆磁器口的重庆钢铁厂于是月改隶兵工署,更名为第二十四工厂。自1938—1945年共生产钢锭19 031吨。(207,335-336页) 4月17日迁川工厂联合会成立,选举上海机器厂颜耀秋为主任委员。共有会员工厂40余家,1941年增加到178个单位,1942年达211个单位。(127,675-676页; 《重庆工商史料》 5辑,13页) 4月22日国民政府公布 《商人运货出口及售结外汇办法》,指定24种大宗出口品为应结外汇货物,规定商人运货出口须先向指定机关预订结汇合约后,方准报关启运。“出口商所售之货物,应以外币计算,此项外币应售与约定之中国银行或交通银行,按其所规定之汇率换取法币”。自1939年1月1日起,应结汇货物由24种减为13种。1941年3月修正为蛋品等12类。(196,504、509、526-527页;109,441页;356,536-537页) 4月28日纳粹德国头子戈林下令禁止对华运送战争物资,即使是那些合步楼协定中已承诺提供的物资。(410,274页) 4月国民党军队在江西马当要塞沉船18艘,计24 995吨,其中有招商局轮船4艘,8 791吨,占马当沉船总吨的1/3强。(321,471页) 5月1日中福公司拆迁南运的七八千吨设备先运到汉口,再运到宜昌,在民生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安全到达重庆。是日,由中外合资中福公司(总经理孙越崎)、天府煤矿(董事长卢作孚)、北川民业铁路公司(董事长卢作孚) 合组之 “天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资本150万元。民生轮船公司也入了股。董事长卢作孚,总经理孙越崎。中福公司以从焦作迁来的器材及现金入股。这是大后方最大的煤矿。公司成立后,采煤方法、雇工制度均有显著改进。1938年10月10日发电厂建成投产。1943年10月,中国自制的第一部火车头在天府机修厂诞生,投入北川铁路运行。历年煤产销量如下: 1939-1945年天府矿业有限公司历年煤产销量
资料来源: 《第七次中国矿业纪要》,173页。1945年数字见385,88页。 1943年天府产煤供应市场的覆盖率从50%以下提高到60%以上。(325,229-232页; 《孙越崎传》,134-137页) 5月1日 国民政府发行金公债。债票分三类: 关金债票1亿关金,英金债票1 000万英镑,美金债票5 000万美元。销售额尚不及发行额的4%。(189,457-458页; 357,96页) 5月1日 国民政府发行国防公债5亿元,人民竟完全置之不理,乃派交各国家银行,作为向政府垫款的保证。这是以后年年向政府垫款的开始。(189,456页; 357,96页) 5月因日军逼近武汉,汉阳火药厂被迫停工,奉令迁湖南辰溪建厂。1939年又奉命由辰溪迁往四川巴县纳溪沟。因日军封锁宜昌,工厂人员、设备未能全部入川。1942年纳溪沟厂房设备次第完成,1943年5月工厂正式复工。除生产火药外,还增设了汽油厂和酒精厂。1946年8月奉令停办。但此厂毕竟是中国近代兵器工业史上生产火药的大型工厂。(369,166-167页) 6月4—9日国民党军队炸毁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实行 “以水代兵”的荒唐决策。(《中国近代十大灾荒》,241-242、345页) 6月7日国民政府修正公布 《特种工业保息及补助条例》,规定凡开办制造原动力机、电机、工作机器、运输器材,冶制金属材料,采炼液体燃料等工业,得呈请政府保息或补助。(193,32页) 6月11日由于美国公众舆论对日本在中国的暴行日益愤慨和震惊,美国国务卿赫尔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谴责对和平居民的空袭轰炸,随后,他写信给美国148家注册出口飞机和飞机部件的厂家,表示 “政府强烈反对把飞机和航空设备售给世界上任何”对和平居民进行轰炸的国家。这就是所谓的 “道义禁运”。(389,188页) 6月15日国民政府宣布65种货物为重要进口商品,凡购买这些商品的,政府可优先供应外汇。进口奢侈品及国内能生产的产品,一律不供应外汇。这是管制对外贸易的开端,但并未奏效。1938年上海进口的奢侈品和其他消费品较上年同期增加三分之二。(357,210-211页将此事的时间错译为1月,货物错译为56种,此处据英文本324页改正) 6月1919年荣德生筹设于无锡的公益铁工厂于1937年冬内迁武汉,再迁重庆后,是月建厂复工。1941年夏,与申四重庆厂修理部门合并,成立公益纺织面粉机器厂,制造梳棉机、并条机、面粉机等。1945年4月、5月间停闭。(131,224页;132,202-204、544页;358,182页) 6—7月6月,招商局奉命派 “海祥”轮(注册吨位1 852吨) 抢运南浔铁路拆卸下来的钢轨,并租用外轮 “华强”、“华兴”协运。6月30日,海祥满载2 200吨钢轨离浔上驶,抵汉后,7月,招商局命该轮载钢轨直航长沙,交湘黔铁路接收建造,开创了海轮行驶长江支流的新纪录。(321,474页;197,549页) 7月1日中苏签订《关于使用五千万美元贷款之协定》,苏联给予中国5 000万美元贷款用以购买苏联之工业品及设备,年息三分。中国以苏联需要之商品和原料(品种与3月1日协定同) 偿还贷款本息。(103,1115-1118页) 苏联第一、二两笔易货贷款共1亿美元,分5批动用,至1939年9月1日,全部用完。(李嘉谷: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对华贷款与军火物资援助》) 7月2日国民政府行政院经济部农本局在重庆建立福生总庄,并在各省的采购及供应中心设立分庄,以负责花纱布的管制。(194,202-204页; 《民国档案》1988年第1期,66页;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物价史》,121页) 8月13日武汉市政府呈准湖北省政府正式收回1898年开辟的汉口日租界。抗战胜利后,1945年再一次正式接收。(毛磊等: 《武汉抗战史要》,370-372页;316,290、292页) 8月31日武汉申新四厂、福新五厂的内迁运输分两路进行。是日,一路经平汉路转陇海路朝陕西进发,较为顺利地到达宝鸡。运到宝鸡的有纱锭2万枚,布机400台,日产3 000袋面粉机全套与3 000千瓦发电机座全套等。另一路往四川方向的于同月溯川江西上,较之往陕西方向的铁路运输困难得多,到达重庆的机件有纱锭1万枚,布机80台与日产500袋面粉机全套等。(358,176页) 8月军委会重庆行营决定长江上全部参与内迁抢运的14艘轮船中的9艘专运兵工署及航委会(航空工业委员会?) 系统的兵工器材,剩余5艘中的富华、协庆两轮每次装兵工署器材60%,装普通器材40%。这样,长江上主要机械化运力大部分投入抢运兵工器材,一般工业器材主要依靠木船抢运。堆积在宜昌的器材约16万余吨,其他航业公司承运5 700吨,其余概由民生公司运入四川。自1937年下半年至1939年,民生公司内运各类器材中,兵工器材占58.3%,航委会器材占9.1%。(404,136-137页; 322,180-181页) 9月中国政府派遣陈光甫到美国注册成立世界贸易公司(Universal Trading Corporation),其主要任务是在市场上出售桐油,以偿还美国贷款; 同时用美国贷款从事政府采购。受美国 《中立法》关于武器禁运等条款的限制,中方所能大批购买到的主要是非武器类物资。例如,据缅甸海关统计,从1939年10月28日至12月31日,经由仰光转运中国的武器总值中,购自苏联的占64.87%,购自美国的只占14.74%。( 《历史研究》1995年第4期,48-49页。据357,214页,世界贸易公司成立于1939年) 9月—1943年1938年1月21日,国民政府公布 《川滇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条例》,规定先行建筑及经营自昆明至叙府之铁路干线(197,261-262页)。是月,设立叙昆铁路工程局,修建叙府(宜宾) 至昆明铁路。(387,218页) 1939年12月11日,中国政府与法国银团、中国建设银公司签订叙(府) 昆(明) 铁路借款合同,法银团承借材料及运费48 000万法郎,中国建设银公司承借国币3 000万元。同日,签订 《叙昆铁路矿业合作合同》,规定叙昆铁路干线100公里之内(即每边50公里),除已由私人或公司获得探矿权或采矿权者外,应由资源委员会、银行团、公司及有关省政府共同协议决定探矿范围。“法银团与中国建设银公司协助中国政府开发叙昆铁路沿线矿产,即以此项矿税及矿产收入为附带担保”。中国方面曾对以探矿权、采矿权作为铁路借款的附加条件表示异议,但法方坚持没有矿权,便不能帮助造路。(122,815-819页;197,261-275页;387,231-232页)。1938年12月叙昆铁路昆明至曲靖段(168公里) 开工,采用1米轨距,利用滇越铁路拆下的钢轨铺设。1941年3月20日完工通车(387,280、283页)。1943年又展筑了12公里,达到沾益。因材料工款不继,被迫停工,铺轨至此为止。(349,71、82页) 10月6日国民政府公布 《遗产税暂行条例》。1940年7月1日开始实行。(189,5-8页) 10月10日招商局派裕亨、祥裕二轮拖带客轮在常德——津市线和常德——桃源线开航,为开展川湘联运奠定了基础。(321,474页;197,549页) 10月19日国民政府修正公布 《非常时期农矿工商管理条例》。46种主要农矿工业产品被指定为非常时期由经济部管理之物资,赋予经济部以管理工矿业、农业生产、对外贸易等的巨大权力,如战时必需之各矿业、制造军用品之各工业、电气事业得收归政府办理或由政府投资合办,得强制征用土地,各指定企业及物品之生产者或经营者非经经济部核准不得歇业、停业或停工,得限制物品之输入,得收买工农业指定之产品,得令企业改制生产军用品,得令农业变更作物种类,得令所用原料为军用必需品之企业停业等。还制定了对罢工、罢市及违反有关条款的罚则。(192,10-14页) 10月20日国民政府公布 《查禁敌货条例》。禁止从日本和它所控制的地区进口一切商品,其他各地由日资工厂生产的产品也不准进口(1942年5月,国民政府公布 《战时管理进出口物品条例》后,此条例即取消)。同日还公布了 《禁运资敌物品条例》,规定凡国内所产的矿砂、煤、盐、棉花、猪鬃、皮革等共80余种物资禁止运往敌国及其殖民地或敌军所控制的地区。(196,518、413、418页; 386,274页;192,651-653页) 10月21日川江自宜昌以迄重庆,水程仅350海里,著名险滩竟有50余处之多。是日,汉口航政处遵交通令组织绞滩管理委员会,负责办理绞滩。“幸该会员工通力合作,竟能于3个月之短时期内,成立青滩等七绞滩站,开始绞滩”。其中青、泄两绞滩站能绞300吨上下的轮船。其他各滩设备不能与青、泄滩相比,但力量亦不弱。堆积在宜昌的大量器材得以较顺利地进入四川,这些绞滩站起了很大作用。(207,635-636页; 385,234页) 10月28日武汉三镇沦陷。(376,中,638页) 10月为供应湘桂铁路机车用煤,资源委员会组织祁零煤矿筹备处于零陵之易家桥。1939年10月正式出煤。1940年4月,改名祁零煤矿局。自1939年至1943年6月共产煤178 705吨,另收购3 799吨,共计182 504吨。1940—1942年共供给湘桂铁路用煤121 771吨,对支持铁路运输、支援抗战起了很大作用。1944年6月18日,日军攻陷长沙,8月9日衡阳失守。祁零煤矿在离敌人仅几十公里的情况下仍一直坚持生产。直到9月4日日军先头部队距矿仅有十几公里时才奉命转移。9月5日,在对一、二号矿井,大桥及其他重要场所实施爆破后,全体内迁员工才踏上湘桂铁路最后一列火车向西行进。当天下午,祁零煤矿陷入敌手。(《第七次中国矿业纪要》,449-451页; 392,309-31页) 11月12日国民政府当局在长沙溃退前于是日将长沙焚毁,直至16日,余烬犹未完全熄灭,烧屋5万余栋,使20万~30万居民无家可归,2万多人丧生。(387,209-210页; 《中国近代十大灾荒》,345页) 11月13日—1939年10月12日武汉失守后,“江海轮船集中宜昌,目标甚大,空袭堪虞……运输司令部曾令各航商将能上驶轮船克日上航,否则必要时予以沉没”。川江天险,过去航行的最大吨位,未曾超过1 200吨。万一失事,不仅招商局要遭受巨大损失,而且 “阻碍水道,有妨他船航行”。招商局在做了充分准备之后,毅然决定将三四千吨的大轮上驶。第一艘从宜昌起航的是江顺轮(毛吨位4 327吨)。六大江轮的全体船员与参加试航的其他人员,不畏艰难险阻,以大无畏的精神和熟练的航行技术,穿越三峡天险,创造了几千吨级的巨轮航行川江的奇迹。在1939年10月12日前,除江建轮(2 770吨) 暂泊巴东台子湾(1940年9月12日,江建被敌机炸沉,直到1943年才打捞修复)外,江新(3 373吨)、江汉(3 322吨)、江华(3 693吨)、江安(4 327吨)、江顺先后抵达重庆。江新、江汉还在川江往返装运军公物资,更是史无前例的创举。(321,478-480页; 197,553-555页) 11月26日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沦陷,中国的国际海运通道已全被日军封锁,而统制后特矿产品产购量有所增加,急待运销出口。资委会企图利用英商招牌,继续赶运钨砂出口,以防止日军截夺。是日,资源委员会与英商福公司签订 《专销钨砂合同》,委托福公司为江西、广东、湖南三省钨砂出口的专卖机构,为期10年,同时保留中国政府自行销售钨砂的全权。事实上,合同签订后,绝大部分钨砂仍由资委会自行订约销售。中美偿债协定签订后,资委会产购的钨锑等矿产品已几乎全部用于易货偿债,不再有自销产品,因此,1941年2月,资源委员会呈文经济部,取消了与福公司订立的代销合同。(372,293-294页; 325,216-217页; 《翁文灏年谱》,175页) 11月1925年创办于上海的新中工程公司(负责人支秉渊) 在迁到武汉后,再迁到长沙,是月再退到祁阳,在宝塔街成立第一厂,又在附近成立第二厂和第三厂,分别制造轧钢机、蒸汽机与煤气机、小型发电机。此后,又陆续建立了6个卫星厂(电力厂、炼铁厂、钢铁厂、炭精厂、机器厂、煤矿)。新中在祁阳的几年中,由一厂发展到多厂,员工从200余人增加到2 000余人,成长为一个联合性企业,对湘桂地区的工业生产和交通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1943年6月,新中承造横跨湘江的湘江大桥的钢梁工程,全长420公尺,共有7个桥孔。同年年底,该桥工程完工。除新中外,祁阳还有两家较大的机器工厂。祁阳遂成了后方的一个工业区。1944年5月,祁阳沦陷,全部工业悉被敌人破坏。(127,366、671-672页; 《民族工业大迁徙》,228-229页) 12月1日国民政府公布 《非常时期工矿业奖励暂行条例》。规定凡人民 “在后方所办有关国防民生之重要工矿业实收资本已达必要数额,需要扶助者”,得呈请奖助。奖助方法包括: 保息,以出品每年生产费及市价为准酌量补助现金,减免出口税、原料税,减低国营交通事业运输费,租用公有土地免除地租,以5年为限,协助向银行借用低利贷款等。(193,34-35页) 12月18日第一批苏联援华武器经滇缅公路运到昆明,回程运载钨砂、猪鬃出口。(《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6期,206页) 12月经济部颁布 《非常时期华侨投资国内经济事业奖励办法》。凡华侨资金占资本总额60%以上的投资事业,经济部应在经营及技术方面给予指导协助,并在提供运输便利、减低运费、减免捐税和使用公有土地方面给予照顾。(356,552页) 12月—1939年4月为阻挠日军深入,迁至韶关的广东省政府实行 “焦土抗战”,两次下令全面破坏公路,共破坏12 554.6公里,占已成公路的74%。1940年10月,伪广东省政府成立后,日伪通令各县修复公路,经过1941、1942两年,共修复29条公路,总里程达635.9公里。日商福太公司几乎垄断了公路运输业务。1945年4月,因战局紧张,由日军直接管理交通运输。(390,392-393页) 1938年招商局总经理蔡增基将随迁来港的该局海元、海亨、海利、海贞四大海轮出售给英商怡和洋行,索价34万英镑。海云轮也同时出售。蔡令人将卖船收入、营业收入及其他经济收入存入汇丰、广东等银行。1941年香港沦陷前发生蔡侵吞30万港元巨款大案,为开局以来所罕见。(321,498、622页) 1938年在日寇的侵略战争中,苏、浙缫丝业、丝织业遭到严重破坏。此后更因为日伪的限电、停电而走入了绝境。以苏州丝织业为例。1937年11月19日,苏州沦陷,其丝织机(包括电织机和手织机) 从沦陷前的5 300台减少到沦陷后的1 500台。自1938年4月起,苏州丝织厂陆续开工。不久,日伪当局改日夜送电为只送夜电。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一再缩减电力供应。1943年12月,华中水电公司通知,“以最近一年间之用电量最高月份为标准”,只许用40%的电量,“如有丝毫违背,即予停电并罚办之处分”。1944年7月,将供电量再缩减五成。供电量已经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二。8月31日,又宣布 “按新限额八折供给”。据1944年10月苏州丝织厂同业公会报告,停业的丝织厂已达150余家。苏州丝织工人的工作时间从战前的每日10~12小时减少为2~3小时。1945年2月电力供应完全断绝,苏州丝织厂全数倒闭,工人随之全部失业。(418,363-365、391-398页) 1938年 1938年1月1日国民党中常会议决议任孔祥熙为行政院长,张群为副院长;海军部暂行裁撤,其所辖事务,归入海军总司令部办理;交通、铁道两部合并为交通部;实业部改为经济部。 同日国民政府特任陈立夫、张嘉璈、翁文灏分任教育、交通、经济部长。同日,国民政府根据国防最高会议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决议,下令裁撤反省院,在反省院受反省处分者准予取保释放。 8日蒋介石在汉口召开重要军事会议,研究作战计划,决定变更抗战策略,改守为攻。 10日国防最高会议常务委员会特任何应钦兼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白崇禧兼副参谋总长,徐永昌为军令部长,白崇禧为军训部长,陈诚为政治部长。 11日军委会在开封召集会议。 同日蒋介石在开封军事会议期间以第三集团总司令兼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不遵命令,擅弃国土,下令撤职逮捕。23日蒋介石令组高等军法会审,派何应钦为审判长。24日韩复榘被判处死刑。同日在武昌执行枪决。 12日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决议: 国民政府委员班禅逝世,遗缺由陈济棠充任。 15日国民政府特任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程潜、陈绍宽、李济深为军事委员会委员。 17日国民政府修正公布 《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 18日国民政府发表 《维护领土主权及行政完整的声明》。 22日国民政府任命张群为四川省政府主席。 24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国府纪念周作驳斥近卫16日声明的报告。 28日蒋介石电勉四川各将领服从中央命令,安心服务,努力工作,勿信谣言。 30日蒋介石致函罗斯福总统,要求在经济与物质上予以有效援助。 2月1日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函令: 凡现任县、市常务以上委员职员,在任职期间予以停役。 3日国民党中常会定3月29日举行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6日军委会政治部成立,陈诚任部长,周恩来、黄祺翔任副部长,张砺生任秘书长,贺衷寒、康泽、郭沫若分任第一、第二、第三厅厅长。 7日中苏签订 《军事航空协定》。 10日蒋介石密电孔令侃转其父孔祥熙,调解孔、宋 (子文) 间之派系斗争,要求孔、宋“均当委曲求全,以利大局”。 21日蒋介石以各路日军攻势已馁,令各军全线反攻。 22日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宣布解散西安文化协会等13个抗日救亡群众团体。后因遭各方激烈反对,未能实行。 25日军委会战时军官研究班在武昌成立,万耀煌任主任。 3月1日国民党中常会决议,合并各种纪念日,每年共放假五天。 2日国民政府与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签订 《关于使用五千万美元贷款之协定》。 4日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决议,任吴开先为组织部副部长,前《大陆报》总经理董显光为宣传部副部长。 5日国民政府任命马步芳为青海省政府主席。 8日国民党中央党部武汉办事处通令各省党部:各抗日团体一切集会讲演,应先期呈核,否则予以取缔。 13日蒋介石在武汉对党政军官员训话,动员各级官员保卫武汉,巩固后方。 15日军委会通令陆海空军各部队,于各军事学校设置政治部主任及团连指导员,各军医院派遣监理员。 24日蒋介石令白崇禧组织参谋团,驻守徐州,协助李宗仁策划作战。 25日国民政府公布 《战地守上奖励条例》。 28日南京伪维新政府成立。 29日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昌举行。 4月5日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派中央委员蒋鼎文、陕西省主席孙蔚如在黄帝陵举行扫墓典礼。 6日国民党五届四中全会在汉口举行。 7日国民党中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致电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祝贺台儿庄大捷。 9日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决定恢复李济深、陈铭枢、方振武、谭平山、陈启修、徐谦、刘震寰七人党籍。 12日国民政府公布 《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 20日国民政府公布 《国防公债条例》。 21日蒋介石到徐州指示作战方略。次日视察台儿庄战场。 23日国民政府转发国民党中执会通知: 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 《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案纲要》 等案,训令行政院转饬各部遵照。 29日国民党总裁蒋介石为整齐党内步伐,下令取消党内派别小组织。 30日蒋介石函勉国民党各地方党部与当地官民合作抗战。 5月1日国民党中央训练委员会成立,陈诚、陈立夫等为委员,筹设中央训练团。 2日国民党中宣部代理部长周佛海对中央社记者谈国民党宣传方针四条原则。 9日国民政府令: 对于逃亡士兵,无论前方或后方,一律以敌前逃亡论罪,并以重科刑。 12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各专门委员会经过调整,归并为法制、财政、经济、教育、外交五个专门委员会,王世杰、徐堪、陈公博、邵力子、王宠惠分任主任委员。 同日国民政府特任杨杰为驻苏全权大使。 26日国民党中央革命勋迹审查委员会在重庆开始办公,推选林森为主任委员。 6月1日蒋介石在武汉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决定豫东作战略撤退,同时秘密决定决黄河堤以阻敌前进。 2日国民政府任命鹿钟麟为河北省政府主席。 3日国民党中央监委会集会。 5日中国政府外交部发表声明,驻日使馆自本月11日起停止办公,全体馆员启程返国。11日,驻日使馆参事杨云竹离东京至横滨乘轮回国。 9日国民党驻武汉党、政、军机关开始撤退。党、政机关移重庆,军事机构移湖南。 同日蒋介石令炸毁花园口黄河大堤。 12日安庆失陷,武汉会战自即日开始。 16日国民党中常会决定7月1日召集国民参政会。 同日蒋介石以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名义,发表《为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告全国青年书》。同日,国民党中央公布 《三民主义青年团团章》。 27日国民政府公布 《惩治贪污暂行条例》。 30日蒋介石在武昌对英国《每日快报》记者谈话称:“除非中国完全恢复主权,绝不欢迎任何国家调停中日战事”。 7月1日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 《关于使用五千万美元贷款协定》。 2日国民政府公布 《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 4日国民党中央决议拨款10万元赈济黄泛区灾民,同时决定全国捐款一日,扩大募捐救灾运动。 5日国民党中执会修订《省党部组织条例》,规定各省党部设主任委员可参加省政府会议。 同日汪兆铭指使高宗武 (外交部亚洲司司长) 密赴日会见近卫首相,要求日本政府改变“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 的方针。 6日国民参政会第一届会议在武汉开幕。 同日汪兆铭为纪念七七事变一周年发表广播演说,宣扬抵抗、牺牲无代价论。 7日蒋介石发表 《抗战周年日告全国军民书》。 同日国民党为纪念七七抗战周年纪念发表《告本党同志书》。 9日三民主义青年团临时团部干事会在武昌成立。蒋介石指定陈诚等31人为临时干事,陈诚为书记长 (朱家骅代) ,组成中央团部干事会。 21日国民党中常会第八十六次会议通过改组湖北省党部,派陈诚为主任委员。 26日蒋介石电令国民党各级党部及中央各院部会,要求赴内地各省中央党政人员,厉行节约,务循简单朴素之原则。同日,并电国防最高会议秘书长,严禁公务人员兼职并兼薪。 8月1日汪兆铭在武汉宣布国民党中央决定: 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各院、部、会驻武汉办事处一律撤销,限期迁移重庆。 2日国民政府令免军委会重庆行营主任顾祝同本兼各职,任命张群为行营主任,王缵绪为四川省政府主席。 4日国民党政权中央各机关全部迁移重庆。 8日国民党中央改组江西省党部,派熊式辉为执行委员会主任,范争波为书记长。 13日蒋介石发表 《告沦陷区同胞书》。 15日国民政府颁布 《修正惩治汉奸条例》。 27日蒋介石接见路透社记者称: 所传意大利调解中日战争事,纯系谣言,决不能破坏中国团结与英、美、法、苏之合作。 31日国民党中宣部设立党报社论委员会,由叶楚伧、周佛海任正副主任。 9月7日中国政府向国联提出牒文,揭露侵华日军四个月来使用毒气11次之实据,请求制止日军暴行。 13日蒋介石在汉口接见英国代办,反对在中国设安全区。 17日国民政府特任胡适为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 26日国民政府公布 《省临时参议会组织条例》和《市临时参议会组织条例》。规定省市参议会为咨询性机构,其决议案对同级政府均无约束力。 29日国民党中央改组四川省党部,以陈公博为主任,黄仲翔为书记长。 30日国民党中央改组贵州省党部,以王漱芳为主任。 10月1日蒋介石嘉奖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商震。 同日国民党 《扫荡报》 重庆版发刊。 10日武汉各地召开庆祝国庆节大会。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在重庆联合举行纪念典礼。 同日国民党中执会发表《告全国同胞书》,国民政府发表《勖勉前方将士书》,蒋介石发表 《告全国国民书》。 13日国民党中央发表《告广东全省军民书》,号召团结一致,抗击日军,保卫广东。 16日国民党中执会发表《告广东全省党员书》,号召负起责任,率先奋斗,殊死战斗,保卫疆圉。 21日汪兆铭对路透社记者谈话,再次鼓吹与日议和。 25日国民党军委会发言人接见中外记者,说明自动放弃武汉。 28日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在重庆开幕。 31日蒋介石发表《为放弃武汉告全国同胞书》,号召全国同胞继续贯彻持久抗战、全面战争、争取主动之一贯方针,更勇猛奋进,造成最后之胜利。 11月5日国民党中执会决定将重庆市党部改由中央直辖。12月26日,洪兰友被任命为重庆市党部执委会主任。 11日国民党中央改组青海省党部,马步芳任主任,李晓钟为书记长。 12日长沙发生大火。 15日蒋介石以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余汉谋在广、惠一带作战“指挥失当”,予以革职留任处分;同时还对莫希德、李振等予以处分。 17日国民党中央改组河南省党部,程潜为主任,袁守谦为书记长。 20日汪兆铭派高宗武、梅思平与日方代表影佐祯昭、今井武夫在上海重光堂秘密会谈,签署《日华协议记录》 等。并拟定了汪兆铭叛国行动计划。 25日国民党统帅部在湖南衡阳南岳召开军事会议,28日结束。 27日鹿钟麟宣布取消冀南行政主任公署,与抗日政权相对立。 12月1日蒋介石由衡阳抵桂林。 2日国民党桂省党部发表《告同胞书》,号召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 3日军委会委员长桂林行营成立,白崇禧兼任主任,统筹南方抗日军事。 5日国民党中宣部长周佛海以视察宣传工作名义逃出重庆抵昆明。 8日国民党中常会拟定 《中国国民党党员特许登记办法》。 同日蒋介石由桂林飞往重庆。次日,蒋邀汪兆铭、孔祥熙、王宠惠、叶楚伧等讨论今后抗战大计。 12日蒋介石在重庆国民党中央党部纪念周演讲时指出:“各战线的中国军队已退入山地,能够阻止日军的进攻”,“中国的抗战前途愈形光明”。 15日中美成立桐油借款2500万美元协定。 16日蒋介石应汪兆铭之请,单独会谈约半小时,汪以彼此政见不合,提出 “联袂辞职,以谢天下”逼蒋,遭拒。谈话不欢而散。 同日国民党中常会决定:全国各省之县党部均改为书记长制。各县党部书记长对于全县党务负完全责任,并为县党部委员会议主席,对会议之决议有提出复议之权。 18日汪兆铭偕其妻陈璧君自重庆出逃昆明,并于19日叛逃河内,周佛海、陶希圣同往。 29日汪兆铭在河内发出致蒋介石及中执会、中监会的艳电,要求国民政府根据近卫22日声明提出的承认伪满洲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与日本交换政府意见,以期恢复和平”。 ☚ 1937年 1939年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