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920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920年

1920年


1月

李大钊发表《什么是新文学》(成都《星期日》第26号“社会问题号”)。
郭沫若发表长诗《凤凰涅槃》(30、31日《时事新报·学灯》)。
沈雁冰发表《新旧文学评议之评议》(《小说月报》11卷1号),提出“为人生”的文学主张。


3月

胡适的诗集《尝试集》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白话诗集。


4月

刘半农发表长诗《敲冰》(《新青年》7卷5号)。
陈独秀发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新青年》7卷5号)。
《一千零一夜》(汪原放译)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


5月

田汉、宗白华、郭沫若的通讯集《三叶集》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


8月

《易卜生集》(潘家洵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2月

刘半农、钱玄同在北京成立“歌谣研究会”。

☚ 1919年   1921年 ☛

1920年

1920年


1月

新民会于11日在东京成立,林献堂、蔡惠如分任正、副会长,标志台湾新文化运动开始形成。


7月

新民会的机关刊物《台湾青年》在东京创刊。创刊号上发表陈炘的《文学与职务》一文,这是台湾最早批判旧文学的文章。

☚ 1919年   1921年 ☛

三叶集/白话文苑

☚ 散文作品集   三叶集 ☛

1920年中华民国9年·庚申


数学

英国数学家和哲学家罗素应邀来中国,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讲学。讲授内容十分广泛,还通俗地介绍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吕谌在《科学》第五卷上撰写“西算余史”,介绍外国数学发展史。


物理学

1920年~1921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物理实验室。


化学

北京大学将化学系教授王星拱的讲稿汇编成《科学方法》一书,作为《新潮丛书》之一出版,这是我国有关科学方法论的第一部专著。
王琎在《科学》第5卷第6至第7期上发表《中国古代金属化学》一文。


农学

东南大学在水稻良种选育中,育成2个优良纯系:“江宁洋籼”和“东莞白”。这是运用科学方法育成的第一批水稻良种。
南方双季连作稻不断扩展,水田的耕耙耖已形成一套紧密配合的耕作新体系。
江苏无锡小麦试验场成立,曾育成“锡麦1号”及“锡麦2号”两个品种,在无锡一带种植甚广。
广州岭南大学园艺系种子部从澳洲引进一个番茄品种作为育种材料,经过五年的选育,终于育成一个性状稳定、果形圆整、味美、产量高的新品种。
陈嘉庚创办集美学校,设水产科,学制4年,后改为集美高级水产航海学校。
东南大学农科在江苏南汇县设立棉虫研究室,用近代科学研究和防治棉虫。


医学

秦伯未发表 《痨病指南》论著,深入探索痨病成因及其治疗,对后人研究有一定影响。
严鸿志撰写 《女科精华》,对中国妇产科的研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华护理学会发行《护士季刊》。
恽铁樵批驳当时排斥和消灭中医的谬论,创办中医函授学校,培养中医人才。
1920年前后,英美列强在教会医院基础上兴办医学教育,全国各地先后成立教会医学校20余所。
清末成立多所女医学校。1920年以后男女同校风气大开,各校开始招收女生,女校相继合并或停办。


工程技术

11月,南满铁路苏家屯至奉天 (今沈阳)复线建成。
1920年前后,开滦、抚顺煤矿的部分矿井改用电动绞车提升,此后各矿的蒸汽绞车陆续更新。
徐家汇观象台第三任台长劳积勋撰写的《远东天气》,由法国国立印刷局选印。


1920年


数学

布伦[挪]的《埃拉托塞尼筛法与哥德巴赫定理》发表,通过改进古希腊数学家埃拉托塞尼提出的筛法,证明了每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各不超过9个素数相乘积之和(简称“9+9”),推进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他提出的方法称为布伦方法。
奈望利纳[芬]给出关于亚纯函数的两个重要定理,称奈望利纳第一和第二定理,奠定了亚纯函数理论的新基础。
黎斯[匈]首先提出半有序空间和赋范环的理论。
高木贞治[日]证明了任何阿贝尔扩张均为类域,解决了德国数学家克罗内克于1857年提出的“克罗内克青春之梦”猜想。


物理学

查理·纪尧姆[瑞士]因发明铁镍铬合金及其不受温度影响的特性,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郎德[德]根据离子间距离算出一批离子半径的数值。
卢瑟福认为在核中的质子与电子的结合比在氢原子中要紧密得多,因此原子核里可能含有不带电的微粒——中子。氖原子核可能由10个质子和10个中子所组成。
玻尔提出对应原理,其用途是在量子理论的框架中计算各种原子的光谱。
索米菲[德]引入辅量子数。
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精密测定电子电荷。在研究紫外光谱中,发现了约1 000条谱线,为乌仑贝克等研究自旋提供了条件。
德国的巴尔豪森和库尔茨研制成高频电子振荡器。


化学

温道斯[德]深入研究威兰德制得的胆汁酸母体化合物,发现它与胆甾醇有密切关系(胆甾醇可以产生于该母体化合物),并用一种简单的化学反应,把人体肠子中存在的甾醇(类甾醇)转变成胆汁酸母体化合物。
施陶丁格[德]提出合成橡胶并不像当时人们想象的是低分子胶粒集合成的胶体,而是长链分子结构。随后,他又将长链分子概念扩展到橡胶之外的其他聚合物上,认为淀粉和纤维由葡萄糖失水,蛋白质由氨基酸失水缩聚而成,打破长期以来把高分子看成由许多小分子缔合成胶束的观点,促进了高分子化学的建立。
德拜[荷]提出范德华力是诱导偶极间引力。
诺威兰德[美]发现乙烯能自行结合成四碳、六碳的化合物,并进而形成具有一定橡胶性质的巨大分子,对支持施陶丁格高分子理论及发展合成橡胶起了重要作用。
贝吉乌斯[德]创造用普通煤和氢在高压下化合制取石油的合成方法,为合成石油工业奠定了技术基础。
文德[德]发现活性氢。
能斯脱[德]因研究化学热力学理论并发现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定理)等而获诺贝尔化学奖。
莱悌默[美]提出氢键的概念,认为氢键是一种较弱的“键”,用以解释水等物质的性质。
查德威克[英]证明原子序数在数量上等于核电荷数。


天文学

厄·布朗[美]提出新的月球运动理论,编成精确的月离表。
希伯和D.柯蒂兹[美]参加对旋涡星云的争论,提出不依赖造父变星的周光定律作为距离指标;同时指出,正确判断旋涡星云中的自行,需要长得多的时间。该理论后被证明是正确的。
迈克尔逊[美]最先发明恒星干涉仪,能测量到0.02″的角度。
皮斯[美]利用恒星干涉仪测定恒星直径。
萨哈[印度]把“恒星物质电离”概念首先应用于研究恒星外层,提出恒星大气中原子的电离理论,推出热平衡下气体的热电离度和温度的关系式。
巴德[美]发现轨道近于土星的小行星海达尔戈(Hidelgo),是当时知道的最远的小行星。


地学

彭克[德]创立坡面发育理论和山坡梯地学说,并提出大褶皱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F.鲍尔[德]提出大型天气概念并进行长期天气预报。
杰克尼斯[挪]提出冷空气前沿理论(近代气象学的开始)。
马伯特[美]著《美国之土壤》一书出版,创立和发展美国土壤分类系统,提出土类、土系、土组等分类单位,并把土壤分类分布和自然地带、农业利用联系起来。


生物学

奥古斯特·克劳[丹麦]因发现毛细血管运动调节的机理,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瓦伯[德]提出氧分子的激活是生物氧化的见解。
迈耶霍尔[德]进一步阐明糖酵解的基本过程和许多有关的酶的作用。同时,提出能量偶合的概念,并通过多样的实验,证明生物能量转移和磷酸化作用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洛伊[德]弄清了当神经受刺激时,乙酰胆碱的作用。
佳纳[美]、阿拉德[美]发现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即一定时间光照和黑暗的交替,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医学

巴甫洛夫[苏联]研究精神病学,并提出两个信号系统的学说,即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惠普尔[美]用狗作实验,观察食物对形成新血液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食物中加大量的肝质可以有效地治疗贫血。


工程技术

法国建成罗沃隧道,长7 118米,净断面200平方米,为世界最长的运河隧道。
“凯伦·洛特瓦伊尔公司”和“诺贝尔·戴纳迈特股份公司”合并,成立“威斯特拉公司”,制造合成纤维产品。
美国“辛西纳迪车床工具制造公司”制作全齿轮床头的车床。
美国匹兹堡的KDKA第一个无线电台开始广播。
阿姆斯特朗设计超再生接收法。
德国制成第一台实用的燃气轮机。
罗森汉[德]发明一种超塑性合金。


1920年中华民国9年·庚申


文化

夏,毛泽东以新民学会会员为主,联合教育、新闻、工商各界人士共同发起组织“文化书社”。
8月,陈望道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出版。
11月,梁启超、张东荪、张君励挑起论战,提出中国现在无条件讲社会主义,主张依靠资产阶级发展实业,并极力反对在中国建立共产党,开展工人运动。陈独秀、李大钊、李达等先后撰写论文批判了梁启超等人的观点。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开辟了《讨论无政府主义》专栏。李达写了《社会革命的商榷》等文章,批判黄凌霜、区声白等无政府主义思潮,指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只有在革命斗争中建立有严格组织纪律的无产阶级政党,革命才能取得胜利。
歌谣研究会在北京大学成立,为现代中国第一个民间文学研究团体。
胡适的新诗集《尝试集》出版,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
郭沫若的长篇新诗《凤凰涅槃》发表。


政法

5月,川、滇军阀混战爆发,滇军先胜后败,滇军在川第一军军长顾品珍以 “士兵厌战” 为由,在川军熊克武的鼓动下,班师回滇,驱逐唐继尧。
5月14日,国务总理靳云鹏辞职,由萨镇冰暂时兼代。
6月8日,北京政府就英、日同盟条约发表声明,宣称条约中有关中国的条款无效。
6月29日,中国加入国际联盟。
7月14日,直、皖战争爆发。双方西路在涿县、琉璃河、高碑店一带作战,皖系先胜后败,直系占涿州,西线皖军瓦解;双方东路在杨村一带作战,受到奉军支援的直军东路也打败了皖军。23日,直、奉军进驻京都,直、皖战争结束,开始了直、奉两系共同把持北京政府的局面。
9月28日,北京政府收回汉口的俄国租界。


经济

全国铁砂产量达1 336 285吨,净出口662 632吨,出口量占产量的49.6%。同年,全国钢铁产量为497 808吨,人口366 622吨,入口量占产量的73.6%。
全国煤产量为21 318 825吨,其中机械开采量为14 130 543吨,机械开采量占产煤总量的66.3%。
由私人资本创立的宝元通公司在四川省宜宾创立,经营大型绸布、百货商店。以后陆续在省内的江安、南溪、泸县、重庆、成都和昆明、上海、南京等地设立分支机构,并发展到国外。


军事

7月,陆荣廷决定以讨伐福州北军为名进袭粤军。
7月4日,徐世昌下令免去徐树铮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总司令职,并将边防军改归陆军部接收。
8月11日,军政府发出进攻福建的动员令,以桂军沈鸿英为司令分三路进军。
8月12日,在孙中山督促下,陈炯明在闽南漳州公园举行誓师大会,决定兵分三路回粤,于16日引起第一次粤桂战争。
9月17日,虎门要塞司令宣布独立,广九铁路亦被民军拆毁不能通车。
10月21日,粤军攻占惠州和粤中要地。
11月中旬,粤军占领肇庆、廉州,至11月下旬,桂军全部退出广东,战争遂告终止。
11月25日,孙中山从上海回到广州重建军政府,开始了第二次护法运动。


1920年


文化

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再版。
《列宁全集》第一版问世。
美国杜威发表《哲学的改造》一书,提出工具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英国威尔斯发表100万字的《世界史纲》。论述了从地球的形成,生物和人类的起源直到现代的世界史。
挪威哈姆生以其作品《大地的果实》获诺贝尔文学奖。
挪威温塞特发表《克里斯汀·拉夫朗的女儿》。
美国刘易斯小说《大街》出版,使他一举成名。
4月20日,比利时的安特卫普举办第七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12月,美国福斯特成立工会教育同盟。
年底,列宁在《论综合技术教育》一文中,阐述综合技术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步骤。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韦斯利·米切尔创立了一个收集和分析统计资料的研究机构——全国经济研究所。


政法

1月10日,国际联盟在日内瓦正式成立。
3月12日,德国卡普分子在柏林暴动。3月14日,被击溃。
4月1日,德国希特勒把“德国工人党”改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国社党”、“纳粹党”)。
4月25日,协约国最高委员会把伊拉克的委任统治权授予英国,英国于5月5日接受。
6月4日,匈牙利同协约国签署《特里亚农和约》。
7月19日,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后转到莫斯科) 举行。大会的任务是研究帮助年轻的共产党内部克服“左”倾宗派主义倾向;确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组织原则、行动纲领和战略策略。
8月1日,甘地向英国当局提出最后通牒,并开始周游全国宣传开展不合作运动。
8月10日,协约国与土耳其君士坦丁堡政府签署《色弗尔条约》。民族主义党人和君士坦丁堡政府彻底决裂。
8月13日,以加维为首的世界黑人进步协会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世界黑人权利宣言》。
8月14日,捷克斯洛伐克与南斯拉夫签订同盟条约,奠定了小协约国的基础。
10月28日,英、法、意、日、罗在巴黎签约,承认罗马尼亚对比萨拉比亚的主权。
12月17日,日本从“国际联合会”(以下简称“国联”)取得对加罗林、马绍尔、马里亚纳等群岛的委任统治权。
12月23日,英国通过爱尔兰政府法,将爱尔兰分成两部分。
法国莱昂·布尔热瓦获诺贝尔和平奖。


经济

爆发战后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重工业主要部门受严重打击,还发生了长期农业危机。次年,世界经济危机结束。
11月29日,苏俄政府作出决定,对拥有机械动力而工人数目超过5人,或无机械动力而雇工10人以上的所有企业,都实行国有化。到年底,全国大、中、小企业全部国有化,国家拥有的国有化工厂达3.7万家。


军事

3月,苏俄红军粉碎协约国第二次大进攻。
4月6日,法军占领法兰克福和鲁尔区的部分城镇。
4月25日,波兰军队侵入乌克兰,协约国第三次对苏俄进攻。波兰军和乌克兰的佩特留拉配合,迅速横扫乌克兰,占领基辅。红军猛烈反击,收复基辅和维尔那,后抵达华沙郊区。波军在法军大力支援下站稳脚跟,红军从波兰撤退。双方于10月12日在里加签订停战协定。
5月18日,苏俄布尔什维克舰队攻占恩济利和雷什特,并且占领了吉兰的大部分地区。伊朗(波斯)北境的英军退至加兹温。
6月22日,希腊在安纳托利亚进攻土耳其。
7月25日,法军攻占大马士革,费萨尔被废黜逃亡。
9月7日,比利时和法国签订军事协约。此后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密切配合行动。

1920(民国九年)


1月11日

由荣宗敬等发起组织的中国机制面粉上海贸易所(后改称上海面粉交易所) 正式开幕。该所的组织形式为股份有限公司。股本总额50万元,分作1万股,每股50元。议定以福新系统的兵船商标为标准商标。资本家成立这个组织的目的是想在控制原料和成品价格方面发挥作用。(131,70页)


2月1日

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创立会。这是上海华商创立的第一家交易所。同年7月1日正式开幕。资本总额定为500万元,分作10万股,每股50元,先收1/4。交易的标的物为有价证券、棉花、棉纱、布匹、金银、粮油和皮毛7种。第一个半年的盈余数字即超过全部资本500万元。(315,239页; 《上海文史资料选辑》 60辑,326-327页)


2月6日

1919年4月12日,财政部批准中美合资中华懋业银行(The Chinese American Banking of Commerce) 立案。额定资本1 000万元银币,实收750万元,中美各半。1919年12月11日总行在北京成立。是日京行开幕。同年9月24日上海分行开业。1919年经北京政府批准发行纸币。因支持桂系军阀,1929年蒋介石下令查封。1930年,各地分行全部停业清理。(177,1085、1082页;332,184页; 363,369页; 416,199-200页)


2月10日

北洋政府交通总长以有线电报全部财产及收入为担保向日本东亚兴业株式会社借1 500万日元,年息9厘,期限13年。(103,54-55页)


3月

华盛造纸厂成立于江苏苏州阊门外枫桥。这是中国头一家版纸厂。(344,106页)
3月 安东人和航业公司开业,资本小洋150万元,先收四分之一。有两艘小轮航行于北方口岸间及北至海参崴,南至港粤、盘谷(曼谷)、新加坡,溯长江至汉口等处。(328,493-494页; 120,1218页)


4月10日

在上海成立名为中日合办、实为日商控制的东华纺绩株式会社,资金3 000万日元,1921年已实收750万元,主要出资者为日人伊藤忠兵卫等。1921年开办了东华纱厂。1922年添一新厂,为第二厂,旧厂则改称上海东华第一纱厂。此后旧厂辗转出售给华商光裕公司,1935年改为苏纶纺织厂上海分厂。(365,124页;301,360-361页)


4月

由交通银行总理梁士诒发起,集资1 000万元,成立中华银公司。目的是欲“以本国之款项办本国之实业”。这是华商最早创设的投资银行性质的机构。但未能大有作为。(363,279页;416,76页)


5月1日

中国政府与比利时、荷兰订立陇海铁路借款合同。比利时承诺发行15 000万法郎债票(实交91%),供修筑观音堂以西至黄河工程; 荷兰发行50 00万荷币债券(实收87%),供修筑海口工程及由徐州至海口的铁路。均以10年为期,年息8厘。本借款 “享有1912年借款合同所许之同等权利及担保”。1920年西段兴工,1921年东段兴工。1925年7月通车至海州。因荷兰公司已无力修建大海港,临时改线,自新浦改筑8公里至临洪河口的大浦站为终点。在此建木质码头3座。当时千吨以下的船只可乘涨潮驶进河口木质码头停泊。徐州至大浦间为198.3公里。1927年11月观音堂至灵宝间74.06公里完工通车。大浦至灵宝间825.56公里全线通车。(103,69-73页;318,39-46页;208,7卷,401页;129,上篇,1章,9页)


5月11日

摩根公司的拉蒙特(Lamon,Thomas W.) 代表美、英、法三国银团与日本达成协议。日本同意加入新银行团,但日本在中国东北取得的铁路权利大部分不列入新银行团的投资范围之内。(122,442-443页;320,132、127页)


5月20日

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成立,资本额25万元,先收1/4。约1921年1月开业。1933年5月,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证券部根据1929年10月 《交易所法》 “每一区域以设立一所为限”的规定归并于证券所。1937年 “八一三”日军侵略上海后证券所停业。1943年9月29日根据汪伪政府命令复业,12月8日正式开拍。抗战胜利后停业解体。(《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3期,152页; 《上海文史资料选辑》,60辑,332-341页; 《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451页。《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441-442页说成立于1920年11月,1921年5月20日开业)


5月22日

1920年,在得到山东实业厅的批准后,日人冈崎忠雄与管象坤成立旭华公司,开采章邱普集南天遵院30方里矿区。是日订立 “旭华矿业公司合办契约”,资金20万元,中日各半,合办期限30年。1928年日商退股。1930年国民政府欲根据新矿业条例(应系指1930年5月公布之《矿业法》——引用者) 收归国有时,鲁大公司插足,由 “满铁”出面向旭华公司贷款30万元,取得了合办权。(353,129-130页;396,129-130页) 1934年山东矿业会社收买了旭华公司。(419,212页)


5月27日

中国与苏联签订《伊犁临时局部通商条约》,废除沙俄时代俄商在新疆享有的免税特权( “俄国商务兼交涉机关或普通俄民运货来伊或由伊运货回俄,均须依照新疆统税章程与中国税关纳税”) 和俄国在新疆享有的领事裁判权( “两国人民因贸易发生争端时及所有民刑诉讼各事,均以住在国法律裁判执行之”)。条约签订后,双方贸易稍有恢复,但仅限于伊犁地区。(103,77-80页; 许建英: 《试论杨增新时期英国和中国新疆间的贸易(1912—1928)》,载 《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5期)


5月

1903年前后,俄国在中国东北推行卢布。自1915年起,卢布开始贬值,十月革命后,更是一落千丈。1917年1月,每180卢布合100日元,1918年12月跌至520卢布合100日元,1919年12月跌至5 750卢布合100日元。中国人手中的卢布数,1924年据调查为82亿,1926年的调查为12亿。(108,970-971、979页) 马寅初先生说,中国人的损失总在2万万元以上。(332,175页) 至此,由于中国人民的抵制,卢布终于停止使用。(《历史研究》 1977年第6期,106-108页)
5月 济南茂新面粉厂四厂开机生产,资本25万元,日出面粉3 000余袋。(131,77页)
5月 在上海成立日商同兴纺织株式会社,资本1 500万日元。同年成立同兴一厂,1924年成立同兴二厂。1936年筹备在青岛设厂,1937年建成投产。(403,210页)


5月底

从1917年起苏联对中国新疆的贸易急剧缩减,至此完全中断。(许建英: 《试论杨增新时期英国和中国新疆间的贸易(1912—1928)》。参看 《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 8辑,306-307页)


6月

汉口钱业成立钱业公会。(363,239页)


7月2日

北洋政府农商部设立的农商银行成立,额定资本1 000万元,实收169万元。官商合办,总行设北京。有钞票发行权。1929年3月27日停业。1934年8月15日复业,总管理处迁上海。(363,369页; 194,40-41页)


7月12日

直皖战争爆发。14日至18日,双方在涿州、高碑店、琉璃河一带激战。京汉、京津线运输中断。皖军大败。7月19日,段祺瑞通电辞职(边防督办)。北洋政权落入直奉两系军阀手中。(李剑农: 《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302-303页; 常城主编: 《张作霖》,83页,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0)


8月

1916年由章瑞庭、曹健亭(即直隶省省长曹锐,大军阀曹锟之弟) 开办的天津恒源帆布厂与直隶模范纱厂合并而成的天津恒源纱厂开工,有纱锭30 160枚,织机259台,资本400万元,是当时天津资本最多的纱厂。发起人有张作霖、田中玉、鲍贵卿等军阀。在股本中,有直隶模范纱厂的51万,属官股,所以最初是官商合办。后来这51万卖给了商股,成了纯粹的商办企业。曹锐是此厂最大的股东,还担任总理。1924年曹锟在冯玉祥发动的 “北京政变”中垮台后,大权才不再为曹锐所掌握。(《天津文史资料选辑》4辑,154-155页; 董权甫、刘申之: 《曹锟家族与天津恒源纺织有限公司》,载 《文史资料选辑》 44辑)


9月19日

1916年停兑的京钞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不先整理停兑京钞,无以餍国人之望”(175,911页)。北京政府乃于是日发行整理金融短期公债6 000万元。此项公债还本付息,由总税务司在关税余款项下,尽先提拨,预交中国、交通两银行专款存储备付。如不足,由财政部指定的款补拨。“此项公债,按票面价格发售,专收北京中国、交通银行钞票,不折不扣”(124,62页)。6 000万元中,3 600万元交公债局发售,按票面收回京钞后,全部销毁。余款2 400万元留充财政、交通两部清理京钞押款之用。(356,100页; 175,911页; 387,50页; 212,980-981页)


9月27日

苏俄发表第二次对华宣言,提出中俄友好协定的要点,其中包括: 苏联宣布 “以前俄国政府历次同中国订立的一切条约全部无效,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和中国境内的俄国租界,并将沙皇政府和俄国资产阶级从中国夺得的一切,都无偿地永久归还中国”。凡居住在中国的俄国公民 “不得享有任何治外法权”。苏俄政府放弃庚子赔款。“俄中两国政府同意为苏俄需要另行签订使用中东铁路办法的条约。”(137,下卷,1分册,17-20页)


9月

认识到 “郑州地当中枢,陕西、山西两省所产棉花之由彼东下者,为数甚巨,且其地介于京汉、陇海两路线之间,东西南北四路畅运,交通便利,销场甚广,煤斤、劳力,色色较廉,”穆藕初乃决定在郑州创办纱厂。是月,豫丰纱厂在郑州建成。穆是主要投资者之一。先订购纱锭1万枚,继而增至3万枚,其后增至56 400枚。(115,456页;《穆藕初文集》,48、685页)
9月 刘鸿生等创办华商上海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于上海龙华,资本120万元,刘占一半以上。1923年7月5日,机器安装完毕,8月16日出货。(133,158、163、168页;135,477页)
9月 上海福新面粉七厂建成开工,资本30万元。“规模甚大,为各厂之冠”。每日夜用麦7 000担,出粉14 000包。(131,79页;358,19-20页)
9月 湖北官矿局成立,开采大冶象鼻山铁矿,年产矿砂约45 000余吨(一说十余万吨),1921年,汉冶萍公司与之签订购买铁砂合同,然后转输日本。1933年停止输销日本。(136,994页;118,738、739页; 《第五次中国矿业纪要》,501页)


10月2日

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已无力管理中东铁路。从1917年起,中东路治安已由中国军警维持。是日,交通部代表中国政府与北京道胜银行(俄亚银行) 签订《管理东省铁路续订合同及附件》。主要内容为: 1896年9月8日 《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第12款规定: 路成开车之日,由该公司呈缴中国政府库平银500万两。此款一直未付。《续订合同》规定,中东铁路应立即将应缴中国政府各款同价之铁路债券交与中国政府,并支付利息。“中国政府决定暂时代替俄国政府执行该路合同及该行(华俄道胜银行)章程之所有各项职权”。董事会中,除督办(华人) 外,中国得派华籍董事4人。事务总管向为俄人,现添一华人任副总管。会计、工程、车辆及运转4部,向皆俄人主之,今添一华人任副部长。(122,337-341、368页。103,432页断此事在1920年9月2日。)


10月15日

美国摩根公司、英国汇丰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签订新四国银行团合同。1921年1月,四国政府将银行团的成立通知中国政府。中国政府拒不承认新银行团。此银行团未能和北洋政府公开谈成任何一项巨额借款。合同有效期5年。1924年7月通过决议,延长5年。嗣后再次延长,到1930年10月,英国银行团向其他三国建议自动取消。(320,120、136、137、147页;122,444页;371,405-408页。参看175,919-921页)


10月30日

日清轮船公司以 “巴陵丸”从上海出发,开辟上海——广东航线。这是该公司在中国沿海开辟航线之始。(120,365-366页)


10月

张作霖为加强对吉林、黑龙江两省金融的控制,设立东三省银行,总行设于哈尔滨,分行设于奉天、长春。资本为现大洋800万元,官商各半。业务重点是发行纸币。据1927年春的调查,市面流通的东三省银行纸币额达2 000万元之多(363,215 -216页)。1924年与奉天兴业银行一起合并于东三省官银号。(359,278页;108,801页)
10月 后来发展成四川大型绸布百货公司的宝元通创办于四川宜宾,合伙经营,当时仅有资金840元,只经营铁锅。1923年增至3 000多元,1926年积累到1万多元。1929年,正式在宜宾开办宝元通百货商店,集中精力经营百货匹头。1927—1937年,资金积累到一百多万元,大部分是靠经销洋货得来的。泸州、重庆、昆明、上海等地都有分店。1946年改组为公司,总资本达法币6 000万元。从1938年起开始投资工业,重点在纺织印染。(《重庆工商史料》,4辑,38-44页; 397,660页)


11月1日

北洋政府交通部动工修筑烟潍公路。1921年8月大致完工,桥涵工程至1922年修竣。1922年8月试行通车。1922年12月1日全路租与商人接办。(187,247页;129,上篇,5章,9页)


11月29日

苏州鸿生火柴公司开幕,资本12万元,刘鸿生出9万元,占3/4。1926年增资为50万元,并由股份无限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133,78、76-77、93页)


11月

由中国银行领衔的9家银行正式成立汉口银行公会。(363,171页)
11月 1915年6月,日寇开始建设南满铁路苏家屯至奉天复线。是月建成,长15.6公里。(318,32、37页)


12月2日

按照条约,外商无权在内地购置地产。是日,英美烟公司利用买办组织了一个宏安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同日在北京农商部登记,并于1928年5月8日在南京注册登记。总部设上海。由这个公司出面在各地广置地产(宏安在江苏、浙江、安徽、河北、河南、内蒙古拥有产业),供建筑烟叶收购站、烤烟厂、栈房之用。(144,前言,4页;正文,39、47页;399,220页)


12月16日

道清铁路建成后,因线路过短,不堪赔累,福公司提出展筑线路要求。是日,中国政府与福公司签订《清孟铁路借款合同》,兴筑自清化(今博爱县) 经怀庆府(今沁阳) 至黄河北岸孟县铁路。公司陆续垫借英金87 300镑,年息7厘5毫。1924年4月开工,次年6月修至丹河北岸的陈庄(约13公里),因工款支绌,无力建桥,工程中止(1945年拆除)。(103,138页;208,7卷,505页;318,41页)


12月

1916年中日实业会社与安徽繁昌裕繁公司订立桃冲铁矿石买卖契约,中日实业会社再将铁矿石转售于由中日实业会社发起成立的东洋制铁会社。契约签订后,在安徽遭到强烈反对,日本政府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中国政府被迫承认。但东洋制铁会社营建工程进展缓慢,1919年才投产。为了避免丧失桃冲铁矿石的独占购买权,同时补充大冶铁矿石供给的不足,是月,日本大藏省存款部以120万日元经正金银行、中日实业会社贷给裕繁铁公司。桃冲铁矿石开始输往日本八幡制铁所,由八幡制铁所继承了桃冲铁矿石的购买权。1923年2月又贷款40万元,1923年再贷款285万元。这些贷款均以矿石偿还。自1921年至1936年,桃冲铁矿共运交日本铁矿石313.8万吨。(346,166、170页;116,391页。据 《第五次中国矿业纪要》,460页,自民国七年正式产矿至二十年共出矿石380万吨,全运往日本)


1920年

自然灾害极为严重。京兆区、直隶、山东、河南、陕西、山西发生严重旱灾,其中以山西被灾较轻。“此次灾荒最近原因为1920年秋收前已一年无雨是也。”受灾325县,约占被灾各省县数的2/3。灾民3 000余万人,约占各县原有人口的3/5。灾民 “始则采摘树叶,掺杂粗粮以为食,继则剥掘草根树皮,和糠秕以为生。”12月16日,甘肃海原(现属宁夏回族自治区) 发生大地震,震级达8.5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震之一,当时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记录到了这场地震。震区包括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此外河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也受到影响。海原死亡7.3万人,占海原县总人口的59%,固原死亡4万余人。整个震区死亡27万多人(一说30万人)。当时的北京报纸上连震中地址都搞不清。地震过后一月余,甘肃省省长才以 “十万火急”致函大总统,请求支援。直到1923年3月19日,甘肃籍的国会议员在给中央赈务处的公函中还提出去年应拨给甘肃的赈灾款 “尚未及半。”(李文海等: 《中国近代十大灾荒》,6章; 2010年12月15日 《南方都市报·深度周刊》,转见《报刊文摘》 2910期,2010年12月20日,3版)
是年 上海王岳记机器厂根据上海英商瑞镕船厂万能铣床式样仿制成中国第一台铣床。(127,208页)
是年 营口王子厚等人设立营口商船公司,资本小洋50万元,有两艘轮船,航行营口至上海、香港等处。(328,494页; 120,1217页)
是年 中华火柴公司成立,资本10万元。设厂于南汇县周浦镇,制造黑头安全火柴。(133,135页)
是年 莫觞清独资创办上海美亚织绸厂,初创时规模甚小。1921年春,由莫的女婿蔡声白接办。蔡精明强干,善于经营管理,企业稳步扩大。1933年3月14日将10个绸厂及经纬厂、染炼厂、制纹厂并3家绸庄合并改组为美亚织绸股份有限公司,股本280万元,织机1 200余台。蔡认为 “制造事业以技术为立足点”,吸收了一批技术人员进厂,迅速废除了工头制,建立起一系列以科学管理为内容的规章制度,引进了大批新式机械,“制造最新式的绸绉,使国产丝绸的面目一新”。1936年以前,该厂 “曾创造每周新出品一种,开国产丝织业之新纪录”。其产品销售额从1920年的1 000余匹、营业额3万元,增至1926年的70 000匹,1933年的270 000匹、营业额602万元。(115,469、471页;徐鼎新: 《中国近代企业的科技力量与科技效应》,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51-53、71页; 418,249-251页)
是年 刘柏森在上海创办之宝成纱厂第一、第二厂完工。(301,356页)
是年 西藏地方政府筹办拉萨电报局,敷设拉萨到江孜的电线(江孜到印度的电线是英国人办的)。电报局到1925年才成立。(《达赖喇嘛传》,259、260页)
是年 1919年日本殖民当局在青岛设立官办青岛取引所。是年组建中日商人合办的青岛取引所信托会社,在官办取引所监督下经办各种交易事务。会社资金800万元,分16万股,每股50元,首期交1/4。大多数股金由日本人控制。市场交易范围广泛,包括棉纱、棉布、土产、证券、钱钞、股票。(《近代山东城市变迁史》,462-463页)
是年 英国诺斯威奇卜内门公司远东总号驻华分行(1910年设立) 改组开办卜内门洋碱有限公司(Brunneer,Mond & Co.(China),Ltd.),设于上海。天津、汉口、香港、广州等大中城市设分号或代理处。1926年母公司与大英颜料公司等合并组成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mperia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驻华子公司更西名为Imperial Chemical Industries(China)Ltd.,华名仍旧。进口经销英国纯碱、烧碱、商用碱、化肥、苯胺染料、靛青等,出口花生油、豆油、桐油、香料油、樟脑等。自备轮船4艘,共1 151吨,航行于芜湖、巢县一线,代理或代表帝国化学工业公司各子公司及其他欧美厂商公司数家至数十家。1947年资本为1 600万港元。(394,2-3页)
是年 2月,上海规元每两对英镑汇价达9先令3便士的高峰。按规元计,进口洋货非常便宜。上海由于物资缺乏,市价高涨,经营棉布、五金字号的洋庄商人,无不利市倍蓰。英国为挽救其贬值垂危的英镑,采取措施,提高镑价,致先令汇价在短期内暴缩。6月间落至4先令6便士,8月间又涨至6先令3便士,12月落至3先令11便士。1921、1922、1923年先令进一步缩短。是即所谓 “先令风潮”。在先令放长时,进口商不肯结汇,幻想进一步放长时再结汇。待到先令暴缩、放长无望时,已成僵局。汇价的急剧下跌使上海经营进口棉布的字号亏损累累,倒闭潜逃的达60%以上。五金商业的货源主要依赖进口,汇率的暴跌使已订货的五金号损失很大。上海第一家正规西洋庄——列丰行——损失约100万两银子,元气大伤(398,上册,240-241、376-377页;397,648-649页;《上海市棉布商业》,69-75页)。还使一些在大战期间向洋行订购了机器、尚未结汇的棉纺织厂受到巨大损失。申新三厂、武昌裕华纱厂、震寰纱厂均因此吃了大亏。1922年4月建成的大中华纱厂就是因汇价下跌、亏蚀甚巨,于1925年被迫卖给了永安纱厂的。(368,44-45页)
是年 英美烟公司在上海建榆林路烟厂。(144,213页)
是年 英美烟公司在许昌建烤烟厂,在山东二十里铺建第二烤烟厂。(144,1616页)
是年 英国制定了适用于新疆(包括科布多地区) 的 《对外裁判权》 规章,通令英国驻喀什噶尔总领事执行,旨在继续维持在新疆的领事裁判权。(许建英: 《试论杨增新时期英国和中国新疆间的贸易(1912—1928)》,载 《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5期)


20年代初

创办于1908年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The General Motors。总公司设底特律) 来华开业,在香港、天津、哈尔滨等埠有代理行,进口经销所产卧车及卡车。1929年设销售行于上海,西名作General Motors China,Inc. 或General Motors China,Ltd.,华名称美国通用汽车公司。(394,611页)

1920年

1920年


1月


20日

孙中山派陈树人为国民党驻加拿大总支部总干事。


23日

广州军政府反对山东问题由中日直接交涉。


26日

孙中山对北京 《益世报》记者发表谈话,反对日本政府提出的中日直接交涉山东问题的通牒。


29日

孙中山致书海外同志,计划设立英文杂志及印刷机关,以重宣传,并论五四运动之影响及革命思想之重要。


31日

上海各学校及全国各界联合会等83个团体,举行山东问题国民大会,并通电全国反对直接交涉。


同日

前中华革命安徽支部长、大元帅府参军张汇滔在上海遇刺,5日后亡。


2月


10日

唐继尧与岑春煊、陆荣廷争夺驻粤滇军统率权。唐解除靖国第六军军长李根源职务,将驻粤滇军交军政府参谋部长李烈钧指挥。


27日

孙中山电贵州刘显世,出兵柳州,夹击桂系军阀,共援李烈钧,以安西南大局。


3月


12日

孙中山将爱国储金奖章、奖状3000余份寄交加拿大国民党支部负责人陈树人,嘱其就近转发华侨,以示奖励。


16日

孙中山令唐继尧出兵讨桂系陆荣廷,唐不应。


25日

李烈钧部克复南雄。


27日

孙中山复函驻粤滇军将领吕志伊、段雄等,揭发莫荣新破坏滇督命令的阴谋,嘱其严防桂系军阀对滇军施用离间诡计,勿使功败垂成。


29日

广州军政府破裂,政务总裁伍廷芳、参众两院议长林森、吴景濂及大部分国会议员,反对岑春煊,离粤赴沪。


本月

孙中山著 《地方自治开始实行法》。


4月


2日

孙中山召蒋介石商谈闽粤军事,着其前往漳州粤军总部协助工作。


9日

伍廷芳通电申述去粤原因,并否认广州政务会议。同日,林森、吴景濂亦通电,斥责岑春煊违法祸国。


13日

孙中山回函湖南谭延闿,促其定计讨桂。


15日

孙中山致函周善培,告以决心 “为共和二字积极负责”,并嘱与段祺瑞协商推倒徐世昌的问题。


16日

国民党在上海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进一步否认广州军政府在法律上的效力。


25日

孙中山致电浙江督军卢永祥,谴责沪杭军警 “仇视学生,横加殴捕”,压迫学生运动。


同日

唐继尧、伍廷芳、唐绍仪宣布脱离广州军政府。


5月


1日

孙中山为 《新青年》 杂志劳动纪念号 (第七卷第六号) 题词 “天下为公”。同日 上海5000余工人召开世界劳动纪念大会,提出 “实行三八制”、“劳工万岁”、“中华工界万岁” 等口号。


同日

唐继尧、刘显世就任川滇黔靖国军正副总司令。


4日

留粤少数国会议员 (政学系) 补选熊克武、刘显世、温宗尧为军政府政务总裁,并重定各部长人选。


5日

旧国会议员在上海开谈话会,决迁国会于云南。


16日

孙中山在上海国民党本部演讲 “要造成真正中华民国”。


28日

孙中山电谭延闿,促率所部湘军速讨桂系军阀,先绝后患。


6月


3日

孙中山与唐绍仪、伍廷芳、唐继尧四总裁发表联合宣言,申讨桂系军阀,指出其把持之军政府已不合法,并声明将军政府移往云南,恢复南北和议。


11日

孙中山接见 《字林西报》记者,表示反对损害中国主权的英日军事政治同盟续盟。


12日

湘军谭延闿部占长沙。26日,湘军赵恒惕部占岳州,湘督张敬尧逃往汉口。


17日

孙中山派徐绍桢为两广各路讨贼军总司令,回粤讨桂。


29日

孙中山致函日本陆相田中义一,揭露日本政府的侵略政策。


7月


1日

朱执信、廖仲恺奉孙中山命抵漳州促陈炯明率粤军回师讨桂。


5日

旅俄华工第三次代表大会致电孙中山并转全国同胞,提出协助中国青年的革命事业及苏俄建立外交关系等要求。


10日

孙中山复电李绮庵告以派居正来粤为总司令,黄大伟为参谋长。


14日

直皖战争爆发,皖系旋即失败。


15日

李绮庵等在广州策动江大等舰起义讨桂,终失败。


21日

徐绍桢等率数千人在江门起义,号称救粤军,并路攻袭广州,揭开讨桂序幕。


22日

谭延闿发表治湘宣言,主张湖南自治。


28日

孙中山与唐绍仪、伍廷芳、唐继尧四总裁再度宣言贯彻救国护法主张,北方应先废止《中日军事协定》 及 “二十一条”,和议方可赓续。


同日

旅美的中国国民党人在费城召开年会。会后举行游行。


8月


11日

孙中山派陈个民为国民党驻西贡总支部总干事。


12日

粤军在漳州誓师,分三路回粤讨桂。20日,占领汕头。21日,收复潮安。


20日

参议院议长林森、众议院代理议长褚辅成发出通告,决定国会由滇移渝开会。


21日

孙中山与唐绍仪、伍廷芳等电复唐继尧、吕超等,即赴重庆设立政府。


9月


1日

上海商界救国总团成立,请孙中山指导。


4日

粤军许崇智部攻克河源。


6日

朱执信奉孙中山命与吴礼和策动虎门炮台驻军。


21日

朱执信在虎门遇害。


9日

孙中山复函甘肃留日同乡会: “救国只有二途: 一为护法,一为革命”,今 “恐非革命无以成刷新之局”。并勉励留日学生对革命问题认真研究。


16日

四川省议会致电孙中山,欢迎军政府入川。


21日

孙中山派蒋介石赴汕头参加讨桂军事。


24日

孙中山电福建督军李厚基派兵助粤军讨桂。


本月

孙中山派徐季龙等到北方,争取冯玉祥,以分化直系军阀势力。


10月


1日

孙中山电促湖南谭延闿等出师讨桂。


6日

孙中山致电孙科,嘱传令驻扎琼崖滇军赵德裕部立即内渡,会合高雷、钦廉地区民军进攻南宁。


10日

长沙各界群众近万人游行,要求湖南自治。


19日

粤汉铁路广韶段工人罢工,支援粤军讨伐桂系。


20日

孙中山致电赵恒惕,促其克期援粤,并致电湖南省议会,促湖南当局支持粤人治粤。


22日

粤军占领惠州,继续向广州推进。


23日

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唐继尧联名通电,反对南北私相勾结谋和。


24日

岑春煊、陆荣廷、林葆怿、温宗尧急电徐世昌、靳云鹏,声明即日辞去总裁,解除军政府职务。


29日

粤军光复广州,桂军退广西。


同日

孙中山复函蒋介石,告以不惜全力支援粤军,指出 “我所求者,惟期主义、政策与我一致”。


30日

廖仲恺、汪兆铭电请孙中山赴广州主持大局。广东国会议员谢英伯等亦于同日致电孙中山、伍廷芳、唐绍仪,提出解决粤局四项主张。


31日

孙中山与唐绍仪、伍廷芳、唐继尧通告中外,军政府依然存在。否认北京政府所谓统一之说。


11月


1日

军政府任命陈炯明为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


同日

陈炯明抵广州,通电否认岑春煊等取消军政府之通电。


同日

谭延闿等通电,宣布湖南与护法各省一致,并实行自治。


4日

孙中山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上作修改章程的报告。


6日

孙中山复函蒋道日等,批准中国国民党占巴分部改为支部。


10日

孙中山通告国外各支部,统一国民党英文译名为the kuo Min Tang (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 。至于其他国文字,则只译作Kuo Ming Tang。


11日

唐继尧宣布云南自治。


18日

孙中山致函加拿大、古巴、墨西哥和旧金山等地华侨,告以进军广西及新政之设施,需款甚多,劝助军饷。


19日

国民党总章及海外总支部章程修正。


21日

陆荣廷通电退兵出粤。


22日

黔军代总司令卢焘通电,宣告贵州与护法各省一致行动。


29日

孙中山与伍廷芳、唐绍仪抵广州,重开政务会议,恢复军政府,发表各部长名单,并发表宣言谴责北京政府破坏和平。


12月


1日

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唐继尧再次联名发表宣言,宣布军政府继续执行职务,将厉行自治、普及教育、发展商业、整理财政、废督裁长。


13日

四川将领刘湘等宣布独立自治。


30日

军政府任命谭延闿为湘军总司令。

☚ 1919年   1921年 ☛
0000222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