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911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911年

1911年


4月

林觉民在参加广州起义前写成《与妻书》。


8月

《申报》副刊《自由谈》创刊,由王钝根主编。

☚ 1910年   1911年 ☛

1911年

1911年

陆士谔的小说《血泪黄花》由小说林社刊行。
何诹的小说《碎琴楼》发表。
报道黄花岗起义事迹的《广州乱事记》(10回,无名氏著)由香江图书馆刊行。
周瘦鹃译编的八幕话剧《爱之花》在《小说月报》上发表。
包天笑根据《威尼斯商人》改编的四幕话剧《女律师》发表于《女学生》第2期。
《妇女时报》在上海创刊,由包天笑、陈冷血主编。
罗振玉创办《国学丛刊》,王国维撰《国学丛刊序》,并任主编。

☚ 1911年   1912年 ☛

1911年

1911年


2月

梁启超于28日来台游历。在台期间,同台湾各地、各诗社诗人广泛接触,著有《海桑吟》(一作《台湾杂诗》)一卷。


3月

台中栎社在瑞轩举行大型诗会。
春 台南南社开大会于两广会馆。


4月

蔡启运于新竹逝世,终年49岁。


5月

“台阳吟社”创始人陈浚芝于福建安溪逝世,终年46岁。

☚ 1909年   1912年 ☛

1911年


文化

比利时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获诺贝尔文学奖。德国胡塞尔发表《作为严密科学的哲学》一文。精神分析学运动出现第一次分裂,阿德勒退出。
奥地利维特根斯坦开始由航空学转向数理哲学,在西方哲学界产生了显著影响。
德国格雷布内尔发表《民族学方法论》,提出了 “文化圈”和“文化层”理论。
美国博厄斯发表《原始人的心理》。
美国罗宾逊的《新历史》出版,极力提倡“新史学”。
美国泰罗发表《科学管理原理》,提出了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法国设立法兰西学院文学大奖。
罗曼·罗兰发表《托尔斯泰传》。
美国德莱塞发表带有自然主义色彩的长篇小说《珍妮姑娘》。
高尔基创作中篇小说《马特维·克日米亚金的一生》。
受梵·高艺术影响的画家在伦敦组成“凯登集团”。
意大利的祖国祭坛落成。
毕加索创作《手风琴师》。
俄国米哈依尔·拉里昂诺夫创立抽象画派 “四空空间派”(又称“辐射主义”)。
美国费雪尔的《货币购买力》出版,阐述了货币理论,其中交换方程式最为突出。
德国施穆勒的代表作《国民经济、国民经济学及其方法》出版,主张建立历史的伦理主义经济学理论。
德国斯顿夫的《音乐的起源》出版,把音乐的起源同声音的信号设备结合在一起。
第一届国际儿童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


政法

英、日签订《第三次同盟条约》,使有效期延长为10年。
英国通过保险法,举办强制失业和疾病保险。
英国社会党在曼彻斯特建立,后分裂为海德门为首的沙文主义派和以阿英克平等为首的国际主义派。
俄国首相斯托雷平在基辅遇刺身死。
吉青纳被任命为英国驻埃及总领事,加强对埃及的控制。
希腊进行宪法改革,建立民主的议会制政府。
美国黑人组织全国城市联盟。
古巴爆发大规模的黑人起义,反对美国和古巴资本家的剥削。
5月24日,墨西哥城举行反迪亚斯总统群众运动。5月26日,迪亚斯逃出首都。10月,马德罗任总统。
7月,法国占领摩洛哥首都非斯,德国派遣“豹”号炮舰至阿加迪尔,第二次摩洛哥危机爆发,后因英国干预,以签订《德法协约》而告终。法以刚果一部分予德,德承认摩洛哥受法国保护。
8月19日,德国与俄国达成关于波斯和巴格达铁路的《波茨坦协定》。
8月20日,葡萄牙颁布资产阶级民主宪法。8月24日,选举阿利阿加为第一届总统。
10月,意大利对土耳其发动战争。11月,宣布吞并的黎波里。1912年10月18日,意、土签订《洛桑和约》,土放弃其北非属地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的主权。
荷兰阿赛尔与奥地利阿尔弗雷德·赫尔曼·弗里德同获诺贝尔和平奖。


经济

法比卢联合钢铁公司成立,主要生产各种钢材,为卢森堡钢铁业垄断组织。
美国在纽约州的阿蒙克组成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使该公司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电子计算机制造业最大的垄断集团。


其他

全印度举行人口调查,有3.15亿人。


1911年清·宣统·辛亥


地学

章鸿钊对中国的区域地质作了调查研究,写成《杭州府邻区地质》,该论文全部用英文写成,全文手抄本145页,插图11幅,但一直未见发表。


农学

金陵大学得到纱厂联合会的资助,着手改良棉种的试验,后育成优良棉种“百万棉”。


医学

由三所教会医学校联合成立了山东共和医学堂,这是中国最早的教会医学堂。
中国第一个卫生教育组织——中华卫生教育会成立。
伍连德主持扑灭东北鼠疫获得成功。
日本创立了奉天南满医学堂,1922年改为满洲医科大学。
徐友丞在宁波创办 《卫生杂志》。1918年改为《卫生公报》。
德国医学校在青岛创办。
福州协和医学堂创办。
“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改名为“中国红十字会”,次年被国际红十字会承认为中华民国正式红十字会。


工程技术

粤汉铁路长沙南站至株洲北站通车。
新宁铁路新会至北街段开工。
漳厦铁路嵩屿至江东桥通车。
清政府宣布铁路政策“干路均为国有”,“支路仍归商办”,从前批准干路各案一律撤销。
湘、鄂、川、粤四省群众抗议清政府将路权出卖给外国,迅速掀起了“保路运动”。
粤汉铁路广韶段源潭至黎洞 (33.8千米)通车。
广九铁路南北两段在深圳桥接轨,全线通车。
京奉铁路皇姑屯至奉天(今沈阳)城站完成铺轨,次年通车。
四川彭县铜矿开始生产精铜,其他地区如吉林天宝山铜矿、湖南铜矿、湖北大冶铜矿等也都进行生产。
德商德律风根公司在北京东便门至南京狮子山间试通无线电报。


1911年清·宣统·辛亥


文化

中国回教促进会在北京成立,从事翻译《古兰经》,刊行《穆光半月刊》以及普及回民教育、举办社会慈善事业。
陆费逵编著《世界教育状况》出版,是中国最早研究外国教育的专著。
2月,李叔同在上海开创中国自办女学,设图画、音乐课之先例。


政法

1月25日,清政府颁布《大清新刑律总则》及《分则》。
4月27日,黄兴等在广州起义,次日失败,死难80余人,后收遗骸72具,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5月,清廷诏废内阁、军机处及会议政务处,颁新内阁官制,设立“责任内阁”。
清廷公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商办改为官办。干路均归国有,支路准各省商绅集股自修。
清廷与“四国银行”签订《川粤汉铁路合同》,出卖筑路权,激起全国各界强烈反对,保路运动随之兴起,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7月,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在上海成立。
9月24日,共进会、文学社召开联合大会,商讨首义计划。
10月10日,湖北新军起义。
10月11日,武昌光复,革命党人推黎元洪任湖北军政府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同日汉阳光复。10月12日,汉口光复。武昌起义爆发后,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贵州、江苏、浙江、广西、安徽、福建、广东、四川等省纷纷响应,形成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
10月18日,蒙古王公贵族在沙俄策动下,宣布 “独立”。12月1日,成立“大蒙古国”,以活佛哲布尊丹巴为皇帝。
10月22日,长沙新军起义,攻占巡抚衙门,次日,成立军政府。同日,光复陕西。
10月23日,江西光复。
10月29日,山西光复。
10月30日,云南光复。月底,清延颁布宪法“十九信条”,下令释放政治犯,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总理大臣,组“责任内阁”。
11月1日,袁世凯就任总理大臣,组织清末第二届内阁。11月3日,上海光复,并派人赴苏、杭发动起义,派军队攻南京。
11月4日,贵州光复。
11月5日,江苏、浙江光复。
11月7日,广西光复。
11月8日,安徽、福建光复。
11月9日,广东光复。
11月13日,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成立保安会。
11月15日,独立省在上海开各都督代表会,有十省到会,议决推武昌军政府为中央政府,以鄂军都督执行中央政务。
11月16日~17日,吉林、黑龙江巡抚成立保安会。
11月22日,四川重庆独立,成立蜀军政府。泸州、内江相继独立。翌年3月,成都、重庆军政府合并。
12月3日,各省代表联合会于汉口,通过《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确定临时政府为总统共和制。
12月4日,各省代表联合会决定以南京为中央临时政府所在地,代表会议在南京举行。
12月6日,清监国摄政王载沣辞职。
12月18日,南北首次议和,会议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举行。袁世凯代表唐绍仪,南方各省军政府代表伍廷芳,就停战、国体和政权统一等问题先后进行5次谈判,历时2月,最后以南京临时政府让权,袁世凯逼清帝退位,赞成声明“共和”。
12月29日,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决议改用阳历。


1911年


物理学

首届索耳末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有21位科学家与会。其中包括卢瑟福、爱因斯坦、洛伦兹、居里夫人、普朗克等,该会议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建立。索耳末会议先后召开12届,在现代物理史上起着重要作用。
威廉·维恩[德]因发现黑体热辐射定律,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因斯坦发表《关于引力对光传播的影响》论文,提出了光线在引力场中发生弯曲的观点。
昂尼斯[荷]首次发现超低温情况下金属的“超导电性”和液氦的“超流动性”现象。
威尔逊[英]发明记录α、β等带电粒子轨迹的云雾室照相装置,并证实了X射线的电离作用。
卢瑟福[英]根据α粒子被金属散射的实验结果,提出原子的有核结构和散射公式,建立了原子的有核模型(图)。
爱因斯坦推得球形粒子流体力学的黏度公式,该公式立即被应用于胶体。


原子的核模型


恩斯考克[瑞典]由分子运输理论预见到气体中的热扩散定律。
劳厄[德]提出X射线可能在晶体中产生衍射的现象。
普朗克[德]提出在绝对零度下,理想气体熵为零的假设。
刻松[荷]用光散射法验证了流体临界点附近的密度起伏公式。
巴克拉[英]发现X射线被原子反射时,不同的原子所反射的X射线穿透能力也不同,巴克拉称之为“特征X射线”。

化学

玛丽(居里夫人)[法]因发现镭和钋,提炼出镭并研究其性质,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能斯脱[德]与林德曼设计出一种量热计,以测定低温下的比热。
唐纳[英]提出电解离子在半透膜两边平衡的理论。
维尔纳[瑞士]提出化学配位概念,制得不是由碳原子引起的旋光性物质。


天文学

赫兹普伦[丹]证明了北极星为脉动变星。


地学

戈尔德施密特[挪]用相律说明发生在地壳中的矿物分配。
阿蒙森[挪]首先到北极进行科学探险。


生物学

奥尔瓦·格尔斯特朗德[瑞典]因研究眼睛屈光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芬克[美]首次提取出维生素B1
维茨曼[英]发现用特种细菌可以合成丙酮、丁醇等化合物。
列文[美]发现“核糖”和“脱氧核糖”,分别带有这两种核糖的核酸被称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约翰逊[荷]澄清了生物遗传基因的组成形式和生物个体形状的区别,把前者称为“基因型”,而把后者称为“表现型”。
斯特蒂文特[美]提出基因的“位置效应”,一个既定基因的表现受着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影响。


医学

劳斯[美]首先发现鸡肉瘤的元细胞滤液可以引发恶性肿瘤。
布鲁勒尔[瑞士]提出“精神分裂症”这一病名。


工程技术

英国在伯明翰城建立了初级厌氧消化工厂。
英国开辟了伦敦附近的亨登至欣德索尔的邮件实验性空运。
英国在飞机上装上气压表作为高度表。
英国布雷福德一利兹间无轨电车通车。
F.勃朗[德]和坎贝尔·斯温顿[英]把阴极射线用于图像扫描,首先提出“摄像管”的设计思想,大大促进了电视发展。
杜伊斯堡[德]完成了橡胶的人工合成。次年将合成橡胶轮胎制品送往纽约展出。
洛温斯坦首先发明并利用了三极管放大作用。
俄国首先提出了磁悬浮列车原理:利用车厢底部分轨道之间产生强大磁斥力,使列车悬浮起来,进行无摩擦运动。
丹麦塞兰达建成第一艘重型柴油机船,横渡大西洋成功。
意大利首先用飞机作侦察,这是飞机首次在军事上的应用。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用福特系统传送带方式进行流水线生产。
I.N.刘易斯发明机关枪。
C.F.凯特林发明汽车用电子点火器。
泰勒[美]著《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主张建立生产管理的“泰罗系统”(即“泰勒系统”)。
冯·卡门[美]提出分析带漩涡尾流及其所产生阻力的理论。
希尔伯特所著《线性积分方程一般理论基础》一书出版,提出希尔伯特空间理论,利用这一空间,他得到积分方程研究的许多结果,推进了微分方程、解析函数、调和分析和群论等的研究。

1911(宣统三年)


1月18日

京师铸造制钱的机构原来有两个: 户部宝泉局(有东南西北四厂) 和工部的宝源局。因铜元畅行,制钱停铸。1905年度支部奏请裁撤宝源局,唯留宝泉局西北二厂。至此度支部奏请裁撤宝泉局。(107,872页)


2月5日

安徽人民坚决要求废除允许英商开采铜官山矿的合同(见1902年5月12日条)。是日,外务部奏准 “赎回”矿山。4月初赎款52 000镑交付后,5月初收回矿山。安徽各界接着成立 “泾铜矿务公司” 筹资自办开采。(604,216页)


3月24日

1908年九月,邮传部为收赎京汉铁路,借用度支部官款500万两。依靠京汉铁路余利,无论如何还不起这笔债。是日,邮传部乃与横滨正金银行签订借款1 000万日元用于清还度支部官款的合同。九五扣,年利5%。以京汉铁路收入及江苏省漕粮折价库平银100万两作抵。(102,695-698页; 121,748-749页)


3月21日

总号在上海的义善源票号以1 400万两之负债而破产。该票号投资人主要为合肥李家和洞庭席家,总经理是李鸿章之侄李经楚。它既做存放款业务,也做汇款业务,在全国有24处分号,往来之钱庄关系密切者达36家。(126,88页; 315,289-290页; 401,403页)


3月31日

日本制铁所在扩建过程中,生铁冶炼能力不足,需要从中国进口生铁和增加进口铁矿石。是日,日本制铁所与汉冶萍公司签订 《预借生铁价值正合同》,前者借与后者日金600万元,自1911年至1925年年底止,制铁所按固定价格(在汉阳船面交货,每吨生铁价26日元) 向汉冶萍公司购买114万吨生铁,100万吨矿石。借款本息以汉冶萍公司交制铁所的生铁抵还。期满后可再议续展10年。(136,169-175、183页; 309,289 -290页)


4月初

广东江门造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13年安装工程告竣,开始试车,但机器运转不正常,产品质量粗劣,工厂陷于瘫痪。1914年4月初新的长网造纸机安装完毕。试车后,运转正常,从此该厂正式生产。从1917年起扭转了亏损局面,有了盈余。1929年,该厂曾计划统一华南造纸工业,以加强力量、对抗洋纸的推销,但未成。沦陷期间,在日军的一再压迫下,勉强复工。新中国成立前停工。(344,99-100、111、127、177、241页; 许只: 《江门造纸厂的五十二年》,载 《广东文史资料》,7辑)


4月15日

美(摩根公司等)、英(汇丰银行)、德(德华银行)、法(东方汇理银行)四国银行团与清政府成立整顿币制和振兴东三省实业借款合同,总数1 000万英镑,以东三省烟酒税、东三省出产税、销场税、各省盐斤加价为担保。利息五厘,折扣九五,还本以45年为期。合同签押之日,度支部就必须将整顿币制章程和东三省用款单(其中载明拟办何种实业) 交与四国银团(第8款),并且每季度向四国银行报告两方面支用款项的情况(第11款)。如因用款不敷,欲续办借款,应 “先与(本借款中之贷款) 银行等商办续借所需之款”。这是贷款优先权在大笔借款合同中的首次出现。此借款只在5月13日支付垫款40万镑,其余均未发行。1925年8月借款合同取消。(102,703-704页; 108,72、73、74、675页; 123,50-51页; 320,47-56、85、106页; 400,114页)


4月

汉阳铁厂容积为30吨的6号平炉建成开炼。(367,218页)


5月1日

汉冶萍公司与日本制铁所、横滨正金银行草签公司向银行借款1 200万日元的合同。“以制铁所按年购买生铁价值还本付息”。因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土崩瓦解,10月2日,盛宣怀又被革职,正合同未签订。(136,203-248页)


5月8日

中英签订《禁烟条件》,从1911年起,以英国每年减运一成之数为比例,中国逐年减种鸦片,至1917年禁尽。“如不到七年能有确实凭据,凡土药概行绝种,则印度出口运华之烟亦同时停止”。将鸦片税厘并征之额数每百斤箱加至350两。(102,711页)


5月9日

1月,盛宣怀任邮传部尚书。清廷采纳他的建议,于是日发布上谕: “昭示天下,干路均归国有,定为政策。所有宣统三年以前各省分设公司集股商办之干路,延误已久,应即由国家收回,赶紧兴筑。除支路仍归商民量力酌行外,其从前批准干路各案,一律取消。”(121,1236页)


5月12日

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签订 《抚顺、烟台煤矿细则》。两矿所出之煤,“以出井原价百分之五计算出口税。但出井原价在每日出煤未满3 000吨期内,每吨定为库平银一两。每日出煤过3 000吨时,每吨定为日金一元,并以此计算税额”(每一日元约等于0.716库平两——引用者)。由海口运出之煤,按每吨海关银一钱计算出口税。两矿之煤,免除一切内地赋税、钞课、厘金、杂派。两煤矿界内,“不论何人,均不许其试掘或采掘,其已许可者,即当取消”。“此细则自成立之日起以六十年为限。如至期尚不能采尽,再行延期。”(102,720-722页)


5月18日

谕内阁: 端方著充督办粤汉、川汉铁路大臣(104,60册,745 -746页)。端方随即南下强行接收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省的商办铁路公司。


5月20日

英、法、德、美四国政府不断胁迫清政府落实1909年6月签订的湖广铁路借款草合同,邮传部也主张借款。(121,1216-1221页) 是日,英(汇丰银行)、法(东方汇理银行)、德(德华银行)、美(摩根公司、国立城市银行(即花旗银行) 等四家)四国银行团与邮传部大臣签订借款600万英镑(湖广铁路借款) 修建粤汉、川汉(自广水经宜昌至四川夔州府) 两条官铁路干线的合同。九五折付款,年息五厘,期限40年,以两湖盐税厘金作担保,以欧洲人或美洲人为总工程师。银行团雇用一洋查账员管理款项的支付。在借款建筑期内,可将借款的实收款项的半数存入交通银行和大清银行。如有必要,可续借400万英镑。以后中国政府将两条铁路展长,如须用外国资本,先尽与银行等商办。(102,722-730页; 122,109-110页)


5月28日

邮传部接管邮政,从此邮政脱离海关独立。法国人帛黎(T.Piry) 任邮政总办。派侍郎李经方任邮政总局局长,但实权掌握在帛黎手中。(317,83页; 319,399页; 130,194-197页)
5月28日 1909年,陈文玮在长沙发起组织湖南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是日开工发电。(刘泱泱主编: 《湖南通史》,近代卷,393页; 388,272页)


6月4日

在应昌公司租期未满的情况下,湖广总督瑞澂强行于是日与张謇、刘柏森组织之大维公司签订由后者租办湖北纱、布、丝、麻四局的契约,约定15年。除丝局由应昌暂办外,所有纱、布、麻局,均由大维公司接收。纱布厂于1911年10月7日开机。“修理既竣,开工九日(实际上没有九日) ”,就遇上武昌起义。“四局员工星散,机件耗散甚多。” 总经理刘柏森逃离武昌,四局停工。(114,583-585页; 《张謇全集》,6卷,649、650、658页; 145,3页)


6月17日

清帝谕令各省督抚实行邮传部、度支部、督办铁路大臣所定收回干路后 “将川汉、粤汉以前所抽所招各股,改换官办股票,仍照原定官利,按时给息”。粤路每股优先发还六成,四成另发国家无利股票。湘路商股一百万两,照本发还。鄂路商股凑足归还现银。川路现存款七百余万,如愿入股,应准尽数更换国家保利股票。(121,1245-1248页)
6月17日 1910年4月15日裴式楷将署理总税务司移交给安格联。1911年6月17日,安格联正式代理总税务司。9月20日,赫德死于英国。10月25日,安被正式委派为总税务司。(319,418、422、423页)


6月

为了 “进一步开发大连和渤海沿岸各港的航运功能”,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奉关东都督府命令,确定是年成立的北清轮船公司为命令补助航线,以福星丸、龙平丸这两艘轮船着手开拓芝罘、安东、天津之间及旅顺、登州、龙口之间的华北航路。(120,339页)


7月11日

日本照会美国国务卿,对 《币制实业借款合同》 第16款 “如大清政府欲请外国资本家与中国合办东三省以此借款兴办之事或与其有关联者,应先请银行等承办”提出抗议,认为此款侵犯了日本在南满之特殊权利及利益。(137,上卷,2分册,280页。据李约翰: 《清帝逊位与列强》,262页,提出抗议的还有俄国,抗议的对象还包括德国。)


7月13日

英日在伦敦签订第三次同盟协定。协定的宗旨之一是 “通过确保中华帝国的独立和完整,和各国在中国的贸易和从事工业的机会均等原则维护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缔约的 “任何一方因保卫本协定序言提到的它的领土权利和特殊利益而卷入战争,缔约另一方应立即向其盟国提供援助,并共同作战”。协定有效期10年(《国际条约集(1872—1916)》,463-464页)。在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上,该协定被废止(《辞海》,1980年版,571页)。


7月

荧昌火柴公司成立,资本5万元,设厂于上海浦东烂泥渡,制造红头火柴。1916年,添设第二厂于浦东陆家渡。1920年,设第三厂于镇江新河。(133,134-135页)
7月 在(吉林) 长岭县设天利公司,有地82 289垧,招佃户开垦。(359,68-69页)8月29日、31日 云南各界为收回矿权展开了广泛的斗争。至此,中法换文,中国政府以150万两赎回1902年6月英法隆兴公司取得的云南七处矿权。(102,746-747页。604,224页说收回矿权的日子为9月3日)


9月2日

中日签订 《京奉铁路延长协约》,日本政府同意将南满线与京奉线交叉处之南满铁道线路提高建桥,使京奉延长线由桥下通过,展筑至奉天城的小西边门。所需经费由京奉铁路总局负担(102,751页)。1911年12月京奉铁路皇姑屯至奉天城站(3.9公里) 完成铺轨。(318,28页)。1912年,北京至奉天间才得以开行直达列车。自1881年修建唐胥路开始,历时30年(1881—1911),冲破国内外反动势力,特别是英、俄、日帝国主义设置的层层障碍和阻挠,京奉铁路才告完成,长843公里。(349,33页)


9月21日

邮政总办帛黎与法属越南签订 《互寄包裹章程》,为法属越南非法在蒙自、昆明开设的邮局取得了合法地位。(102,753-756页)


9月30日

邮传部与大北公司签订 《厦门鼓浪屿水线合同》,大北公司在厦门与鼓浪屿之间架设水线,由中国 “以虚价购回,作为完全之产业”,但交大北公司使用。邮传部于三个月内架设相应之陆线,也归公司使用。大北公司水线取得了在厦门的登陆权。此合同有效期至1930年12月31日。(102,757-758页; 602)


9月

上海成立闸北水电公司,官商合办。约在1914年,收归江苏省办。1914年4月改名为江苏省上海闸北水电厂。1924年9月改组为商办闸北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股本400万元,营业面积400平方公里。(115,622-623页; 140(三),183-184页; 315,375-376页)


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


10月10—20日

受武昌起义的影响,上海承大、志大、瑞大、余大(合称 “四大” )和衍庆、晋和、敦和、慎德等汇划钱庄宣告停业。(126,89页; 315,290页)


10月15日

日本内外棉株式会社来上海开设的第三厂(一、二两厂设在日本国内)正式开幕,是为内外棉投资中国之始(据114,196-197页,内外棉三厂开幕在1911年10月21日以前的星期日。10月21日为星期六,之前的星期日为15日)。三厂有纱锭23 040枚。此后直至1931年内外棉在上海设立9家纱厂,它们是: 三厂、四厂(1913年设立,33 600锭)、五厂(1914年设立)、九厂(1918年收买裕源纱厂而成,1921年增设布厂)、八厂(1919年设立,后改称六厂)、十二厂(1921年设立,后归并1918年设立、本为布厂的七厂)、十三厂(1921年设立,后改称一厂)、十四厂(1923年设立,后改称二厂)、十五厂(1923年设立,后改称八厂)。1931年还增建第二布厂及染厂。1918年在青岛设立第六厂(后改称内外棉青岛支店),它是青岛的第一家近代纱厂。1919年在青岛设第十厂、第十一厂。内外棉青岛厂是青岛和山东机器棉纺织工业中最大的一家(王守中等: 《近代山东城市变迁史》,476页)。从1924年起,在辽宁金州设立3个纺织厂。1936年内外棉实收资本为2 450万日元(301,351页; 403,206-208页)。


10月16日

东三省总督委派奉天交涉司与日商大仓喜八郎签订 《本溪湖煤铁矿有限公司合同附加条款》,允许本溪煤矿开采庙儿沟铁矿,将本溪湖煤矿有限公司改称本溪湖煤铁有限公司,兼办采铁、制铁事宜,公司资本增加200万元,达到400万元。1912年1月23日公司正式改名。1915年1月13日一号高炉投产,1917年12月二号高炉投产,1918、1919年还有两座小高炉投产。1915年7月经北洋政府批准还获得12处铁矿的开采权。(102,758-759页; 《本钢史》,21-27页)


10月26日—1912年1月30日

辛亥革命爆发后,10月15日,总税务司安格联即在致江汉关税务司苏古敦函中指出: “让税款跑到革命党的库里去是不行的”(220,8页)。10月26日,英国公使朱尔典在同总税务司安格联商量后,电令长沙领事同税务司合作,以 “海关税收已指抵外债” 为理由,将海关税款以总税务司或领事团名义暂时保管(220,340页。长沙关税务司和湖南军政府为落实朱尔典的意见而进行的交涉见220,99-113页)。11月20日,安格联通饬各海关税务司在汇丰银行开设总税务司洋税账、常税账或船钞账,将税款一律解交上海或广州的汇丰银行。凡是革命军占领口岸的海关税款,一律归总税务司接管(319,478页; 220,106-107页)。12月6日,还在苟延残喘的清政府扎行总税务司,“全国各关税项由总税务司统辖,以待拨付洋债之用,系属暂时权宜之计,应行照办”(319,481页; 220,336页)。从此,宣布独立的和未宣布独立的省份,连不在抵押债、赔款项范围内的一些海关的税款也尽归税务司掌握了。1912年1月21日,清政府一字不改地全盘接受1911年11月23日上海各外国银行总董开会决议、报经公使团修改补充、批准的 《管理税收联合委员会办法》 8条,同意 “关系尤深之各银行,即汇丰、德华、道胜三家,应作为上海存管海关税项之处”(220,349-350页; 102,795页;319,481页; 407,3卷,430-433页)。鸦片战争后,列强虽然夺取了海关行政权和关税征收权,但从未取得关税保管权,税款一直由海关监督管辖下的银号保管。“没有一个中国口岸有总税务司署的任何机构掌握税款的任何部分”(407,3卷,430页; 319,473页)。至此,外国侵略者取得了关税保管权。辛亥革命不仅未能收回任何主权,还丧失了这项国家主权。对于软弱的清政府来说,所谓 “权宜之计” 只是一块遮羞布而已。它哪里还有能力结束这种 “权宜” 的局面? 从此,中国政府动用关税还要经外交使团和总税务司批准。1911年11月和12月,存入上述银行的税款已达330万两。预计到1912年1月可超过400万两(220,339页)。


10月

武昌起义期间,汉阳铁厂炉机熄火停炼。日本西泽公雄(清政府实业顾问。见215页) 以部分现款交付矿价,维持大冶矿石生产,以保证矿石运往日本。(367,218页)


11月11日

上海领事团接管会审公廨。(140(二),126页; 316,148页)


11月21日

由沪军都督陈其美发起组织之中华银行成立。该行发行了军用票。(107,18-21页; 356,36页)


12月6日

浙江军政府发行军用票250万元,限1912年3月25日兑现。1912年5月续发200万元。两次军用票均陆续兑现。(108,24-28页)


12月8日

为应付南京临时政府向招商局索借巨款,招商局向汇丰银行借款150万两,年息六厘,分15年摊还,全部产业契据交汇丰银行存储作抵。(123,96-97页;120,824-825页)


12月

随辛亥革命而来的改易服式浪潮(即礼服由丝绸长袍改为呢制西装) 对与衣帽业有关的工商业,特别是丝织业产生巨大影响,上海国货业绪纶公所、典业公所、云锦公所、京缎公所、绣业公所、帽业公所等成立中华国货维持会,要求颁布明令,采用国产衣料,以维持国货。(潘君祥主编: 《近代中国国货运动研究》,69-70页。关于中华国货维持会产生的背景,王翔: 《辛亥革命期间的江浙丝绸业转型》,载 《历史研究》 2011年第6期论之甚详,请参看)


1911年

福州设立泉安轮船公司,其航线逐步往北扩至上海、营口、天津,往南伸至广州。到1921年共有轮船7艘,1 328吨。(328,445、495-496、626页)
是年 盛昆山等设立直东轮船公司于天津,航行天津至龙口等处。大战期间获得发展。大战后期航线扩展到天津至香港等处。资本实收至50万元。(328,453、492页)
是年 吉林巡抚陈昭常奏请设立图长航业有限公司,官商合办,股本48万两。设立总公司于上海,分公司于珲春。“所有组织公司及一切用人行政均归商人经理,官家概不干涉”。后续情况不详,可能根本就没有成立。(120,1074-1079页)
是年 官商合办开采余庆沟金矿(在黑龙江呼玛县西南约一里地方),有产金之沟七处。1913年定名为余庆沟金矿局。日俄战争后采矿夫约15 000人。1931年已减至1 000余人。(117,582页)
是年 富秦钱局成立于西安。1913年4月停业。(363,203页)
是年 新疆羊毛公司商人沙懿德(木夫提阿洪) 从波兰进口汽车两辆,在惠远(今新疆霍城县东南) 和宁远(今伊犁市) 之间经营短途汽车客运业务。这是中国西北地区最早的营业汽车运输。(390,95页)
是年 为加强西藏与内地的联系,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在远离拉萨的察木多(昌都)设立邮局,不久察木多至巴塘的1 200余里邮路开通(成都至巴塘此前已通邮)。很快硕板多(在今洛隆县) 邮局建立,并与察木多通邮。不久辛亥革命爆发,西藏发生动乱,自硕板多至拉萨邮路的筹建工作被迫停止。西藏邮界终未能与全国各邮界直接通邮。(《西藏研究》 2000年第4期,51页)
是年 1899年成立的台湾银行在上海设立分行,其次为福州、汕头、厦门、广州、九江、汉口及香港等地。约1912年开始在中国大陆发行银元纸币,盛行于福建沿海一带。(332,120页)
是年 丹麦人创办上海啤酒公司(Shanghai Union Brewery),资本银40万两。华名别称顺和啤酒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挪威人接办,更西名为Scandinavian Brewery Co.,Ltd.。1931年改组,按香港公司注册章程注册为英商企业,核定资本500万两,实收200万两,生产普通啤酒及U.B.Pilisener啤酒。沙逊集团拥有实收股数10.97%。实际权力完全为沙逊集团所掌握。后来发展成中国最大的啤酒公司。(394,53-54页。据324,88-89页,成立于1913年。)
是年 美国商会代表团访华的成果之一是筹备开办中美轮船公司。是年公布的 《招股简章》 规定拟招股本银英(鹰) 洋60万元,中美各半,总行设上海,分行设旧金山。公司规模宏大。但此事未办成。(120,1152-1155页)。另一个就是合资开设银行,集股本银1 000万元。这就是1920年2月开办的中美懋业银行。

1911年

1911年


1月


18日

黄兴抵香港,与赵声等筹组统筹部,策划广州起义。


19日

孙中山抵达纽约,23日转赴旧金山。


30日

湖北振武学社改组为文学社,蒋翊武为社长、王宪章为副社长,总机关设于武昌。遥戴孙中山为总理,以同盟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为纲领。


月底

革命党人在香港跑马地成立 “统筹部”,黄兴任部长,赵声为副部长,下设八课。


2月


4日

谭人凤应黄兴电邀抵香港,共商联络各省策应广州起义工作。次日,谭离港赴湘、鄂联络革命力量。此外,黄兴又派郑赞臣、方君瑛等联络江、浙、皖、桂等省,并命各地同盟会负责人做好响应起义的准备工作。


13日

孙中山出席温哥华华侨欢迎会,发表演说,强调运动新军的重要性。旋设立洪门筹饷局,在华侨中募款。


3月


19日

孙中山离温哥华前往美国东部,沿途在加拿大境内各埠演说募款。此次加拿大之行一共筹集了七万余港元。


4月


8日

同盟会员温生才刺杀清署理广州将军孚琦,被捕。17日就义。


同日

香港统筹部召开重要会议,决定分十路进攻广州,以4月13日为起义日期,并任命赵声、黄兴为革命军正副总司令。


19日

孙中山抵纽约,通过当地致公堂和同盟会组织募款。


23日

黄兴由香港潜入广州,在小东营五号建立起义指挥部,部署发难军事。


27日

黄兴率同志起义于广州,进攻两广总督衙门。随后分兵攻袭督练公所等处,与清军展开巷战,因实力悬殊而失败。喻培伦、林时矾、林觉民、方声洞等80余人牺牲。


28日

顺德、南海两县会党起兵响应广州起义。其中一支队伍曾于30日攻入佛山,不久退出。坚持战斗约一个月后失败。


同日

孙中山抵芝加哥,得悉广州起义失败,专电香港机关部询问善后。


30日

黄兴脱险抵香港,入医院治伤。


5月


2日

革命党人潘达微收得广州死难烈士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史称七十二烈士。


4日

孙中山接胡汉民自香港复电,得悉黄兴、朱执信等安全脱险,欣然表示 “天下事尚可为也”,并积极为死难烈士筹集善后费用。


5日

孙中山出席芝加哥同盟会分会会议,决心筹集巨款图再举,并设立 “革命公司” 的筹款机构。


8日

清政府组成“皇族内阁”,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


18日

赵声在香港去世。


21日

孙中山赴华盛顿。


本月

加拿大温哥华同盟会分会成立,冯自由为支部长。


孙中山多次致函日本诸旧交,请设法疏通日本政府准其入境,并希望日本政府能 “同情” 中国革命。


6月


16日

广东铁路公司股东会议,反对铁路国有。次日,四川铁路公司股东会议,亦反对铁路国有,并组织保路同志会,推立宪党人蒲殿俊、罗纶为正副会长。旋四川各府州县相继建立保路同志会,参加者达数十万人。


18日

美洲同盟总会、致公总堂接受孙中山建议。本日,分别在 《少年中国晨报》《大同日报》上刊登布告,通知美洲各埠所属同盟会和致公堂实行联合,同盟会员一律加入洪门。


7月


8日

同盟会员、《新湖南》一书作者杨笃生,在英国闻广州起义失败,并愤于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于利物浦跳海自杀。


上中旬

孙中山在旧金山发起成立美洲洪门筹饷局,由黄三德、李是男等负责。


21日

孙中山出席洪门筹饷局会议。会议决定由孙中山及筹饷局演说员四人分两路自旧金山赴美国各地募款。


31日

宋教仁、谭人凤、陈其美等在上海成立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全力推进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革命运动。


本月

詹大悲在汉口 《大江报》上发表《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的时评,鼓动武装起义。


8月

月初 四川同盟会员龙鸣剑、王天杰等联络哥老会,成立保路同志军,发动反清起义。8至9月间,起义军攻占了许多州县。


13日

同盟会员林冠慈、陈敬岳在广州炸伤清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林、陈两人先后牺牲。


17日

孙中山命美洲同盟总会书记林朝汉复函古巴华侨黄鼎之,委任他为当地主盟人。旋,同盟会古巴分会在哈瓦那成立。


24日

四川保路同志会在成都及附近各州县倡导罢市罢课,停纳捐税。


27日

四川荣县革命党人托名保路,宣布起义。


30日

孙中山应黄兴来电要求,嘱洪门筹饷局电汇港币1万元往香港,作为暗杀机关经费。需款尚缺五千元,则另函嘱檀香山、伦敦二地同盟会组织凑足汇去。


下旬

文学社和共进会于武昌举行联合会议,积极筹划起义,并成立领导起义的统一机构。


9月


7日

四川总督赵尔丰逮捕四川咨议局正副议长蒲殿俊、罗纶等,并枪杀请愿群众三十余人,打伤数百人,造成成都血案。


8月

同盟会员龙鸣剑、王天杰、陈孔伯率众自荣县进攻资州,哥老会首领秦载赓自华阳,侯宝斋自新津迫近成都,众至数万,号同志军。


9日

四川同志军与清军战于成都城外,清军将校方声涛、程潜、姜登选等应之。


16日

文学社、共进会在武昌胭脂巷机关部举行联合会议,推蒋翊武为临时总司令,孙武为参谋长。24日决议于中秋节 (10月5日) 举事。


25日

同盟会员吴玉章、王天杰、蒲洵等在荣县宣布独立。


10月


3日

黄兴自香港致函上海同盟会中部总会,赞同利用蜀路风潮,发动举义。


5日

黄兴自香港致函旧金山冯自由,告以蜀路风潮激烈,得居正函告湖北决定举事,不日将赴长江上游会合,请筹巨款。


9日

孙武在汉口俄租界配置炸药不慎爆炸。清政府在武汉三镇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刘复基等遇害,起义机关也遭破坏。


10日

武昌起义爆发。是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首先发难,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其他各营兵士纷纷响应,合力攻打湖广总督衙署。


11日

起义军于清晨攻占总督衙署,正午占领武昌全城。是晚占据汉阳。湖北革命党人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推新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次日,又举立宪派首领汤化龙担任民政长。


12日

湖北军政府通电全国,宣告武昌光复。同时电促上海黄兴、宋教仁、居正来鄂,并请转电孙中山从速回国,主持大计。


同日

湖北军政府照会汉口各国领事,申明前此清政府与各国所订条约,“皆继续有效”;同时宣布此后清政府所为,“军政府概不承认”。


同日

孙中山从美国报纸上得悉武昌起义消息,决定放弃在美国各埠继续演说筹款的计划,径往纽约转赴英国进行外交活动。


同日

革命军占领武汉。


15日

孙中山在芝加哥以同盟会名义召开预祝中华民国成立大会。


17日—18日

各国驻汉口领事和驻北京公使,相继宣告“严守中立”。同时,各国兵舰在武汉江面集结,准备武装干涉。


18日

唐牺之等光复宜昌。


20日

孙中山自芝加哥抵纽约。到纽约后,确定今后革命计划; 同时向美国朝野人士介绍中国革命宗旨,希望博得同情。


22日

长沙光复。翌日推焦达峰为湖南都督,陈作新为副都督。


同日

西安光复。张凤翙、钱鼎任陕西正副都督。


23日

林森、蒋群策动新军光复九江。


25日

同盟会员李沛基炸毙清广州将军凤山。


27日

汉口革命军在刘家庙为清军所败,退大智门。


28日

黄兴自香港经沪抵武汉。随即出任革命军总司令,领导汉口保卫战。


29日

太原光复。阎锡山、温寿泉任山西正副都督。


30日

蒋介石与张群、陈明枢自日本抵上海。


31日

云南光复,蔡锷为都督。


同日

南昌光复。


同日

长沙发生兵变,焦达峰、陈作新遇害。


11月


1日

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袁南下督师。


3日

黄兴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


4日

上海光复,陈其美任沪军都督。


同日

张百麟、黄泽霖等光复贵阳,推杨荩臣、赵德全为贵州正副都督。


5日

杭州光复,汤寿潜为都督。苏州光复,程德全为江苏都督。


6日

袁世凯派人在石家庄刺杀革命党人、新军第六镇统制吴禄贞。


同日

汪兆铭、黄复生、罗如勋在北京获释。


7日

广西光复,沈秉坤为都督。


8日

安徽宣告独立,朱家宝为都督,王天培为副都督。


9日

广州光复,清水师提督李准反正,两广总督张鸣出逃。胡汉民被推为广东都督。


同日

《中国日报》 由香港迁至广州出版发行。1913年11月为袁世凯政府封禁。


10日

孙中山抵伦敦。在伦敦居留期间,与四国银行团商谈停止对清政府借款问题,未获结果;又以革命政府名义与四国银行、汇丰银行商洽借款,均未成功。


同日

彭寿松、许崇智等光复福州,次日推孙道仁任福建都督。


11日

清海军舰船十三艘于九江起义加入革命行列。


12日

江苏、浙江都督府代表雷奋、高尔登等通电各省代表来沪,会商组织临时政府,公推伍廷芳、温宗尧为外交正副代表。


13日

山东革命党人谢鸿焘、丁惟汾等倡议山东独立,举清巡抚孙宝琦为临时都督。


15日

光复各省代表在上海举行临时会议,商讨组织民国中央政府问题。


16日

孙中山自伦敦电上海《民立报》转民国军政府,表示推黎元洪或袁世凯为总统俱可赞成。


17日

张榕联络同盟会员柳大年、张根仁等在奉天(今沈阳) 成立联合急进会,以联合东北革命力量。


20日

奉天革命党人在庄河、复州等地起义。


中旬

同盟会京津分会成立于天津。


21日

孙中山自伦敦抵巴黎。在巴黎居留期间,向法国朝野人士介绍中国革命宗旨,并商议借款,要求法国政府承认中华民国。


下旬

中国同盟会本部发表讨满宣言。


22日

重庆光复,张培爵、夏之时任蜀军正副都督。


24日

孙中山自法国乘船返国。


26日

奉天蓝天蔚以关外都督名义,号召辽东革命党人起义。


27日

成都光复,蒲殿俊任四川都督。


同日

革命军失守汉阳,退回武昌。军政府召开军事会议,黄兴主张攻取南京,谭人凤、孙武等主张死守武昌。


30日

各省代表集会于汉口英租界,议定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12月


1日

英、美、日三国共同出面调停战事,南北双方达成停战协议。


2日

江浙革命联军攻克南京,在汉口集会的各省代表旋即议决临时政府设于南京。


4日

留沪各省代表举黄兴为暂定大元帅,黎元洪为暂定副元帅。


5日

北伐联合会在上海成立,举程德全为会长。


6日

谭人凤任武昌防御使兼北伐招讨使。


9日

各省军政府公推伍廷芳为革命军议和代表。


10日

广东军政府组织的北伐军出发,以姚雨平、马锦春为正副司令。


14日

同盟会员胡鄂公等联合华北各革命团体,在天津成立北方革命协会。


17日

各省代表改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摄行大元帅职务,黄兴坚辞不就。


18日

南北和议开始。南北代表伍廷芳、唐绍仪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举行首次会议。


20日

江浙联军在南京举行军事会议,举徐绍桢为北伐总司令。


21日

孙中山回国抵香港,与廖仲恺、胡汉民等会晤,主张借外债以解决目前革命政府面临的财政困难。


25日

孙中山抵上海。次日,召开同盟会最高干部会议,被商定为总统人选。


26日

孙中山召集黄兴、陈其美、胡汉民、宋教仁、张人杰、马君武、居正等开最高干部会议,会商政府组织方案,宋教仁主张内阁制,孙中山反对。


27日

各省代表举行会议决定,改正朔,用阳历,以1月1日 (农历11月13日) 为中华民国元旦。


29日

南京十七省代表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0日

孙中山召开同盟会总部临时会议,旅沪各省分会部分负责人出席。议决改订同盟会暂行章程,并再次发表宣言。

☚ 1910年   1912年 ☛
0000221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