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863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863年徐寿与华蘅芳等人,制成第一艘木壳蒸汽轮船,时速约为6.5千米,标志着中国近代造船业的开始。 其他1863年谢切诺夫[俄]著《脑的反射》一书出版,提出所有生活中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活动都是大脑的反射作用,神经活动的生理过程是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开辟了神经生理学的发展道路。 1863年1月15日,李鸿章与英军提督士迪佛立订立《会同管带常胜军条约十六条》以奥伦统领“常胜军”。1月16日,英国人李泰国代表清政府同英国海军军官阿思本签订《协定十三条》,规定由阿思本指挥清购之英兵船8艘进攻太平军。 1863年英国在中国设立两家轮船公司。 1863年索比[英]首创用显微镜对金属进行系统检验。为金相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使金属生产技艺逐渐变成冶金科学。 1863年6月,美国在上海正式设立租界,9月,与英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 1863年土耳其组建奥托曼帝国银行。 军事1863年赫尔姆霍兹提出乐音和谐理论。 化学1863年全德工人协会在莱比锡成立,拉萨尔任主席。 1863年塞奇[意]用低色散摄谱仪观测恒星,并首创根据恒星的光谱特征对恒星进行分类的方法。 1863年美国南北双方军队激战葛提斯堡和维克斯堡,北方军大胜,南方军开始溃退。 1863年赖希[德]和李希特[德]在研究闪锌矿时,用光谱分析法判定了铟的存在。 1863年清廷准江苏巡抚李鸿章的奏请,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亦称“上海同文馆”,收14岁以下学童学外语及自然科学。 1863年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名小说《怎么办》出版。 1863(同治二年)2—3月(正月)为了维持庄票信用,上海钱庄同行共同议定: “于本年正月开始,钱业不入同行(即不加入内园钱业总公所),庄票概不收用”(126,21页;310,59页)。这便排除了非汇划钱庄庄票的流通。 3月东海关(芝罘)(烟台海关) 开办。(319,71页) 5月18日为解决兵多粮少的矛盾,恭亲王奕訢奏请在乌鲁木齐马厂开垦屯田。将巴里坤、古城、济木萨、玛纳斯四处马厂的牧放取驹归并巴里坤,其余马厂用来屯田(141,694-696页)。1864年库车维、回两族起义。不久,就是阿古柏叛乱,此奏请不可能实行。 5月21日户部奏准 “仍查照咸丰二年户部奏准成案,除奉天一省盗典盗卖仍照旧严行查禁外,其顺天、直隶等处旗地,无论老圈自置,亦无论京旗屯居,及何项民人,俱准互相买卖,照例税契升科。”(110,204页) 5月淡水海关开办,打狗关于年底开办。(319,71页) 6月1日经江苏巡抚李鸿章劝谕,上海船商买米3万石,由19艘船装载放洋。漕粮海运恢复。(395,195页) 6月25日上海道黄芳与美国领事西华德划定上海美租界地界,面积达7 865亩。(140,(二),8页; 316,60页) 6月26日天下漕粮以江浙两省为大宗,几及300万石,占全国份额的3/4。太平天国起义期间,整个江浙征漕地区——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太仓、杭州、嘉兴、湖州——人口从1851年的2 793.7万减少到1865年的1 052.8万,减少62.3%。其中江苏从1 832.2万减少到808.5万,减少率为55.78%; 浙江从961.5万减少到244.3万,减少率达74.59%。江浙农村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所谓敲骨吸髓者,至此而亦无骨可敲,无髓可吸矣”(李鸿章语)。减轻江浙田赋势在必行。是日,江苏巡抚李鸿章与两江总督曾国藩会衔上奏,请减征江苏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与太仓州漕粮。1865年经中央核定减征办法,常、镇两府漕粮减10%,苏、松、太三府州减1/3(实则按科则分别递减。苏州平均减37%,松江平均减27%,太仓平均减28%)。江宁府受战争影响较大,到1874年才正式开征丁漕。1877年奏准上元、江宁、句容、六合、江浦五县额漕一律减免十分之三。江苏的浮收也有所裁减。(302,419-425页; 395,179-188、516-517页) 7月13日中国、丹麦签订《天津条约》。丹麦在华享有治外法权。第44款规定丹麦商民在 “沿海议定通商各口载运土货,约准出口先纳正税,复进他口再纳半税”。外商正式取得了载运土货进行沿海贸易的特权。1861年,赫德擅自规定凡在出口口岸已纳出口税5%、在进口口岸已纳2.5%的子口半税的土货,如进口以后再出口,只要时间不超过三个月,原货物没有启动,就准予退还子口半税; 如再出口的货物,系转运别口,则子口税不退还,亦不在别口再征子口税(306,188页)。至此,在这个由赫德一手炮制的中国丹麦 《天津条约》第44款中规定丹麦商民在 “沿海议定通商各口载运土货,约准出口先纳正税,复进他口再纳半税。后欲复运他口,以一年为期,准向该关取给半税存票,不复更纳正税; 嗣到改运之口,再行照纳半税”。“该票无论何商呈验,均准专抵该关进出货税,不准别关抵课”。1958年6月中英《天津条约》 规定的是已税进口洋货复出口到外国的发给存票。至此,发给存票的范围扩大到 “从一个通商口岸向另一个通商口岸再输出的已完沿岸贸易税的土货”。(406,214页) 享受免税待遇的时间则从三个月延长到了一年。因为存票在当时不能兑现,而且只能在发票口岸作付税之用,因此外商并不满足。此后,存票制度经历过一些变化。如1876年9月 《烟台条约》 规定洋货复运外国,凭存票退税的有效期延长到3年。1877年2月13日清政府规定,凡已税外国进口货,其业经在中国存有三年期满者,不再发给存票,已发的存票,“或兑换现银,或作抵付税款之用”(406,215-216页)。1902年中英商约对已入口洋货再运出外洋,凭其 “存票可由该货入口纳税之海关银号领取现银,不得减扣”(102,102页)。这三条史料都是说的已税进口洋货复出口领取的存票。没有见到谈及已税进口土货复出口领取的存票如何演变的史料。直到1931年,中国政府才废除存票制度。(406,377页) 7月18日谕令以 “江苏之苏松常镇太四府一州,浙江之杭嘉湖三府,尽遭蹂躏,民不聊生”,准予酌减漕粮,“务令下恤民生,而不致上亏国用。”(104,46册,394-395页) 8月26日中国与比利时签订 《通商条约》。(101,207-208页) 9月21日上海英美租界正式合并,后来称之为上海公共租界。中国租界史上第一个公共租界正式成型。1893年面积10 676亩。(316,33页; 314,289页) 10月1日台湾(今台南) 设埠。1865年7月开办海关。(125,43页; 319,71页) 10月6日中国与荷兰签订《天津条约》,荷兰获得了英、法等国在中国取得的特权,包括领事裁判权、内地游历通商权、协定关税等。(101,208-213页) 11月15日上谕批准革退李泰国,正式任命赫德为总税务司,长驻上海。(319,111页; 306,59页; 407,2卷,48-49页) 12月6日曾国藩在安庆派容闳到美国购买机器。是日容启程赴美。拨给容的采办经费是68 000两(113,268-269、270-271、309页)。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有计划地引进外国技术设备的活动。(401,294页) 12月淮军攻陷苏州后,原设于上海松江、由马格里主持的洋炮局迁至苏州。1864年1月,苏州洋炮局买下了阿思本舰队(注) 的机器,由马格里安装到了洋炮局里。共有外国匠人四五名,中国匠人五六十名(113,255-263页)。此外,还设立了两个分别由丁日昌、韩殿甲主持的炮局。合称 “炸弹三局”,实际上只是三个车间。(113,260页;345,74-76页) 1863年清廷开放大凌河牧场东场。1902年放垦其西场。1906年在锦州设立丈放局。大凌河牧场全部变为民地。(110,776页) 2—3月“桐乡伪官筱天安钟,伪扮贾人,坐船微行至乡,见道旁茶店,伪为道渴憩饮者,询及乡人田地捐项等,觉其敝重,乃招乡之主收捐项者询之,尽得各乡官谕单,乃解缆归。及至卡,卡上索费五十六文,钟亦□之。归至城中,召城中各局司事者,凡有侵吞朘剥等敝,讯实尽系诸狱。又召所过卡吏谓曰: ‘我令尔出船收钱十四文,何浮收过半?’乃杖谪械号,而另换守卡之人。”(《避寇日记》,4卷,见162,4册,234-235页) 5月“既而伪监军陈三至,以王店、殳山为遭兵灾,特来相视,命免王店各铺户店捐十日,殳山东西两村各著圩长领米五十担,贷民蚕□饭米,每担取值六千五百,蚕毕收钱,而百姓均不敢领米。”(《避寇日记》,4卷。见162,4册,246页) 7—8月“自常州至无锡数百里,人烟皆断。有宜兴人贩买酱者言常州去年今日,田地价甚贵,市面经商亦得利,至今年累次被杀、被焚、被掳以来,种田之人百仅存其一,人丁稀少,田地荒墟矣。富家大族挈眷远避,其存者皆寒俭之人,仅于乡下聚一二小市,然负贩路绝,百物昂贵,颇难聊生。”(《避寇日记》,4卷,见162,4册,259页) 9月10日“伪殿前忠莱朝将何”又有告示,“从前民欠漕银俱豁,自今六月以后下邙漕银开征催缴”。11日,“濮院董事乡官均至桐(乡),何谕罢一切捐项,凡殷户日捐、股捐以及市肆倍三倍十之捐均罢,惟店捐每日加倍,而田捐仍旧每亩每日收一文。又出洋付各乡官,每十日买船两条,为解粮之用,买砖若干块为加筑城墙之用,谕令不许苛派民间一文。”(《避寇日记》,4卷,见162,4册,267页) 1863年“海塘自贼未来时即有圮处,至辛酉(1861) 以来,往往连圮数十百丈,贼虽累经派费修塘,率皆饱私囊,未必办公事。辛酉之秋,峡石、园花等处咸水漂入河内,禾稻并死。是时濮院水始有带咸味者,然不过月余而止。自陡门以北即无咸味矣。壬戌(1862) 夏秋海塘复圮,峡石附近田禾皆为咸水所偃,而咸水所波及非仅濮镇,而陡门以北皆咸矣。然亦不过数月,而新塍以北依然淡水也。至今年春季,濮院水即带咸,然时咸时淡,尚无害于田禾。至七月则竟咸矣,饮之者肚腹率作胀痛,遂有吐泻霍乱之病。八月为盛,不过周时便陨命,统濮院镇乡每日辄毙数十人。他镇食咸水者,其致病亦与濮镇相若。不得已大小各户皆取水于池潭中,价至每担数十文。”(《避寇日记》 4卷,见162,4册,275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