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大推动理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大推动理论Big-Push Theory

主张在较短时期内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集中的均衡投资,以实现平衡增长的发展理论。由罗森斯坦-罗丹于1943年在《东欧和东南欧国家的工业化问题》一文中首先提出。他认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的关键是实现工业化;实现工业化的基本途径是增加资本投资,促进资本形成。但是,发展中国家长期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不健全,劳动生产率低下,收入水平很低,市场狭小,投资规模极小。因此,少量投资无法从根本上克服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而且对个别部门的投资,由于受到现有市场规模、基础设施、生产要素的供给、科技水平的差异等的限制而往往趋于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只有在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许多工业部门,按同一比率同时投资,形成“大推动”的力量,才能在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同时将经济推出低度发展的均衡状态,实现经济起飞,使经济进入自我持续增长阶段。纳克斯认为,大推动不能仅在工业部门,还应该在工、农、商、外贸各部门,按不同比例同时进行,实际上是“各产业部门平衡增长”。罗森斯坦-罗丹指出,大推动理论起源于经济中存在的不可分割性,只有建立起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工业体系,才能形成以相互购买为前提的充分的有保证的国内市场。大推动理论为此主张实行经济发展的计划化,使不同规模的投资项目相互吻合,同时实施,以达到最初所需的增长力量和速度,实现三种可能形式的平衡:(1)由需求弹性决定的不同消费品工业间的水平平衡;(2)消费品工业、资本品工业和社会基础设施之间的综合平衡;(3)资本品、中间产品和消费品工业之间的垂直平衡。大推动理论强调了工业化过程中的平衡增长。但是,不少发展经济学家指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不可能积聚巨额资本,其政府不愿也没有能力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因此,“大推动”是难以实现的。

大推动理论Theory of the Big Push

均衡发展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由波兰裔英国经济学家保罗·罗森斯坦-罗丹于1943年在《东欧和东南欧国家工业化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提出。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以促进这些部门的平均增长,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全面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❶大推动理论的目标是取得外部经济效果;
❷实施大推动所需的资本来源于国内国际双向投资;
❸大推动的重点投资领域集中于基础设施和轻工业部门;
❹大推动过程必须通过政府计划而非市场调节来组织实施。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特征是人口相对或绝对过多,农业劳动力过剩,收入水平低下和投资规模过小,要摆脱这种落后状态,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工业化是以快于富裕地区的速度提高经济落后地区的收入,从而使各个地区收入分配较为均等的唯一方法。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