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文】
並圖。
虚靈知覺,當分體用乎?
對:心本無物,只以虚靈而已,知覺則應事而為虚靈之用者也。然則虚靈為體,知覺為用歟。
知覺,或以為性之用,或以為心之用。心性之用果不同,而當從何説耶?
對:主於理而謂之性,主於一身而謂之心也。然則知覺之為用者,當隨時隨事而應之,故曰知覺者不同。陳氏注云,或‘從性命之正而發’之,或‘從形氣之私而發’之。或説之不同,蓋以此歟。
‘支分節解、詳略相因’之妙,可以詳言歟?
對:大支之分有四,大節之解有六焉,各自有條理者也。詳言之而儀物備具,略言之而衆理包括,一源萬派,洪纖巨細,無不該備。此則聖人工化之妙,而亦難枚舉,易以言語形容者歟。
序文當分幾節看耶?
對:幾節之分,曾未有所見處。而竊詳其文義,則首一節言道之大體也;二節自‘蓋嘗論之’以下,言人心道心之危微也;三節自堯舜禹歷敍羣聖,而至吾夫子、顔子、曾子,言道統之傳緒也;四節自‘子思懼夫’以下,言子思之傳統也;五節自‘孟子没’以下,言道之失其傳也;六節自‘(早)〔蚤〕岁’以下,言朱夫子定著章句之意也。似為如是也,然此所謂瞽者之辨物,何敢質言也。
全篇語心而不論性者,何歟?
對:‘語心不論性’,則(本)〔小〕[1]注胡雲峯亦言之。而蓋此書即聖人傳授心法之大書也,故朱夫子亦因之而語心不論性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