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不厭’二字,章句無所釋,當依陳氏之説,以人之不厭看耶?果如是説,則‘文’與‘理’皆屬自己,而‘不厭’獨屬於人。雖以文字體段言之,上下三句恐不當若是之不同。如以自己之‘不厭’看之,則何以為説,然後可得本文之旨耶?
仁浩對:‘不厭’二字,若從陳氏之説,則上下段文勢自有人己不相屬之嫌。且以此‘不厭’而屬之於人,則又若求備於外,惡在其君子所以‘闇然而日章’乎?胡氏曰:‘淡而無味,其味最長。’如是説去,而屬之自己看,則恐似不妨。
首章自裏面説出外面,此章自外面約到裏面。朱子此論約而盡矣。而但首章與此章各自有表裏,恐不可謂首章為裏,此章為表;亦不可謂此章為裏,首章為表,則朱子之必以此章與首章謂相表裏者,何也?
載瓚對:首章末章表裏之説,朱子固言之,而末章與首章相表裏者,是乃一篇中表裏也。首末兩章之各自有表裏者,是又一章中表裏也。且凡相表裏云者,互相表裏之謂也。推而言之,則此為裏而彼為表;泝而言之,則彼為裏而此為表。如是看,亦恐不妨。
首章所謂‘喜怒哀樂未發’之中,即無極而太極也;此章所謂‘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即太極本無極也。胡氏此言誠極允當,苟於此見得透徹,説得分曉,則三十三章之微辭奥旨,庶可以隨處貫通,幸慎思而明辨之。
魯春對:吾心之未發已發,便是無極太極。蓋動静無端,陰陽無始,即太極之未發;動而生陽,静而生陰,即太極之已發。渾圓無垠,至静至寂,即中之太極;喜怒哀樂,隨感而見,即中之動静。率性、修道,推極到‘天地位,萬物育’,是則太極之一本而散為萬殊者也;下學上達,收斂到上天之‘無聲無臭’,是則太極之萬殊而合為一本者也。三十三章之旨,大抵不出於此。而中庸圖説於是而自相表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