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問:仲尼。○答:此篇第二章曰‘仲尼曰’者,‘仲尼之言也’。此章曰‘仲尼’者,‘仲尼之行也’。蛟峯方氏曰:‘中庸之道,至仲尼而集大成,故此書之末以仲尼明之。’
問:注‘皆兼内外該本末’。○答:北溪陳氏曰‘律天時,如不時不食、迅烈必變’,‘乃其事也’,所謂外也、末也;‘如仕、止、久、速皆當其可’,‘乃其行也’,所謂内也、本也。‘襲水土,如居魯縫掖、居宋章甫,乃其事也’,所謂外也、末也;‘如用舍行藏、隨遇而安,乃其行也’,所謂内也、本也。潛室陳氏曰:‘律天時者,大則顯晦屈伸,小則飲食寝處;襲水土者,大則坎止流行,小則採山釣魚[1]。細底道理為本為内,麤底道理為末為外。’
問:‘持載、覆幬、錯行、代明’,以聖人之德譬之,何謂持載?何謂覆幬?何謂錯行、代明耶?○答:持載者,‘博厚配地’也。覆幬者,‘高明配天’也。錯行、代明者,‘悠久無疆’也。饒氏曰:‘持載,謂乘載得天下許多道理;覆幬,謂包括得天下許多道理;錯行、代明,謂夫子之道無所不備;可仕而仕,可止而止,亦如寒暑之迭用、日月之互照是也。’
問:‘萬物並育而不相害’一節,只言天地之所以為大,則聖人之道自見耶?○答:然。朱子曰:‘言天道,則見聖人矣。’
問:小德、大德。○答:德,一也。分全體而謂之小,合萬殊而謂之大。蓋章句之意,以‘萬物並育、四時錯行、日月代明’者謂之小德,其所以‘並育、並行’者謂之大德。曰小曰大,分而言之、合而言之有異也,非小德外别有個大底德也。
第三十章小注,朱圈者九段。
問:‘仲尼祖述’,小注朱子曰‘下襲水土是因土地之宜,所謂安土敦乎仁,無往而不安’一段,何以朱之耶?○答:所以釋‘襲水土’之義者明矣,朱之又何疑乎!
問:小注‘北溪陳氏曰’一段,何以朱之耶?○答:其曰‘前言堯、舜、文、武、周公能體中庸之道,此言孔子法堯舜文武以體中庸之道’者,文雖不屬而意實相承也。其曰‘宗師堯舜堯舜,人道之極也;效法文武三代法度至周而備’者,所以釋‘祖述、憲章’之義可謂詳密矣。其曰‘聖人法四時自然之運、因四方一定之理’,所以釋章句‘兼内外、該本末’之意者亦可謂要切矣。
問:小注潛室陳氏曰‘祖述者,法在其中;憲章者,道在其内’一段,何以朱之耶?○答:章句分言道與法,此則皆言在其中,所以發明章句之意者亦切矣。‘律天時、襲水土’諸説具存,其義乃備。
問:小注雙峯饒氏曰‘上二句言學之貫乎古今,下二句言學之該乎穹壤’一段,何以朱之耶?○答:古謂堯舜,今謂文武,穹謂天時,壤謂水土。所以明此節之義者亦詳矣。
問:‘辟如天地’,小注雙峯饒氏曰‘此章言孔子之德如地之無不持載’一段,何以朱之耶?○答:其曰‘乘載得天下道理無一之不盡、括得天下道理無一之或遺’,‘道無〔所〕不備’,‘可仕、可止’,‘如寒暑、如日月’云者,可謂詳備矣。
問:小注新安陳氏曰‘上二句以天地之定位言,下二句以陰陽之流行言’一段,何以朱之耶?○答:所以明‘天地、四時、日月’之義者亦切矣。
問:‘萬物並育’,小注‘北溪陳氏曰’一段,何以朱之耶?○答:所謂天覆地載,‘大化流行,萬物止其所而不相侵害〔也〕;四時錯行,日月代明,一寒一暑,一晝一夜,似乎相反而實非相違悖也’者,與章句説同而尤詳。
問:小注朱子曰‘大德是敦那化底,小德是流出那敦化底出來’一段,何以朱之耶?○答:其曰‘如忠恕、如中和’,所以言小德、大德體用之義明備矣。
問:小注‘黄氏曰’一段,何以朱之耶?○答:其曰‘天命之性即大德、率性之道即小德’,‘大德〔是〕心之本體’者,蓋以天地之所以為大,具言天命、性道、人心之體用,其意明備,故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