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竹刻刘阮入天台图香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竹刻刘阮入天台图香筒 竹刻刘阮入天台图香筒明代制品,1966年在上海市宝山县朱守城夫妇墓(万历年间)中出土,现为上海市博物馆收藏。筒身细高,高16.5厘米,直径3.6厘米。盖、底均以紫檀木制成,外壁刻蟠螭纹、内壁中心有一小孔,以便插入线香,使用时,香烟可从镂空处逸出。筒身装饰取自著名的古代小说,表现刘阮入天台的故事: 东汉初,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十多天后,为两美貌女郎邀至家中,殷勤款待,对奕作乐。半年多后,刘阮苦求得归,抵家方知,人间已过七世,到了东晋,没过多久,二人出走,不知去向。筒身装饰截取的是刘、阮在天台山的幸福生活: 一男一女纹枰对奕,另一男子居中观局; 棋局左边苍松奇石间,有洞门半开,门前一女子执扇俯视鹤鹿,门上匾额篆刻阳文“天台” 二字。筒上还有阴文 “朱缨”款和 “小松” 方印。此筒构图细密紧凑、人物生动传神,气氛安适清幽,刻工精妙圆熟,是明代竹刻中的无上神品。此筒的特别之处还在于,画面上的人物眸子和棋子均以深色角质物嵌成,当为犀角,已知的竹刻嵌角仅此一例。 竹刻刘阮入天台图香筒 作者朱缨,字清甫,号小松,工书善画,而以竹刻著称于世,他生活在明晚期的江苏嘉定,与其父朱鹤(字子鸣,号松邻),其子朱稚征(号三松)并称“三朱”,是明代嘉定竹刻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以呈高浮雕、圆雕效果的深刻见长,这对后代影响很大。三朱之后,嘉定竹刻人材辈出,长期成为这门艺术的制作中心。 ☚ 象牙丝编纨扇 竹刻八仙笔筒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