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仁人’節
陳新安曰:‘仁人,指如伯夷、太公者而言。前篇以為大老,此以為仁人,彼以齒言,此以德言。’竊意:彼言民無不歸,而以父老之倡子弟言,則曰大老;此言王澤之深,而以天下之無求者亦動處言,則曰仁人。
‘善養老’節
吴蓀右曰:‘在上不煩頒賜之勞,在下自有仰事之備,所以為善也。見得文王養老不過制田里、教樹畜、導妻子,使養其老如此而已,明其易行也。’竊意:二老之謂文王善養者,本不以其易行對,孟子亦何嘗以易行為善耶?文王之所以為善者,只在不以小惠而以大體上,不為驩虞而以皥皥上。為其不如此,則惠澤反有不能遠大者,故不以頒賜之勞而必以田里之類,文王所以為善也。為此之際,實是倍難,而蓀右以為易行,只坐未識王法真際故耳。
此章發意,專在王政所以能至感仁人而化無不洽者,只以其廣敬博愛之至要不煩耳。此豈非上章所樂所性者所及,而天德所以自成個王道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