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1_400道則高矣美矣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1_400道則高矣美矣章

【道則高矣美矣章】

引而不發,躍如止能者從之。
語類 ‘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下三字屬君子。言雖引而不發,而其言意中躍躍然會動,如所謂‘活潑潑地’也。。○問:‘謂“君子之射,引而不發,以待彀與的之相偶。心欲必中,故躍如也”。此説如何?’曰:‘范氏此説最好笑!豈有君子之射常引而不發者乎!只管引而不發,卻成甚射也!“引而不發”之語,只緣上文説射,故有此語。只是言君子之教人,但開其端以示人而已,其中自有個躍如底道理。學者須是識得這個道理,方知君子教人為甚忠。故下(云)〔文〕[1]“中道而立,能者從之”。’去僞。○存疑 ‘中道而立’者。此道若極乎高遠而人為難求,則太過,太過非中也;若流於卑近而人為易求,則是不及,不及亦非中也。既不極於高遠而難求,亦不流於卑近而易求,無過不及,所以謂之中也。學者若過用其心而求之於高遠,如所謂索隱行怪者焉,則道不在於高遠,非過用其心者之所可從也;若不用其心而求之於卑近,如所謂卑之無甚高論者焉,則道不在卑近,非不用其心之所可從也,是皆不謂之能也。惟不求之高遠,不求之卑近,就中道而求之,始謂之能而道,於是乎得矣,故能者從之。○增訂 吴因之曰:‘“中道而立”只是論教法,不是論道體。’○翼注 立字極有味,是個決不可遷就之意,正與下從字相應。譬如君子在中路站立,聽那能者跟上我來,我不去遷就他。又曰‘能者從之’,言外便見不能者,亦未如之何矣。
授以學之之法,不告以得之之妙。
蒙引 得之之妙,如曾子所得之‘一貫’,顔子所得之‘卓爾’。○授以學之之法,如孔子之‘博文約禮’,三千之徒,均此教也。若顔氏曾氏之傳,獨得其宗,則所謂‘能者從之’也。○得之之妙,不外乎學之之法而得之,而其所以得之,只在深造之以道。學者但當致力於其所學之法,而得之之妙,則無所容其力也。力到功深,則自然心領神會。○‘君子引而不發’,大注曰‘但授以學之之法,而不告以得之之妙’,小注曰‘雖啓其端,而不竟其説’,二説似不同,蓋既授以學之之法,則非只是啓其端而已。如博文約禮、三綱領、八條目之教,豈但有啓其端而不竟其説之理!夫子曰‘誨人不倦’,又曰‘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尤見其不然也。然則當細認大注之意,而不可以小注混之矣。或曰:‘啓其端,猶舉一隅云爾,未可非也。’曰:‘律以大注,則所謂三隅者,非得之之妙也。況舉一隅之云,與上文“不憤不啓,不悱不發”,同是説有受教之地,固居所受之前。而所謂復者,則又可見其終無不覺之説也。’○存疑 得之之妙不告之非不告也,不可告也。何也?下學可以言傳,上達必由心悟,故不可告也。然雖不告,而其所以真知得、真行得者,已躍如而見於前矣。
道有定體止默不能藏。
蒙引 此章孟子之言,總是言教有成法。而其所以教有成法者,以其道有定體也;惟道有定體,故教有成法。卑不可抗,高不可貶者,道有定體也;語不能顯,默不能藏者,教有成法也。亦惟其卑不可抗,高不可貶,故語不能顯,默不能藏。胡氏陳氏所分貼俱難從。

☚ 11_399君子所以教者五章   11_401天下有道章 ☛
0000268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