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問師與商也章】
師也過,商也不及。
精義 伊川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於聖人中道,師只是過於厚些,商只是不及些。然過則漸至於兼愛,不及則便至於為我,其原同出於儒者,其末遂至於楊墨。’又曰:‘師商過不及,其弊為楊墨。失之毫釐,謬以千里。’謝侯説同。
或問 ‘楊墨之學,出於師商,信乎?’曰:‘胡氏論之當矣。’胡氏曰:朱則莊周所謂楊子居者,與老聃同時。墨翟又在楊朱之前,宗師大禹,而晏嬰學之者也。以為出於二子,則其考之不詳甚矣。
大全 問:‘師過,商不及,因氣稟之偏而失性情之正。’曰:‘此説甚佳。二子晩年進德。’重見小注。
語類 問:‘過與不及處,莫只是二子知見上欠工夫?’曰‘也不獨知見上欠,只二子合下資質是這模樣’云云。以下見小注。○賀孫。○問:‘伊川〔謂〕[1]師商過不及,其弊為楊墨。’曰:‘不似楊墨。墨氏之學,萌蘖已久,晏子時已有之矣。師商之過不及,與兼愛、為我不關事。’必大。
曾子、子夏不同。
語類 問:‘“參也竟以魯得之”,魯,卻似有不及之意。然曾參雖魯,而規模志向自大,所以終得傳夫子之道。子夏合下淺狹,而不能窮究道體之大全,所以終於不及。’曰:‘魯,自與不及不相似。魯是質樸渾厚意思,只是鈍;不及底,恰似一個物事欠了些子。’賀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