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5_025泰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5_025泰伯

【泰伯】

泰伯其可謂至德’章
三讓,二則以‘不立、逃之、文身’為言。集注、或問語類則只作‘固讓’之意。小注則謂古公‘將卒,令季歷讓國於泰伯,而三讓不受’。二之説朱子不從,而小注説亦未然。蓋泰伯之讓,早在於逃之之日也。
集注曰‘以泰伯之德,當之際,固(是)〔足〕以朝諸侯、有天下’。而或問則卻以謝氏‘其德亦可以朝諸侯、有天下’云者為不是,此當從集注也。蓋太王之立王季,只以泰伯之不從,而非以泰伯之德不足以朝諸侯、有天下也。
或問謂不赴、毁傷‘不為不孝’,此與吴越春秋古公卒,泰伯仲雍歸,赴喪畢,還’云者不同。
‘以天下讓’,只謂有,則當有天下故也,固不論德之如何。而虚齋以‘人翕然歸之,遂成吴國。使其襲邦而為之,豈不足以有天下’為言?以此為‘以天下讓’之義推之,過矣。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章
此章之義有三説:‘動、正、出’時,須‘遠暴慢、近信、遠鄙倍’者,即集注之説也;平日莊敬、誠實、涵養,則‘動、正、出’自能‘遠暴慢、近信、遠鄙倍’者,即程子之説,集注舊本之説也。語類所載,此兩義雜出,當細辨看也。至於上蔡之以‘動、正、出’為工夫,龜山之以‘暴慢、信、鄙倍’為人之施己,則朱子已辨之矣。
章句‘操、存’二字,非必以‘動、正、出’之前言也。‘動、正、出’時能如此者,亦是操存也。蓋察其暴慢、不信、鄙倍而遠之、近之者,即省察而遠之、近之,則操存自在其中也。陳新安以下之分屬於動静者,非是。陳氏則以上三句為操存,殊不知上三句只是地頭,無工夫之可言也。仁山亦言‘動、正、出’之間即存養地頭,即説之意也。
‘以能問於不能’章
‘嘗從事於斯’云者,固是據顔子之已能而言也,非謂顔子着力於此也。然以或問所論洪氏説看,則雖着力如此,亦無不可,而朱子謂‘若是着力’,‘不幾於詐乎’,此恐非定論。此正學者之所可學處,而非着力不能,則何可概以其着力而為之詐乎?
‘可以託六尺之孤’章
‘寄百里之命’,吕氏謂‘為諸侯’,謝氏謂‘無流離餓莩之患’,此以‘命’字為民命也。然此與集注之説不同。集注則只作‘攝國政’,作攝國政,則‘命’只是‘命令’之‘命’也。或問則不及辨此矣。
‘狂而不直’章
語類曰:‘狂,恐不可以進取之狂當之。欲目〔之〕以輕率,可否?’曰:‘此“狂”字固卑下,然亦有進取意思。’然則之以‘進取’言‘狂’,之以‘肆’言‘狂’,俱無不可。但此‘狂’字,以‘侗’與‘倥倥’對,則是病痛意多,而與‘狂簡’之‘狂’有少異,直以‘進取’釋之,有未精。
‘巍巍乎’章
此非以得天下為言,如或問説。然其必以言者,蓋以以匹夫得天下故也。語類所謂‘舉他身上〔一件〕[1]切底事言之’者,此意也。今主或問,謂非以得天下為言,而直抹殺此意,則非矣。
固為天下憂勤,而以為天下憂勤為不與之事。如晩村説,則不可。此只是不以勢位為樂之意,以憂勤解者直是外來義理。
‘大哉之為君’章
曰德,則是總括之名。曰成功、文章,則是其發見呈露者。雖下‘發見呈露’字,亦非直是體用之謂。此如總言天,則曰天之德。此‘德’字内,四時之功、日月之文莫不在焉。而指其發見呈露處,則獨以‘四時之功、日月之文’言,可也。新安説不至為非。
曰德,則固包得四時、日月,而其實,天之事無外於四時、日月耳。以‘成功、文章’為指其德之一二,如虚齋稼書説,非是。
有臣五人’章
以五人、十人之數為盛衰,則‘之際,於斯為盛’,似謂之才盛於之際。然謂以‘五’與‘十’而謂之才盛於之際,非其實。且‘於斯’二字文義決不如此。語類曰:‘若從元注説,則是“亂臣十人”,卻多於前,於今為盛。卻是臣五人,不得如後來盛!’蓋元注則以“於斯為盛”作盛於。元注即或問所謂孔氏説也。五人、十人只是偶然提舉耳,非有以‘五’與‘十’較其盛衰之意,則雖是五人,亦不為不盛於十人也。然則孔子説時如此説,未為與‘於斯為盛’相戾矣。而林次崖謂‘“有臣五人”一句為門人所着’,小都梁説亦然,過矣。

☚ 05_024述而   05_026子罕 ☛
0000076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2:5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