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04_133公冶長第五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04_133公冶長第五

【公冶長第五】

凡二十七章。
〇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公冶長南容之事,非果有如或人所謂者。程子以為‘年之長幼、時之先後皆(未)〔不〕可知’,可謂得矣。然厚兄薄己,常理之所然,此固不係於避嫌。聖人不應以己之女才,而必求配其才,兄之女不才,而必求配其不才,用是以為至公也。又謂‘凡人避嫌者,皆内不足’,‘賢者且不為,況聖人乎’,此又恐未得為至論。夫行不由臬,嫌於尊卑也;援受不親,嫌於男女也。經訓所載别嫌遠疑之道不一其端,豈可自謂□公而徑行不顧也?今有無燭而夜入嫂室者,曰避嫌非賢者事,則何如也?
子貢問曰:‘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子貢之問,既未有以明其為一時之言,則直以兩章相比之故,而遂謂其見孔子子賤而以己為問,恐未可也。況子賤之賢不及子貢,彼為不器,而此顧未至於不器,尤未敢信也。‘君子不器’雖夫子所嘗云,亦各一時之言耳,豈可以上下兩章有曰君子、曰器,而便完作等級説也?
〇或曰:‘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注以‘禦’為‘猶應答’,恐未安。禦,拒也。佞人恃其利口,飾非以拒人,所以數見憎於人也。
〇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説。
‘斯’謂仕。夫子使仕,自言己之才其可仕而勝其任者未能自信。蓋其内不自欺,外無所慕,誠篤如此,故夫子説之。○注謂:‘斯,指此理而言。〔信〕,謂真知其如此,而無毫髮之疑也。’夫於天下事物之理無毫髮之疑者是聖人之事,恐非之所能及,遽以此自期,不亦過乎?聖人不應徒喜其大言以長虚僞也。程子亦謂‘漆雕開已見大意’,與曾點並稱,蓋以二子皆知先内而後外,為見聖門為學大意故也。
〇子謂子貢曰:‘女與也孰愈?’對曰:‘也何敢望也聞一以知十,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
胡氏謂‘子貢方入,夫子問,以觀其自知之如何’,又謂‘此其所以終聞性與天道’,恐不宜牽合湊定之如此。先儒於論語中為説甚多,類此皆未安。若非於理十分無疑,不如只明所言之義,使其意味綽然,何必徒侈辭説以悦人目也。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也,非爾所及也。’
子貢此言正是恕耳,非為仁也。兩先生皆以此為仁,竊所未喻。‘我不欲人之加諸我,吾亦欲無加諸人’,‘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雖文有少異,而意則實同,皆推己及人之事也,又豈可以此為非恕也。朱子又謂:‘此仁者之事,不待勉强。’夫亦‘欲無’云者,非勉强而何?又謂:‘無者自然而然,勿者禁止之謂,此所以為仁恕之别。’‘無’固為自然而然矣,‘欲無’亦豈可謂自然而然乎?‘欲無’之與‘勿’,其義之異,愚不敢知也。恐此但以子貢之賢豈不能及恕,唯未及於仁耳,遂斷以為仁。然恕未可易而言,能恕斯為仁矣。故子貢問仁,子曰:‘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之所問在仁,而夫子之所教在恕,則子貢之未能盡乎恕亦可見矣。而其言欲以此自許,故夫子退之,使知反己而自省也。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竊嘗有所深疑者。子貢言‘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朱子釋之曰:‘性者,人所受之天理;天道者,天理自然之本體,其實一理也。’‘夫子罕言之,而學者有不得聞〔者〕。蓋聖門教不躐等(也)。’由是觀之,則理之全體固深遠難知,故三千之徒得聞者無幾。今為初學入德之説,而論格致之方曰:‘一朝豁然貫通,則衆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然後意可得而誠,心可得而正。’夫誠意正心固初學之所急就,此一物理若未明,知有未至,則意不可得誠,心不可得正;格致之功誠不容少忽,若其一貫萬理,物之精粗,心之體用,無毫髮之未盡者,又豈初學之所可得而能也?待此功到,然後求其得意誠、心正,則學者將有至死而不得一事之誠其意、正其心者,又恐無此事。然則補亡一章,無亦與此章所云其意相反,而徒未免為躐等之歸歟!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敏,注謂‘性敏’,似以敏悟為義。論語中言敏者甚多,未嘗有此義,皆作勤敏之義,恐此亦謂勤敏好學。其‘不恥下問’,亦敏而好學之故耳。
〇子謂子産:‘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吴氏之意非以文仲賢於子産,蓋為‘以一言蓋一人’者發耳。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多思者善疑而患不斷,私意撓之也。聖人豈不貴思,而必曰‘再,斯可矣’,其旨深矣。
〇子曰:‘寗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朱子成公失國,武子盡心竭力,不避艱險,皆智巧之士所不肯為。聖人豈以盡心其君不避艱險為愚而不可及耶?武子雖有此事,而夫子之所稱者恐意不如此。程子曰:‘邦無道能沉晦以免患,故曰不可及也。’斯為得之矣。
〇子在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譬如布帛之能成章矣,而不知裁正以求合乎度而適其用,是以欲歸而正之也。
〇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言二子之於人,雖以舊嘗為惡而所深疾者,及其能改過遷善,則其好之也若素未嘗為惡者。此所謂不念舊惡如二子者,可謂真得好惡之正,於此見其存心之至公也。
顔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顔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朱子説伐善施勞,其義既無甚異,而訓‘施’為‘張大’,亦似費力,恐不如程子説。然此但言不矜己之所自能,不加人以所不堪,所謂知同於人。及‘非己所欲’,是尋索推究之辭,顔子之言本不見其有此意耳。

☚ 04_132里仁第四   04_134雍也第六 ☛
0000069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2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