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題 解】大學讀書記作者尹(一六一七—一六八〇),字希仲,號白湖、夏軒,本貫南原。師從李元翼、吴允謙,薦為才學和行誼,歷任世子侍講院諮議、工曹佐郎、吏曹參議、同副承旨、漢城府右尹、大司憲、右參贊、右贊成,官至工曹和吏曹判書,被追贈為領議政。與宋時烈發生過禮訟,失敗後被當作‘斯文亂賊’,在一六八〇年(肅宗六年)‘庚申大黜陟’時被流配到甲山,受許堅獄事牽連被賜死。著作有中庸大學解説、論語注解、孟子源安針砭、周易詩傳尚書洪範説、禮記家語孝經注解、尊堯録等。尹作為南人的代表學者,晚年時確立了在學問上的獨創性。他對中庸、大學、孝經等經典的獨特解説和對章句注釋的修訂震動了當時學界。尹公開否定朱子學的絶對權威,創立了古證學派,即漢學派(十七世紀後半期朝鮮士宦階層中的進步學者為反對正統的朱子經傳注解,提倡中國漢朝古注,而以托古的方式在朱子學外探求真理的學派)。主張世界起源於物質的氣,認為‘氣之始’生‘太極’,‘太極’又生‘陰陽’、‘兩儀’,‘陰陽’、‘兩儀’形成天地萬物,明確指出‘太極為氣’,在朝鮮哲學史上第一次用‘氣’解釋‘太極’。尹以‘氣’解釋‘心、性、情’,認為‘心者,氣之構形也’,‘心性者,亦氣之交於形也’,‘情者,心交於物者也’,認為人的意識或心理感情發生於氣,形成於接觸客觀事物。代表作四端七情人心道心説批判折衷了退溪、栗谷的理氣説,用氣的聚散來説明‘人心’、‘道心’、‘四端’、‘七情’,反對朱子學所謂‘四端’是天賦道德之論,認為‘仁義禮智’雖受肉體欲望的障礙,但理性修養,任何人都能具備這種道德品質,開闢重新詮釋‘四端’、‘七情’之機,為當時還没有定論的心性説開闢了新的方向。尹認為三綱五常是絶對的,任何人都必須遵守。尹反對迷信朱子,探求真理的努力引領啓發了當時的學風轉變,對實學思想的形成産生了直接影響。大學讀書記包括大學古本别録、大學全篇大旨按説和大學後説三篇,多駁朱説,時有己見,修訂了章句注釋,當時在學界掀起很大風波,收録於白湖全書讀書記中。(洪順錫)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