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鸟类
鸟类是长白山脊椎动物中种数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类动物,计有277种另11亚种。分隶属于18目48科。其中夏候鸟148种,冬候鸟12种,旅鸟65种,留鸟52种。
潜鸟目。本目在长白山仅有潜鸟科一种,即黑喉潜鸟。是一种主要生活于海岸地带的较大型水鸟。
䴙䖚目。本目在长白山仅分布䴙䖚科4种:小䴙䖚、黑颈䴙䖚、凤头䴙䖚和赤颈䴙䖚,全是一些类似野鸭的水鸟。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泊、水库和泡沼中。其中以凤头䴙䖚数量较大,其次是小䴙䖚和黑颈䴙䖚,赤颈䴙䖚数量稀少。
鹈形目。本目在长白山仅有鸬鹚科1种。鸬鹚是一种以鱼为生的较大型水鸟。春来秋去,在长白山繁殖。夏候鸟。主要分布在头道白河、二道白河等河流中。
鹳形目。本目在长白山分布有鹭科、鹳科、鹮科3科15种。其中鹭科有11种:苍鹭、草鹭、绿鹭、池鹭、牛背鹭、大白鹭、黄嘴白鹭、夜鹭、黄斑苇䖚、紫背苇、大麻。鹳科有白鹳、黑鹳两种。琵鹭属有白琵鹭和黑脸琵鹭两种。该目鸟类在长白山全为涉禽、候鸟。主要分布在低山江河沿和湖沼岸边。其中以苍鹭较为常见。其次为黑鹳、大麻、草鹭、紫背苇。白琵鹭和黑脸琵鹭数量稀少。
雁形目。仅有一科,即鸭科,计20种:鸿雁、大天鹅、小天鹅、针尾鸭、绿翅鸭、花脸鸭、罗纹鸭、绿头鸭、斑嘴鸭、赤膀鸭、赤颈鸭、白眉鸭、琵嘴鸭、红头潜鸭、青头潜鸭、凤头潜鸭、鸳鸯、斑头秋沙鸭、中华秋沙鸭,普通秋沙鸭,全为游禽,候鸟。广泛分布于长白山各水域中。其中以斑嘴鸭、绿头鸭、鸳鸯、凤头潜鸭较为常见。
隼形目。本目在长白山有两科:鹰科、隼科。鹰科有蜂鹰、鸢、苍鹰、雀鹰、松雀鹰、大𫜳、普通𫜳、毛脚𫜳、灰脸𫜳鹰、金𫜸、白肩𫜸、乌𫜸、秃鹫、白尾鹞、鹊鹞、白头鹞、鹗等17种;隼科有游隼、燕隼、灰背隼、红脚隼、黄爪隼、红隼等6种。该目鸟类全是以动物性食物为食的猛禽。其中鹗主要以鱼类为食。数量主要以鸢、苍鹰、普通𫜳、松雀鹰、雀鹰、白尾鹞和鹊鹞较为常见。
鸡形目。该目在长白山有两科:松鸡科和雉科。松鸡科有黑琴鸡和花尾榛鸡两种。雉科有斑翅山鹑、鹌鹑和雉鸡3种。主要为留鸟,仅鹌鹑有部分个体迁徙。数量以花尾榛鸡和雉鸡较多。
鹤形目。本目在长白山分布有三趾鹑科、鹤科、秧鸡科等3科12种。其中三趾鹑科1种:黄脚三趾鸡;鹤科3种:灰鹤、丹顶鹤、蓑羽鹤;秧鸡科8种:普通秧鸡、小田鸡、红胸田鸡、斑胁田鸡、花田鸡、董鸡、黑水鸡、骨顶鸡。其中三趾鹑科为陆栖鸟类,个体最小。鹤科为涉禽,个体最大;秧鸡科涉禽游禽均有,个体中等。数量以黑水鸡、骨顶鸡、斑胁田鸡较多。
鸻形目。本目在长白山有4种:蛎鹬科、鸻科、鹜科、燕鸻科。蛎鹬科仅1种:蛎鹬。鸻科有7种:凤头麦鸡、灰头麦鸡、灰斑鸻、剑鸻、金眶鸻、环颈鸻、蒙古沙鸻。鹬科有18种: 中杓鹬、鹤鹬、红脚鹬、泽鹬、青脚鹬、白腰草鹬、林鹬、矶鹬、灰鹬、孤沙锥、针尾沙锥、大沙锥、扇尾沙锥、丘鹬、细嘴滨鹬、乌脚滨鹬、黑腹滨鹬,弯嘴滨鹬。燕鸻科仅普通燕鸻1种。该目几乎全为涉禽,候鸟。数量以凤头麦鸡、金眶鸻、矶鹬、白腰草鹬、扇尾沙锥和针尾沙锥较多。
鸥形目。该目在长白山仅有鸥科7种:黑尾鸥、海鸥、灰背鸥、红嘴鸥、白翅浮鸥、普通燕鸥、白额燕鸥。主要分布在湖泊、苇塘、水库和江河中,以红嘴鸥、白翅浮鸥和普通燕鸥数量较多。候鸟,游禽。
鸽形目。本目在长白山分布有沙鸡科和鸠鸽科2科。其中沙鸡科仅毛腿沙鸡1种;鸠鸽科有岩鸽、原鸽、山斑鸠和灰斑鸠4种。沙鸡科多为草原荒漠鸟类;鸠鸽科主要为山林鸟类。数量以山斑鸠较多。
鹃形目。本目在长白山仅有杜鹃科5种:棕腹杜鹃、四声杜鹃、大杜鹃、中杜鹃、小杜鹃。是长白山重要食虫鸟类,全为夏候鸟。其中以四声杜鹃和大杜鹃数量较多。主要分布在长白山1 300米以下的混交林和阔叶林中。棕腹杜鹃和中杜鹃分布在1 400米以上地带。
鸮形目。本目在长白山仅分布有鸱鸮科9种:红角鸮、领角鸮、𫜸鸮、褐鱼鸮、鹰鸮、长尾林鸮、乌林鸮、长耳鸮、短耳鸮,全系猛禽,多以森林鼠类为食。数量以长尾林鸮、鹰鸮、红角鸮较多。多为留鸟。
夜鹰目。本目在长白山仅有1科1种。就是夜鹰科的普通夜鹰。别名又叫“贴树皮”。这是一种很奇特的鸟类,嘴大而阔,上体灰褐色,下腹有黑褐色和灰白色虫蚀状细斑,下喉侧各一大型白斑。主要生活在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阔叶林中。白天多匿居于密林深处,黄昏和夜晚才出来活动。产卵于裸露的地上。以昆虫为食。夏候鸟。
雨燕目。本目在长白山有2科2种: 白喉针尾雨燕和白腰雨燕。均系夏候鸟。其中白腰雨燕主要分布在1 700米以上的山地苔原地带。喜群居,在岩石缝中营巢。针尾雨燕数量比白腰雨燕为少,分布高度亦较低。
佛法僧目。本目在长白山有3科5种。其中翠鸟科3种:普通翠鸟、赤翡翠、蓝翡翠;佛法僧科1种:三宝鸟。戴胜科1种:戴胜。翠鸟科3种多为水边鸟类。在长白山主要分布在1000米以下的河谷沿岸,尤以林中河谷较常见。佛法僧科1种系林缘树栖鸟类,主要栖居在1 000米以下的林边高大乔木树上。戴胜科1种,亦多生活在林缘和低山丘陵地带,分布高度亦不高。全为夏候鸟。
形目。本目在长白山仅有啄木鸟科9种。它们是:蚁、黑枕绿啄木鸟、黑啄木鸟、斑啄木鸟、白背啄木鸟、小斑啄木鸟、星头啄木鸟、小星头啄木鸟、三趾啄木鸟。该目除蚁为夏候鸟外,其余全系留鸟,分布广,数量大。其中尤以白背啄木鸟和斑啄木鸟数量多,较常见。黑啄木鸟个体最大,外形像乌鸦但较乌鸦稍小,嘴强而直,呈凿状,头顶有红斑,均与乌鸦有别。白背啄木鸟和斑啄木鸟外形和大小均相似,但白背啄木鸟下体有纵纹,斑啄木鸟下体无纵纹,小斑啄木鸟、星头啄木鸟和小星头啄木鸟都呈黑白斑驳状,外形和斑啄木鸟相似,但个体显著为小;黑枕绿啄木鸟体呈绿色,三趾啄木鸟仅三趾。
雀形目。这是长白山鸟类中最大的一目,计有19科126种。其中百灵科3种:短趾沙百灵、小沙百灵、云雀。燕科4种;灰沙燕、家燕、金腰燕、毛脚燕。鹡鸰科8种:山鹡鸰、黄鹡鸰、灰鹡鸰、白鹡鸰、田鹨、树鹨、红喉鹨、水鹨。山椒鸟科1种:灰山椒鸟。太平鸟科2种:太平鸟和小太平鸟。伯劳科5种:虎纹伯劳、牛头伯劳、红尾伯劳、灰伯劳、楔尾伯劳。黄鹂科1种:黑枕黄鹂。椋鸟科2种:北椋鸟、灰椋鸟。鸦科8种:松鸦、灰喜鹊、喜鹊、星鸦、秃鼻乌鸦、寒鸦、大嘴乌鸦、小嘴乌鸦。河乌科1种:褐河乌。鹪鹩科1种:鹪鹩。岩鹨科2种:领岩鹨、棕眉山岩鹨。鹟科鵣亚科16种:红尾歌鸲、红点颏、蓝点颏、蓝歌鸲、红胁蓝尾鸲、北红尾鸲、黑喉石䳭、沙䳭、穗䳭、蓝头矶䳭、蓝矶鵣、白眉地鵣、虎斑地鵣、灰背鵣、白腹鵣、斑鵣。画眉亚科2种:棕头鸦雀、山郿。莺亚科20种:鳞头树莺,短翅树莺,斑胸短翅莺、小蝗莺、北蝗莺、矛斑蝗莺、苍眉蝗莺、大苇莺、黑眉苇莺、稻田苇莺、芦莺、褐柳莺、巨嘴柳莺、黄眉柳莺、黄腰柳莺、极北柳莺、暗绿柳莺、灰脚柳莺、冕柳莺、戴菊莺。鹟亚科8种:白眉(姬)鹟、鸲(姬)鹟、白腹蓝(姬)鹟、乌鹟、斑胸鹟、北灰鹟、寿带。山雀科5种: 大山雀、煤山雀、沼泽山雀、褐头山雀、银喉长尾山雀。鳾科2种: 黑头鳾、普通鳾。旋木雀科1种: 旋木雀。绣眼鸟科1种: 红胁绣眼鸟。文鸟科1种: 麻雀。雀科32种: 燕雀、金翅雀、黄雀、白腰朱顶雀、北岭雀、朱雀、北朱雀、红交嘴雀、白翅交嘴雀、长尾雀、灰腹灰雀、红腹灰雀、黑头蜡嘴雀、黑尾蜡嘴雀、锡嘴雀、白头鹀、栗鹀、黄胸鹀、黄喉鹀、灰头鹀、三道眉草鹀、栗斑腹鹀、赤胸鹀、田鹀、小鹀、黄眉鹀、白眉鹀、红颈苇鹀、苇鹀、芦鹀、铁爪鹀、雪鹀。该目鸟类多为山林益鸟,以鸣禽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