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礼县盐官牲畜市场
礼县盐官的骡马交易历史悠久,牲畜市场经久不衰,是和盐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关系。据《西和县志》记载,在西周中期,盐官一带,好马及畜,善养息之。到三国时,因“盐官城内卤池,广阔十余丈,池水浩瀚,色碧味咸,四时不涸不溢,饮马于此,立见肥壮”。盐官产盐,制盐业的发展,带动了大牲畜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1949年以后,这个牲畜市场很快复兴,公社化以后,因不允许贩卖和牲畜上市交易,市场关闭了很长时间。1980年恢复以后三易其地,最后才固定在南河坝占地26 668平方米的新市场内。市场位于西汉水的北面,天礼公路横穿其境,交通便利,史有“秦陇要冲”之称,西去20余公里便到礼县城,可直通武都,东达天水, 西南经西和县可到成县。
该市场为二、五、八的集日,上市的大牲畜有骡、马、牛、驴,这些牲畜主要来自本省陇南地区各县和西藏、青海、宁夏、陕西、四川等省区。常有山东、河南、河北、新疆、浙江等省区的40多个县客商来此进行牲畜交易活动,每集成交额18万多元,每月约有640多头(匹)大牲畜成交后流向华东、华南、华北各地。1980年以来,累计成交骡13 100匹,马13 400匹,牛9 700头,驴万余头, 累计成交额1 89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