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浅海生物
(1)浅海底栖生物。据广西1985年海岸带调查资料,广西浅海底栖生物量平均为73.38克/立方米,高生物量的区域有两个:一为铁山港为669.96克/立方米;一为龙门港口为1974.37克/立方米。生物组成中以软体动物为多,占73.18%;棘皮动物占13.5%;甲壳类占4.42%;多毛类占2.09%。生物种类有600多种,其中鱼类70种,占11.7%;多毛类150多种,占25%;软体动物160种,占26%;甲壳类130种,占21%;棘皮动物约50种,占8%。
(2)浅海浮游生物。广西浅海浮游植物以硅藻和甲藻为主,月平均生物量以4月最高为3341×104/立方米,10月为953×104/立方米,密度较大的海区为安铺港口附近,咸田至营盘近岸、龙门港附近。浮游动物生物量平均为147.66毫克/立方米。
其种类:桡足类占36.34%;浮游幼虫占30.70%;其他类型占32.96%。绝大部分浮游动物是经济虾类的饵料,还有供人类食用的水母类,其中海蜇产量较大。
(3)浅海重要经济动物。沿海浅海经济动物中,最重要的是虾类、鱼类、珍珠、海参和珍稀动物海牛。浅海经济虾类有43种,其中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是长毛对虾、墨吉对虾、日本对虾、刀额对虾、周氏新对虾、中华管鞭虾、宽沟对虾、短沟对虾、斑节对虾、中型新对虾、近缘新对虾、亨氏仿对虾等。其中产量最大的是长毛对虾,也是广西虾类养殖中的主要品种。广西浅海主要虾场在沙田至东兴沿岸水深20米以内的海区。区内包括白龙尾虾场、企沙虾场、大红排虾场、三浪湾虾场、沙窝底虾场、白虎头虾场、营盘虾场、沙田虾场、草潭外虾场和水深20米以外的斜阳岛虾场等。
广西沿岸浅海均出产珍珠贝。据史料记载,广西天然珍珠采捕已有1700多年历史,所产珍珠称为“南珠”。广西珍珠贝主要产地是合浦县的营盘附近,被称为“南珠之乡”。
广西沿海浅海主要产锯缘青蟹,其产品大部分供出口。主要分布于内陆江及入海口的附近港湾,其中以钦州湾为最主要之产地。
据历年捕捞记录,广西浅海捕到的经济鱼类有兰圆鲹、二长棘鲷、蛇鲻、断斑石鲈、真鲷、马交、青鳞、鰶鱼、海鳗、金色小沙丁鱼、脂眼鲱、台鱼、水公鱼、海鲶等30多种,以及鱿鱼、墨鱼和章鱼等头足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