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戏剧
在河北曾经流行和正在流行的剧种,有30多个,其中,河北土生土长的有26个。河北最古老的剧种,首推北昆和高腔。
河北梆子,也叫京梆子、秦腔和山陕梆子。流行于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及东北三省,山东、河南亦有部分地区流行。音调高昂激越,并表现慷慨悲壮情绪。属板腔体,主奏乐器为板胡及笛子。传统剧目有500余出,《金水桥》、《杜十娘》、《蝴蝶杯》、《教子》等影响较大。
评剧,系在滦县一带的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吸收京、梆及皮影等音乐和表演形成的。早期称平腔梆子或蹦蹦。1912年成兆才、月明珠等在唐山演出 《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王少安赶船》等影响极大。新中国成立后小白玉霜、新凤霞、韩少云等都深为群众喜爱。《刘巧儿》、《小女婿》、《秦香莲》等已成为全国性剧目,评剧也成为全国性大剧种。
另外老调、丝弦、哈哈腔、平调、落子、乱弹、西调、四股弦、淮调等亦流行于某一地区。惟1959年所产生的唐剧,以其新颖优美的唱腔,细腻质朴的表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1995年,唐山市唐剧团的唐剧 《乡里乡亲》获中宣部第四届 “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