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干鲜果品和蔬菜
(1)干鲜果品。果品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购销价格放开最早的一类。十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果品消费量大增,刺激了果品的大发展。因此,尽管生产投入大幅度上涨,但产量提高和价格的不断上涨,农民种植水果的经济效益也成倍增长。近几年,由于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果品的品种、质量等在消费结构上发生了变化,再加上原有一些品种质量下降等原因,水果价值趋于稳定,亩收益增幅不大。
亩生产成本: 鲜果 (苹果、鸭梨)每亩成本1996年755.66元,比1985年206.16元上升2.67倍; 干果(核桃、栗子、大枣) 1996年145.52元,比1985年31.87元上升3.57倍。
亩收益: 从成本资料看,尽管干鲜果产量有升有降,但因市场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干鲜果收益仍是增长的。鲜果1996年1 128.78元,比1990年885.01元增长27.54%; 比1985年714.26元增长58.03%; 干果 1996年448.90元,比 1990年 179.40元增长50.22%; 比1985年89.86元增长4倍。从种植业品种之间的比较效益看,水果是最高的,1996年一亩鲜果的纯收益分别是干果、粮食、油料、棉花的2.51倍、4.52倍、9.94倍、13.23倍。
50千克出售价格: 干鲜果品平均1996年295.19元,比1985年47.20元提高5.25倍,平均每年递增18.13%。
(2)蔬菜。蔬菜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其价格按照权限一直由各市管理,80年代后期放开,实行市场调节。由于蔬菜生产投入增加,市郊菜田面积减少,居民需求量增加等原因,蔬菜的价格上升幅度较大。实行 “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以来,为保证城市蔬菜供应,增加了远郊和外县的菜田面积,加上外地菜的大量调入,使蔬菜价格保持了基本稳定。从汇总的主要品种20多年的成本收益资料变化情况看,生产成本、亩产量、亩收益及50千克出售价格都是大幅度上升的。
亩生产成本: 蔬菜 (大白菜、菠菜、韭菜、豆角、茄子、萝卜、西红柿、黄瓜)每亩总成本1996年717.94元,比1985年216.71元上升2.31倍,比1978年132.50元上升4.42倍。
亩纯收益: 蔬菜每亩纯收益1996年1 094.73元,比1985年360.29元增加2.04倍,比1978年31.25元增加34.03倍。蔬菜类的亩收益在种植业中也是比较高的,仅次于干鲜果类,1996年亩收益是粮食的4.38倍、油料的9.64倍、棉花的12.83倍。
每50千克平均出售价格1996年34.39元,比1985年15.08元提高2.28倍,比1978年3.79元提高8.07倍。其中: 大白菜1996年12.23元,比1985年2.59元上涨3.72倍,比1978年1.51元上涨7.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