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外八庙
是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至乾隆四十五年 (1780年)间,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陆续修建的11座寺庙的统称。这些寺庙,是清朝政府为了加强对北部、西部边疆地区的管理,团结蒙古、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旅,以达到“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 的政治目的而建修的。这11个寺庙中,有10座分属8个“下处” (办事机构)管理,又位于避暑山庄之外 (一说因雄居京师之外),所以习惯上称为“外八庙”。其中除普佑寺、广安寺、溥善寺早已废毁,罗汉堂焚于雷火外,尚存有溥仁寺、普宁增、安远庙、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须弥福寿之庙7座。外八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避暑山庄合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1994年又与避暑山庄一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