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制粉工业
青海现代制粉工业起始于1951年。“一五”期间,对全省制粉工业的布局作出了规划:
❶在粮油产销集中、交通方便的地区,商品粮的加工应以机械加工为主;
❷在粮食产销分散、交通不便、具有水利资源的地区,采取民办公助或直接由国家投资等办法,适当改建或新建一批水磨坊,以利就地加工、就地供应。到“六五”末,省内州、县所属面粉厂发展到23个,基本保证了当地城镇人口对面粉的需要量(见表7-4-1)。1951—1985年的35年中,国家共投资1581.8万元,在省内各地建立了不同规模的面粉厂27座,配备了磨粉机130台,共有职工1400多人,占全省粮食职工总数的16.3%。到1985年底,全省面粉年生产能力达到38万吨。1951—1962年的10多年间,省内制粉工业的生产能力集中在西宁市。1963年起,面粉生产能力开始向产粮区扩展,据1965年统计,在全省面粉的总生产能力中,西宁市占89%,州、县占11%。到了1975年,西宁市占63%,州、县占37%。1979年以后,全省面粉生产能力的布局又有了新的变化,州、县占的比重增大,西宁市占的比重相应缩小(见表7-4-2)。
青海省制粉工业的产量,呈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1952年,全省机粉年产量为2940吨,到1965年增至6.96万吨, 比1952年增长了22倍; 到1975年增至13万吨, 比1952年增长了42倍, 比1965年增长了0.85倍; 1979年以后, 全省制粉工业又有了新的发展。据1985年的统计资料, 年产量已达到18万吨, 比1952年增长了59倍, 比1965年增长了1.5倍, 比1975年增长了0.4倍。
表7-4-1 青海省州 (地) 县面粉加工企业分布表
单位: 吨
地区 | 企业名称 | 厂址 | 投产年 | 1985年 产量 |
西宁市 | 大通县粮油加工厂 | 桥头镇 | 1968 | 18 290 |
海东 地区 | 民和县粮油加工厂 乐都县粮油加工厂 互助县粮油加工厂 湟中县粮油加工厂 湟源县粮油加工厂 化隆县粮油加工厂 循化县粮油加工厂 海东地区面粉厂 | 川口镇 碾伯镇 威远镇 鲁沙尔 城 关 巴燕镇 积石镇 平安镇 | 1968 1968 1956 1957 1969 1969 1972 1981 | 1 730 6 870 6 850 5 470 6 460 1 570 1 220 19 530 |
海南 地区 | 海南藏族自治州粮油 公司加工厂 | 恰卜恰 | 1962 | 10 030 |
贵德县粮油加工厂 贵南县粮油加工厂 同德县粮油加工厂 兴海县面粉厂 | 大史家 城 关 城 关 止渴滩 | 1971 1972 1968 1976 | 2 690 1 230 1 310 160 |
海西 地区 | 德令哈市面粉厂 都兰县粮油加工厂 乌兰县面粉厂 | 市 区 察汗乌苏 西里沟 | 1969 1962 1967 | 5 450 710 2 950 |
海北 地区 | 门源县粮油加工厂 祁连县粮油加工厂 海晏县粮油加工厂 刚察县粮油加工厂 | 浩门镇 八 宝 城 关 沙柳河 | 1961 1972 1976 1974 | 3 050 1 670 340 1 840 |
黄南 地区 | 黄南藏族自治州粮油 加工厂 | 隆务镇 | 1965 | 7 160 |
尖扎县面粉厂 | 马克堂 | 1973 | 680 |
注: 其中不含西宁市面粉加工厂。
表7-4-2 青海省1980—1985年面粉生产能力分布表
单位: 吨
年份 | 年末 生产 能力 | 分 布 情 况 |
省 城 | 县 城 | 县城以下 |
生产 能力 | 比重 % | 生产 能力 | 比重 % | 生产 能力 | 比重 % |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 329 880 420 910 428 990 453 750 357 260 372 700 | 93 880 90 250 90 250 90 250 56 800 56 800 | 28 21 21 20 16 15 | 221 930 275 940 284 020 308 780 220 120 234 900 | 67 66 66 68 62 63 | 14 070 54 720 54 720 54 720 80 340 81 000 | 5 13 13 12 12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