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 苏州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 苏州市 1. 苏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太湖东岸。辖常熟、张家港、太仓、昆山、吴江、吴县6市。西周为吴国地。周灵王十二年(前560),吴王诸樊(前560—前548)自梅里(今无锡市东郊)徙都于此。以苏州为中心的吴文化,在中原文化影响下迅速发展。周景王元年(前544),吴公子季札历聘鲁、齐、郑、卫、晋诸国,观周乐于鲁,为中国文化史上著名人物。周敬王六年(前514),吴王阖闾(前514—前496)即位,以孙武为将军,著有兵法十三篇;以伍子胥为谋臣,命其筑大城,周47里,水陆各辟八门,又筑离宫别馆,为游观之乐。晋左思《吴都赋》云:“通门二八”,“水道陆衢”,“造姑苏之高台,临四远而特建”。商业、手工业繁荣,兵器冶铸技术已达很高水平,吴钩越棘称誉当世,有干将、莫邪等铸剑工匠垂名古今。至夫差(前495—前473)之世,苏州仍为大国名都,东南经济、文化中心。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王勾践灭吴,越都一度迁此。周赧王九年(前306),楚灭越,置江东郡。楚考烈王十六年(前247),春申君黄歇请封于吴,“因城故吴墟,以自为都邑”。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即灭楚次年,置吴县,为会稽郡治,亦称吴郡。后十二年,始皇东巡,相传曾至虎丘,发阖闾墓求剑未得。项羽曾随叔项梁避仇吴中,于秦二世元年(前209)以八千人在此起兵抗秦,亦风云际会之地。汉为吴郡。司马迁为著《史记》漫游考察至此,曾登姑苏,望五湖,观光城中,赞曰:“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又云:“吴自阖闾、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春申君列传》、《货殖列传》)。三国属吴,称吴郡,佛教传入,孙权曾为康居僧性康建普济寺。西晋时,士林兴盛,民风淳美,“国税再熟之稻,乡贡八蚕之绵”,“邑屋隆夸,飞甍舛互”,“商贾骈坒,乘时射利”。东晋虎丘一带,颇多豪门贵族别墅和寺院,渐成游览名区和布金胜地,高僧竺道壹、竺道生等曾卓锡虎丘寺隋开皇九年(589),以姑苏山改称苏州,亦称姑苏,为苏州得名之始。大业六年(610),隋炀帝以三国丹徒水道为基础,凿通江南运河,加速了苏州经济文化发展。唐代已是“人稠过扬府,坊闹半长安”,“版图十万户”,“甲郡标天下”的“雄州”,丝绸业发达,所产吴绫为名贵贡品,民间工艺美术也充分显示出浓郁的地方特色。最为唐人称道者,是姑苏的江南水城风光。杜荀鹤《送人游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白居易亦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之语。唐代白居易和韦应物、刘禹锡均曾任苏州刺史,有“苏州刺史例能诗”之誉,对苏州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白居易还曾于虎丘山下开塘筑堤,遍植桃李莲荷。民间传说唐伯虎曾经此乘舟追秋香,今山塘河沿岸仍为风景佳处。五代时苏州为吴越国中吴节度使驻地,钱鏐天宝十五年(922),改筑砖城,内外濬濠。著名的南园(沧浪亭)、虎丘云岩寺塔、开元寺等即建于此时。宋开宝八年(975),取平定江南之意,改平江军。政和三年(1113)升平江府。城市建设亦趋完善,如宋《平江图》石刻所示,街河平行,三横四直,六纵十四横,东西对称,纵横交错,与今苏州城格局规模相近。井邑之富,“过于唐时”,鱼米蚕桑之利,“为国用所仰”,时谚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人入侵,惨遭焚掠,文物古迹破坏殆尽。经数十年恢复,又为天下佳丽之地,语云:“天上天堂,地上苏杭”(见范成大《吴郡志》。此即元人奥敦周卿《双调·蟾宫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所本)。元至元十二年(1275),元兵入城,又遭兵燹,城池铲堙。次年改平江路。至正十一年(1351),复筑垒开濠。马可·波罗曾来游,称之为“名贵的大城”,为“东方的威尼斯”。至正十六年,张士诚据守时,曾修缮城池,改称隆平府。明改苏州府。明中叶以后已是丝织、商业发达城市,“家家养蚕,户户刺绣”,“东北半城,万户机声”,列市牙行,锦绣成堆,百物充栋,开始出现我国最初的资本主义萌芽。俗语云:“江南苏州买卖多,江南苏州消息通”,在全国商业经济中很有影响。园林建筑也有很高艺术水平,拙政园、留园均为明代经典建筑。市民旅游出现空前盛况,袁宏道《东洞庭》有“苏人好游,自其一癖”之语。吴中名士亦多,唐寅等“吴中四才子”、“明四家”最著,传奇故事颇多。明末天启六年(1626),曾爆发反宦官魏忠贤的斗争。崇祯六年(1633),复社于虎丘举行成立大会。清为苏州府,为江南丝织业中心,曾设织造署,城市日益繁华,园林多达200处以上,有“城里半园亭”、“苏州园林甲天下”之说,刺绣、绘画、雕刻、戏曲、曲艺等均有发展,被视为“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红楼梦》)。法国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孟德斯鸠誉之为“从水底下出现”的“最美丽”的地方,有着“无法形容的丰饶”(《论法的精神》)。咸丰十年(1860)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攻克苏州,建苏福省,为省会。同治二年(1863),清军攻陷苏州,复称苏州府。1928年设苏州市,1930年并入吴县。1949年成立苏州市。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市区所在的太湖风景名胜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市内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苏州云岩寺塔、瑞光塔、玄妙观三清殿、苏州文庙内宋代石刻、罗汉院双塔及正殿遗址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沧浪亭、寒山寺、怡园、狮子林、西园、北寺塔、虎丘、石湖、金鸡湖、七里山塘河、上方山、盘门等亦为游览胜地。市郊则有天平山、灵岩山、邓尉山和西洞庭山、东洞庭山诸胜。其中上方山已辟为国家森林公园。1999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持的国家考核组,评定苏州市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苏州为“东南文物之邦”,“才艺代出”,西汉严忌、严助,西晋张翰、陆机、陆云,南朝顾野王,唐张旭、陆龟蒙,宋范仲淹、范成大,明唐寅、冯梦龙,清尤侗、汪琬等,均籍吴中。历来咏苏州之传世佳作(如张继《枫桥夜泊》),多不胜数。苏州物产富饶,传统工艺品有宋锦、苏绣、桃花坞木刻年画、盆景、檀香扇、红木雕刻、微雕、戏装、江南丝竹乐器等。表演艺术有昆曲、评弹。美食品有洞庭枇杷、杨梅、阳澄湖清水大蟹、采芝斋糖果、苏式糕点、碧螺春茶、太湖莼菜等。交通十分便利。 ☚ 五、苏州旅游区 玄妙观三清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