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粮食、油料、经济作物
20多年的成本资料显示,粮食、油料、经济作物3大类11个品种的单产、成本、收益、价格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
(1)亩总成本。粮食 (小麦、玉米、稻谷、大豆、高粱、谷子)每亩总成本1996年257.77元,比1985年的55.64元上升3.63倍,比1978年的50.31元上升4.12倍; 油料 (花生、芝麻、胡麻) 1996年144.98元,比1985年43.36元上升2.34倍,比1978年31.00元上升3.67倍; 经济作物 (棉花、烤烟)1996年514.22元,比1985年134.60元上升2.82倍,比1978年83.21元上升5.18倍。
从上述比较可知,生产成本上升幅度较大,其主要原因是亩物质费用和亩用工作价的上升影响。亩物质费用: 1974—1996年的20多年,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使农民的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由大量的手工作业、体力劳动逐步向机械化、电气化、化肥化发展。机耕、机播、机收程度越来越高,化肥使用量成倍增长。物质投入的增加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提高,使每亩物质费呈大幅上升趋势。粮食1996年169.29元,比1985年32.00元上升4.29倍,比1978年25.51元上升5.63倍。油料1996年82.74元,比1985年26.59元上升2.11倍,比1978年14.64元上升4.65倍。经济作物 1996年222.89元,比1985年68.40元上升2.26倍,比1978年38.45元上升4.80倍。物质费用占总成本的比例也是逐年上升,以粮食为例: 1978年亩物质费用占总成本的50.71%,1985年上升到57.51%,1996年上升到65.64%。亩用工作价: 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绝大多数农产品的生产用工的数量明显减少,但劳动日工价的大幅度上涨,每亩用工作价也大幅度提高。粮食1996年88.49元,比1985年23.64元增加2.74倍,比1978年24.80元增加2.57倍; 油料1996年60.90元,比1985年16.77元增加2.63倍,比1978年24.54元增加1.48倍; 经济作物1996年291.34元,比1985年66.20元增加3.4倍; 比1978年45.76元增加5.37倍。
(2)亩纯收益。粮食1996年249.92元,比1985年51.47元增加3.85倍,是1978年的287倍; 油料1996年113.54元,比1985年39.73元增加1.85倍,是1978年的23.4倍; 经济作物1996年118.19元,比1995年84.80元增加39.38%,是1978年的91.2倍。
亩纯收益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❶亩产量增加。由于国家和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引进先进技术,推广优良品种,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科学种田,规模经营,使得各种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有了很大提高。以粮食为例,调查点平均每亩产量: 1996年299.4千克,比1985年228.4千克增长31.09%,比1978年171.8千克增长74.27%。其中: 小麦1996年351.2千克,比1985年249千克增长40.04%,比1978年171.5千克增长104.78%; 玉米1996年386.4千克,比1985年299千克增长29.23%,比1978年206.9千克增长86.76%。
❷农民出售农产品的价格大幅度提高。20多年来,国家放开了绝大多数农产品价格,少数国家定价品种的价格也成倍增长,据有关资料统计,农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以1978年为100,1985年和1995年分别为600.7和333.3。其中: 粮食、油料、棉花以1978年为100,1995年分别为881.0、681.6、803.8。农民每50千克的出售价格 (包括国家定价、议购价、价外补贴、市场价加权平均),小麦1996年80.81元,比1985年23.71元提高2.40倍,比1978年14.37元提高4.62倍; 花生1996年160.55元,比1985年46.80元提高2.43倍,比1978年24.65元提高5.51倍; 棉花1996年715.84元,比1985年156.59元提高4.6倍,比1978年116.02元提高6.2倍。
另外,农产品收购价格上涨大于成本上升的幅度,这也是农产品生产效益增加的一个因素。如小麦平均出售价1996年比1974年提高了5.67倍,而生产成本只上升了2.6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