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 开封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 开封市 1. 开封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黄河之南。辖开封、尉氏、兰考、杞、通许5县(1998年底)。有汉、回、满、蒙古、壮、苗、朝鲜族等24个民族。汉族占98%。夏曾于其东北之老丘建都。商都毫、隞时,开封均为近畿之地。春秋时为郑、卫地。郑庄公(前743—前701)命郑邴建储粮仓城于市南郊,名曰启封。其北为卫之南鄙,名曰仪,即今开封市区,因北临浚水,亦称浚仪、仪邑。战国时属魏,惠王六年(前364)自安邑迁都于此,筑大梁城,魏惠王亦称梁惠王。大梁城为方形,南北、东西距离约5公里,共12门,宫殿巍峨,人口密集,手工业、商业繁荣,为当时最大都市之一。惠王后元十五年(前320),孟子曾游于此,与梁惠王谈论强国之术,事见《孟子·梁惠王上》,后人曾建游梁祠,以纪念其事。魏安釐王二十年(前257),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事亦发生于此。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大将王贲率秦军攻魏,由鸿沟引黄河之水灌大梁,城淹三月,魏亡,都城亦为废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改置浚仪县。楚汉之际和汉初,为梁王封地。文帝前元十二年(前168),刘武为梁孝王,曾在此建离宫、忘忧馆,造兔园(菟园、梁园、梁苑),增筑吹台,招延四方宾客,天下游士莫不毕至,著名文学家枚乘、司马相如和邹阳、庄忌、公孙诡、羊胜、路乔如、公孙乘等均延居园中,称为“梁客”。梁王令诸游士各为赋,枚乘作《梁王菟园赋》,司马相如作《子虚赋》,路乔如作《鹤赋》、公孙乘作《月赋》,文风之盛,甚或在西汉都城长安之上,梁园亦我国最早最大的私人园林。汉景帝(前156—前141)刘启即位后,因避讳,改启封为开封,为开封得名之始。建安七年(202),曹操至浚仪修睢阳渠。三国魏太和元年(227),诗人曹植改封为浚仪王,曾居此。正始诗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曾游大梁,所作《咏怀八十二首》之十六即为游梁所作。东晋永昌元年(322),后赵石勒移陈留郡于此,浚仪成为郡治。东魏天平元年(534)改梁州。北周建德五年(576)改汴州,因城临汴水而得名,后世称开封为汴、汴京、汴梁缘此。隋大业元年(605),炀帝开凿通济渠(运河),经汴州城直下江南,为汴州的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唐时,汴州城街市繁华,为文人墨客胜游之地,天宝三载(744),李白、杜甫、高适同游汴州,吹台赋诗,饮酒酣歌,慷慨怀古,传为诗坛佳话。安史之乱中,汴州成为“四战之地”。建中二年(781),宣武军节度使李勉重修城池、衙署,成为北宋里城和五代、北宋皇宫的基础。建中四年,李希烈叛乱,以汴州为都城,旋为唐军击败。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在此称帝,升为开封府,定为国都,号称东都,浚仪、开封两县为附廓首县。后唐同光元年(923)改为汴州。后晋天福元年(936),仍以此为都,升开封府,称东京(洛阳为西京)。后汉、后周均建都于此。后周显德三年(956),调集十多万民工修筑东京外城,周长48里233步,同时拓宽道路,疏通排水,植树凿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宋建隆元年(960),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仍以开封为都,称东京,浚仪、开封两县仍同为附廓首县。开宝元年(968)至政和六年(1116),曾四次修筑东京城,皇城(大内)居中偏北,周长5里;里城周长20里155步;外城周长50里165步,城内道路以御街为中轴,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建筑宏丽,街市繁华,漕运发达,商业繁荣,人口多达150万,为全国最大城市。城内有工商业户6400余家,商贩八、九千家,“资产百万者至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州桥、相国寺等处市场,“伎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四方珍异之物,悉萃其间”,夜市“车马阗拥,不可驻足”,灯火烟雾蒸熏,“蚊蚋敛迹”。城内外建有许多风景区,以金明池、琼林苑最著。大内御苑中,宋徽宗亲自参预的艮岳,历六年始成。《大宋宣和遗事》、《水浒传》所写的“花石纲”,即为建造皇家园林所搜寻的太湖石。私人园林亦盛,“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街道两边种有花树,御道两侧御沟中有荷花,两岸遍植桃、李、梨、杏,春夏之际,清香四溢,沁人心脾,花光满路,灿若锦绣。东京饮食业特别发达,酒楼、茶馆多为文化娱乐场所。城中有许多“瓦肆”,常年有杂技、说话、魔术、说唱、杂剧、院本、影戏等演出,“奇巧百端,日新耳目”,节日更为热闹,成为风景优美、人文最盛的旅游城市,宋人孟元老曾有“节物风流,人情和美”,“仆数十年烂赏叠游,莫知厌足”之语,在其所著《东京梦华录》中言之甚详,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长卷所画亦极真切。东京城住宅与店肆交互错杂,坊、市不再分隔,在我国城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北宋的166年间,开封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均有重要发展。唐五代词作在此走向成熟,诗歌、散文亦为全国创作中心,一批重要作家多为朝中重臣。翰林图画院中则集中了天下最优秀的画家。宋徽宗赵佶工花鸟,擅书法,能诗词,其瘦金体书法自成一家。最高学府太学学生最多时达3800人,拥有各方面的专业人材。国家图书馆崇文院藏有6705部典籍,计3万余册,编为《崇文总目》,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卷帙浩繁的《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等重要典籍亦在东京编纂完成,为中国文化史中盛事。医学上有针灸用俞穴铜人,军事上有火药箭、火球、火蒺藜等发明。在北宋都此的160多年间,为开封历史上最为繁荣兴盛的时代,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入东京,大肆掠夺,几为废墟。绍兴二年(1132),伪齐迁都于此,称汴京。后金人废伪齐,置行台尚书省,设汴京路开封府。绍兴二十三年、金贞元元年,改汴京为南京,设南京路。贞元三年,宋故宫大火,壮丽宫阙几乎化为灰烬。金主完颜亮重修宫室,正隆六年(1161)迁都于此,寻被杀,金世宗完颜雍即位于燕京,仍以开封为南京,称汴京。宋乾道六年(1170)、金大定十年,范成大使金经此,作有《州桥》、《翠楼》、《相国寺》、《市街》,极写汴京父老渴盼恢复、旧都荒残情景。贞祐二年(1214),金宣宗完颜珣复迁都于此,重修宫室城池。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又增修,有城三重,规模虽大,但已无宋都时繁华景象。天兴元年(1232),蒙古军围攻十六昼夜,城内外死者以百万计。解围后城内大疫,诸门出棺九十余万,贫不能葬者尚不在内。次年,蒙古军入城,金亡,设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为河南建省并以开封为省会之始。元至元年间,城内经济逐渐恢复,日益繁荣,马可·波罗来游,游记中盛赞其繁华富厚。至元二十五年(1288),汴、梁合一为开封,名称改南路为汴梁路。大德元年(1297)、九年、泰定二年(1325),黄河数次决口,汴梁几遭淹没。至正十八年(1358),刘福通农民起义军攻克汴梁,定都于此,次年为元军所破。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曾来此,改汴梁路为开封府,置河南行中书省,曾称北京。后封其子朱于此,为周王,建造周王府,碧瓦朱门,宏伟壮丽,禁垣长9里13步,高2丈余。又以宋里城为基础,修筑砖城,周长14.15公里,高3丈5尺,宽2丈1尺。城内手工业、商业十分繁荣,庙会兴旺,客商云集,戏院酒馆坐客满堂,清唱取乐,深夜方散。明代黄河在开封一带决口达14次,其中4次灌城,水患严重。崇祯十五年(1642),明军决堤放水,企图迫使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撤围,导致全城淹没,30多万人葬身鱼腹,城墙和大半建筑均埋于泥沙之中,蓬蒿遍地,荒无人烟。清康熙元年(1662),在明城垣之上重筑加高,街市逐渐恢复,仍为河南省会,各省商人均在此设立会馆,商贸集市颇为兴旺。道光二十一年(1841),黄河再次决口,连日大雨,破坏惨重。清末,开始兴办近代工业,汴洛铁路通車。1913年,撤销开封府,1929年成立开封市,仍为河南省会。1954年,省会移驻郑州。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古有水城之称,北宋以前,城郊一派水乡泽国景象,诗人多有吟咏。金元之后,黄河泛滥,景色大变。清代以后又形成水中有城、城中有水、四隅皆水、碧流绕城的新景观。开封是十朝都会,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文物古迹遍布市区城郊。开封城墙、北宋东京城遗址、祐国寺塔(铁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吹台、繁塔、龙亭、开封古城遗址、宋开封府遗址、包公祠、州桥遗址、相国寺、延庆观玉皇阁、清真寺、犹太教礼拜堂、山陕甘会馆等亦为著名人文胜迹。历代在此仕宦、游览并留佳作者,多不胜举。如,李梦阳《汴京元夕》“细雨春灯夜色新,酒楼花市不胜春。和风欲动千门月,醉杀东西南北人”。于谦《题汴城八景总图》“梁园花月四时好,日落夷山映芳草。……隋堤烟柳翠如织,铁塔摩空数千尺”等,皆写其光景美好和繁华。工艺品有汴绣、汴绸、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书画、龙亭蜡像、官瓷、相国寺彩塑、草编提篮等。表演艺术有豫剧、曲剧、河南坠子等。节庆集会活动有菊花花会、元宵灯会、二月二、腊八等。美食品有黄河鲤鱼、鲤鱼焙面、汴梁西瓜、开封韮黄、朱仙镇五香豆腐干、桶子鸡、灌肠小笼包、大刀面、进士糕、状元饼、太师饼等。交通有陇海铁路横穿市区,公路四通八达,水运有黄河。 ☚ 二、开封旅游区 开封城墙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