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植物种质资源调查
新中国成立后,辽宁省首先开展了农作物、畜禽、柞蚕、果树等地方品种的搜集、整理、试验研究与评价,从中选出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应用。开展杂交育种工作之后,很多品种都做为育种材料继续被利用。省农科院从1979年开始农作物品种资源的研究工作,到1985年已收集、整理、编目、入库共32种农作物,4 392份品种资源,并编辑出版 《辽宁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目录》一书。省果树所于80年代初会同23个单位对全省果树资源进行调查,全省现有仁果类、核果类、坚果类和浆果类等各种果树计28个属、78种、2 160余个品种。生产上常用的树种有苹果、梨、葡萄、山楂、桃、李、杏等20余种,品种约500余个。在搜集、整理农作物和柞蚕种质资源同时,编辑出版了 《辽宁苹果品种志》、《辽宁蔬菜品种志》、《中国柞蚕品种志》等。此外,关于野生资源的调查工作亦陆续展开,如野生大豆资源的调查,林业树种、动植物、药材、果树、花卉等都进行了普查并编辑出版了专辑图书。1979年果树所在1915年建立的林木标本园基础上,又开展了林木引种及资源保存利用研究; 1980年省经济作物所开展了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1988年省农科院综合实验室开展了辽宁省海岛资源的调查工作,研究成果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