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1918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1918年 1918年1月《新青年》自4卷1号起全部改用白话文,运用新式标点符号;编辑部进行改组,由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鲁迅、沈尹默等轮流编辑。 2月北京大学成立歌谣研究会,征集全国民间歌谣。 3月《新青年》4卷3号发表钱玄同化名王敬轩集复古派言论的《文学革命之反响》和刘半农的《复王敬轩书》,成为名噪一时的“双簧信”。 4月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新青年》4卷4号),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主张。 5月鲁迅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新青年》4卷5号),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杰作白话小说。 6月《新青年》4卷6号出版“易卜生专号”,发表胡适的《易卜生主义》和袁振英的《易卜生传》。并发表讨论旧戏的通信。同期刊登胡适、罗家伦合译的易卜生戏剧《娜拉》。 7月刘半农发表《通俗小说之积极教训与消极教训》(《太平洋》1卷10号),对“黑幕小说”进行批判。 8月清华书局创办《小说季刊》,徐枕亚任主编。 9月上海《东方杂志》15卷9号发表《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会劝告小说家勿再编写黑幕一类小说函稿》。 10月《新青年》5卷4号推出“戏剧改良专号”,刊登胡适、傅斯年、欧阳予倩等人的文章,开展对旧戏的讨论。 11月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新青年》5卷5号)。 1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新青年》5卷6号),提出人道主义文学的主张。 ☚ 1917年 1918年 ☛ 1918年 1918年北京《晨报》创刊。 ☚ 1918年 1919年 ☛ 1918年 1918年☚ 1917年 1919年 ☛ 1918年文化德国施利克的《普通认识论》出版,推动了逻辑实证主义的产生。 政法印度旁遮普人民起义,反抗英国镇压革命运动的立法。 经济苏俄工业实行全面国有化,由经济委员会集中领导。 军事6月15日,在皮亚韦河战役中,奥军失败,开始撤退。 1918年中华民国7年·戊午文化罗布桑却丹著成《蒙古风俗鉴》,较详细地论述了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及其沿革。 政法1月3日,孙中山因粤督莫荣新杀大元帅府卫队官兵,命海军炮击广州观音山督军署。 经济2月,中日合办的中华汇业银行成立。 军事5月,段祺瑞政府与日本订立《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日本取得在中国驻兵和军队自由出入中国东北与蒙古的特权。 其他吉林发生7~8级地震。 1918年数学怀耳[德]的专著《空间·时间·物质》出版,用哲学和数学方法阐述广义相对论,首次作出建立统一场论的尝试。他提出仿射联络的观念。它是T jki的变换关系式的推广,但不依赖于dS2的选取,通过仿射联络,可以引进曲率。 物理学马克斯·普朗克[德]因创立量子论发现量子能,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化学弗里茨·哈伯[德]因氨的合成,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天文学史蒂宾斯[美]在1918年、1925年和1937年三次日全食时,对日冕的亮度进行了初步测量表明,在太阳活动周的过程中,日冕的亮度不发生显著变化。 地学柯本[德]发表《按温度、降水及其年变化的气候分类》和《一种新的气候分类法》论文,设计出一种新的气候分类法,其中首次采用温度和雨量的年变化,将赤道到极地划分为五个气候类型和若干副型,并明确提出各型气候的特征。 生物学施佩曼[德]通过实验,发现两栖类原胚的背唇能起“组织者”的作用,即一种形成体。施佩曼发现组织导体在胚胎发生中的作用。 农学琼斯[美]创造了“双交”的方法。他利用四个自交来进行杂交,如果自交系甲和乙、丙和丁各组成一对杂交,当其后代再行一次杂交时,就可得到一个由甲乙丙丁组成的双交种。 医学W.H.豪厄尔发现了肝素的抗凝血作用。 工程技术沃斯顿[英]提出地面传播的电磁波理论。认为电磁波是沿着弯曲的地表面,通过绕射而传播的。 1918年中华民国7年·戊午数学胡明复在美国发表论文《线性微分与积分方程》。 地学顺直水利委员会为了解华北水文情况,于各河系设立雨量站。 农学过探先、邹秉文、奚九如、费耕雨等人进行江苏水稻螟虫考察,并指出了防治方法。 医学冉雪峰从实践中总结出治疗鼠疫的“太素清燥救肺汤”和“急救通窍活血汤”,具有显著疗效。 工程技术4月,京绥为从口泉煤区运煤需要修建京绥铁路口泉支线(大同—口泉,19.2千米)开工,同年9月完工通车。 1918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家称得上是资本主义经营的江西宁茶振植公司。这是一个资本13万元,占地1 500亩的茶园。它拥有若干茶叶制作工场,其中安装了一些新式的制茶机器。但发展不顺,1932年停业。(《汪敬虞集》,330页) 1918(民国七年)1月1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改组为有限公司,额定资本500万元,实收270万元,全部在简氏家族中瓜分。同年向北洋政府农商部注册。公司中心移至上海。(148,序,2页; 正文,10、13页) 1月5日—12月20日1917年8月14日中国对德宣战后,协约国同意中国修改进口税则。1918年,中国外交部和公使团商议,决定在上海成立 “修改进口税则委员会”,14个国家派代表参加。会议从1918年1月5日开始,12月20日结束。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次全面修订税则。委员会采纳了对中国最为不利的以1912—1916年平均货价为标准的日本提案。修订后的税率仅为3.6%。进口棉纱征税,改变了旧税则仅征单一从量税(每担定税9钱5分) 的规定,而实行棉纱在45支以下的,以担为单位,征从量税; 45支以上的,征从价税5%。20支以下的粗纱,我国纱厂都能生产,而细砂的生产正处于幼稚时期,需要关税的保护,不论从财政收入或保护工业上说,粗、细纱分订不同税率是完全必要的。免税品范围与1902年8月的税则相同。(102,1445 -1472页; 319,526页;340,198-212页) 1月25日、4月27日到1918年年初,财政部欠中、交两行垫款9 300万元有奇。两行不兑现的京钞票价不断跌落。“两行之信用益堕,人民之痛苦益深”。1918年1月25日,北洋政府为归还中、交两行欠款及补助两行之准备金,发行6厘短期公债4 800万元,偿还期五年,还本付息从延期偿付的庚子赔款中拨出。4月27日,北洋政府为续还中、交两行积欠,发行6厘长期公债4 500万元,偿还期20年。“上项公债收款,准用北京中国、交通两银行钞票缴纳。”(108,342、346-347页。短期公债的发行时间据175,893-894页) 1月29日民国三四年的公债,系以常关税课一部分作为担保。是日,北洋政府批准“为巩固公债信用,并以保存税课起见,拟将常关税款委托总税务司保管”,并公布了 “海关兼管50里外各常关及内地常关与边远税关名称表”。从此,不仅通商口岸50里内常关,全国常关,甚至边远税关的税款也归总税务司保管。(319,556-557页) 1月在福建船政局附设飞机工程处。同年8月制成第一架水上飞机。1928年9月飞机工程处改为海军制造飞机处。1930年,由飞行员许启成驾驶海军制造飞机处制造的江鸿号飞往武汉,这是海军制造飞机处所造飞机航程最长的一次,在我国航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338,370-372页) 2月1日中日合办的中华汇业银行开张,资本1 000万日元。华股代表为陆宗舆,日股为兴业、朝鲜、台湾三银行。实权操诸日人手中。主要任务是充当兴业、朝鲜、台湾三银行和日本银行团在华代表,经理借款的汇兑、存放。该行在京、津两地发行钞票。1929年休业。以后经过整理又复业,1936年又休业。(123,144-145页; 365,90页;403,347页) 2月2日福新面粉二厂向1913年8月创立的中日实业公司借日金25万元,限三个月归还,年利九分五厘(即每百元利息9元50钱),以二厂全部财产、工场道契,另地皮道契、成记堆栈及一切保险单作抵。(131,48-49页) 2月12日北洋政府与日本正金银行签订《四郑铁路短期借款合同》。后者借款260万日元以补充四郑铁路资金,年利7厘。“政府对此项借款本息之支付为无条件之保证”。以四郑铁路之动产、不动产及一切收支为第二次之担保。(102,1344-1345页) 2月21日北洋政府海军部与日本三井洋行订立 《无线电台借款合同》。后者贷款英金536 267镑修建无线电台。此款匀作30年分还,其未还之款年息8厘。“中国政府于30年内须付承办人以管理之全权”。在附件 “三井洋行声明书”中还明确规定: “三十年期内,不得允许他人建设同样无线电台以与日本欧美通电,即中国政府亦不得自行建设”(208,6卷,181页)。这无异于承认日本可以垄断中国无线电讯30年。此款用于在北京郊外双桥设立无线电台。电台建成年月不详。(102,1347-1351页;123,156-157页;317,117页) 2月1907年7月,农工商部对华商辛茂第领办之辽宁本溪牛心台之大小南沟煤矿核给开照。1911年3月农工商部对华商高锡五等领办之牛心台红脸沟区煤矿核给开照。其后日人庵谷忱强行开采这两个矿权完全属于中国人的煤矿。1915年 《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 附件三规定牛心台为中国政府允许日本人探勘或开采的九个煤矿之一后,在日人的胁迫下,农商部于是月对专为开采牛心台煤矿而于1915年设立的所谓中日合办的彩合公司发照。日本人恃强以彩合公司名义霸占了这两个煤矿。(352,251-252页;365,66页) 3月浙江长兴有四亩墩、大煤山及广兴三个煤矿区。1914年鄂人刘长荫用土法开采四亩墩。是月改为股份公司,资本220万元。1924年江浙战起,矿厂受重大损失,工程完全停顿。1924年,受战争影响停工。1927年,浙江省政府以该矿久停、拖欠矿税为由,取消该公司矿权。1928年,由建设委员会接收。约在此后,大煤山、广兴二矿也开采了,但仍以四亩墩设备较全。1932年9月回归商办。1934年,上海、苏州、无锡三市的销量占其总销售量的53.5%,其中上海占23.3%。(115,633页; 《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128页; 《第五次中国矿业纪要》,469-472页; 396,169页) 4月11日北洋政府公布 《电气事业取缔条例》,对 “经营电气事业及需用电气,或以电气供给他人之用者”在立案、施工、技术、设备、经营管理、违规处置等方面作了规定。(178,29-37页) 4月17日由王郅隆、倪嗣冲等创办的天津裕元纱厂开业,资金200万元。从美商慎昌洋行订购25 000枚纱锭。开业之初,就邀日本大仓洋行以不记名方式入股,约占股本的二分之一。日本人大量涌入裕元。后几次增股,纱锭增至75 000枚,布机1 000台,成为华北最大的纺织厂。1919—1922年每年都有盈余,共盈利370万元,还清了大仓洋行股金本利。但裕元1921年借了大仓洋行250万日元,还借了金城银行的钱,利息负担很重,加之市场情况日趋恶劣,此后处境日渐艰难。(王景杭等: 《裕元纱厂的兴衰史略》,载《天津文史资料选辑》4辑; 《倪嗣冲和他在天津的投资》,见 《近代史资料》1978年第1期,159页)) 4月25日招商局轮船 “江宽号”在汉水丹口池被北洋军舰撞沉,被难船员、乘客将近400人,损失150万元左右。这是长江航线上一次空前的灾难。(321,320页) 4月27日农商部公布 《修正工商同业公会规则》 10条。“工商同业公会以维持同业公共利益、矫正营业上之弊害为宗旨”。“工商同业公会之设立,以各地方重要各营业为限,其种类、范围由该处总商会、商会认定之。”(176,844-845页) 4月30日段祺瑞政府与中华汇业银行(代表日本兴业、朝鲜、台湾三银行) 签订《有线电报借款合同》。后者借款2 000万日元,充有线电报改良及扩充资金之用。期限5年,年息8厘,以中国全国有线电报之一切财产及收入为担保。(102,1359-1360页) 4月铃木商店、久源矿业会社、古河合名会社、大仓矿业会社、大阪亚铅矿业会社和三井矿山会社六家从事中日贸易和矿冶业的大公司在日本当局的极力协助下,合资3万元成立兴源公司。1920年3月,兴源公司操控梁志文等在北京组织民康实业公司,于4月12日与跟阎锡山关系密切的裕晋公司、义昌公司共设同宝煤矿公司,探采大同、左云、怀仁等地的煤矿。资本300万元,裕晋、义昌两公司以其现有矿区、设备和以往的经营资本作为现股150万元,另150万元由民康实业公司出资,实际由兴源公司借款。兴源公司于1920年6月和11月分两次从正金银行借到这笔钱。9月,兴源中的大仓矿业等另组大源矿业株式会社,以实际进行开发煤田的事宜。大源资金200万元,其中150万元是日本大藏省自国库中存入等值的银块到横滨正金银行,再由该银行以年率6分5厘融资的。这是日本国家资本经由 “企业联合团”投资中国煤矿的典型。大源经由民康实业公司贷款给同宝公司以经营大同地区的煤田,最初抱有很大的希望。大源主要依靠亲日派梁士诒的穿针引线与 “合作”。1922年奉系失败,梁出逃日本。同宝公司陷于困境。此后日人力图通过控制京绥铁路和掌握山西煤的销售,进而实现对山西煤矿的控制。1932年2月,大源矿业会社与兴源公司先后宣告结束,由大仓组继承对同宝公司的矿权。1936年8月,因未缴32万元的矿区税,被取消了矿业权。(419,129-142页) 5月15日满铁根本不打算让振兴公司经营炼铁事业。1915年,满铁总裁中村雄次郎向日本政府提出投资2 000万元在鞍山建大型炼铁厂的申请。1916年4月4日,日本政府批准申请,并根据8月5日的申请,由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大隈重信于当年10月4日颁发经营制铁业的许可。1917年3月,满铁总裁命名为 “鞍山制铁所”。在1916年11月13日张作霖为满铁购买土地大开绿灯后,满铁分三期共霸占了657余坪(即2 000余万平方米) 的土地。满铁把鞍山附属地当做殖民地,非法行使行政权(警察权、课税权、文化教育权、驻军权)。1917年鞍山制铁所动工。是日,鞍山制铁所正式成立,日人八田郁太郎任所长。1919年4月29日一号高炉点火,制铁所正式生产。同年12月16日二号高炉点火。两座高炉都一度停火。1926年7月27日两座高炉同时作业。1919年生铁产量32 126吨,此后直线增长,1927年达203 445吨。(366,75、86-87、96、97-100、101、113页) 5月16日、19日16日,中日双方签订 《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19日,签订《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日本军队可以借口防敌,任意进入中国领土领海,占用中国各项设施,而中国必须提供交通运输等一切方便条件,为日本侵占北满打开了方便之门。两协定于1921年1月27日取消。(102,1365-1370页; 103,154页) 6月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张。这是中国第一家正式开业的交易所。额定资本100万元,实收仅10万元,经纪人定为60人,交易对象为公债、股票及中外银行发行的钞票三种。1933年已处于停顿状态。(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历史研究室编: 《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439、452页) 6月13日中国与瑞士订立 《通好条约》,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依据 “最惠国领事之同等利权”,瑞士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这是中国给予外国治外法权的最后一约。“俟中国将来司法制度改良有效时,瑞士国即与他缔约国同弃其在中国之领事裁判权。”(102,1373-1374页; 413,40-41页) 6月18日段祺瑞政府与日本兴业、台湾、朝鲜三银行订立 《吉会铁路借款预备合同》。通过这条铁路(吉林经延吉到会宁) 权的出卖,段政府得到了垫款1 000万日元。(102,1375页) 6月由穆藕初等创办的上海厚生纱厂开工,资本120万两,有纱锭16 000枚。1922年增至40 340枚。1931年有纱锭7万余枚,布机900余台。因营业不振,1930年12月停工关厂。1931年10月售与申新公司,改称申新六厂。(115,455页;358,73页; 《穆藕初文集》,684-685页) 7月5日(一说7月9日)北洋政府批准将龙关铁矿和烟筒山铁矿合并成立龙烟铁矿公司,开采龙关(今已并入赤城县) 铁矿和宣化烟筒山铁矿,资本200万元,1919年增至500万元,官商各半。官股的资金起码有一半来源于 “西原借款”; 商股主要是大官僚、大军阀、大银行家。以陆宗舆为督办。先着手开采烟筒山矿区,1918年10月,烟筒山矿开工。翌年春,开始出砂,至1919年11月,共出砂约10万吨,以其中的4万吨送请汉阳铁厂试炼。由于矿砂、焦炭等各种原料经长途运输,耗费巨大,仅运输费就占生产成本的38%。试炼只维持了4个月,亏损25万元。1919年11月,因铁砂无销路,烟筒山铁矿关闭。选定在北京西郊石景山开办炼铁厂,1919年破土动工。1922年年底,龙烟铁矿的工作被迫停止。1928年7月,国民政府接管龙烟铁矿,大部分商股作为逆产被没收,改名为龙烟矿务局。1930年2月24日,龙烟矿务局被移交铁道部。直到抗战前,石景山炼铁厂始终未能出铁。从龙烟铁矿筹办到30年代,日人一直觊觎此矿。(吴景超: 《龙烟铁矿的故事》,载 《新经济半月刊》,1卷,4期; 郑连明: 《龙烟铁矿公司创办始末》,载《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1期; 《民国档案》1988年第3期,64页) 7月8日1915年7月,张嘉璈发起上海各银行正副经理聚餐会,最初参加的有中国、交通、浙江兴业、浙江实业、上海商业储蓄、盐业、中孚7行。至此香港路会址落成,上海银行公会正式成立。聚兴诚、四明、中华、广东、金城5行次第加入。入会银行增为12家。同年11月,银行公会设立公共准备金,由12家银行集资现银30万两,由中国银行特设金库保管,专为维持市面之用。(387,24页;356,87页; 杨荫溥编: 《上海金融组织概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143-145页;363,168-169页) 7月10日美国运轮部总办韩丽和我国政府代表、驻美公使顾维钧签订合同,约定江南造船所为美国制造载重1万吨、排水量14 750吨的运输舰4艘。(339,108页) 7月29日北洋政府交通部公布 《长途汽车公司条例》及 《长途汽车公司营业规则》。(187,247-248页;390,518-520页) 7月陈蝶仙在家庭工厂的基础上成立家庭工业社,资本1万元。1930年增至50万元。所用商标,均为无敌牌。产品有牙粉、化妆品等。(115,534-535页; 《文史资料选辑》80辑,223页) 8月2日段祺瑞政府与中华汇业银行签订《吉黑两省金矿及森林借款合同》,后者借款日元3 000万元,期限10年,年息7厘5,以吉黑两省金矿、国有森林及其他收入作抵。(102,1395-1396页) 8月10日日本特使西原龟三勾结财政总长曹汝霖策划所谓的币制改革,以便日本得以控制中国的货币金融。是日,未经国会审议通过,段祺瑞政府即以大总统令公布 《金券条例》,拟发行与日元等值的金券,以金券收回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纸币。北洋政府向朝鲜银行借日元8 000万元,仍保留于该行,作为中国政府的准备。此金券不能兑现,但可向朝鲜银行兑换日元。中国金券完全成了日元的附庸。此举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也遭到四国银行团的反对。《金券条例》被迫取消。(108,467-525页; 《历史研究》 1982年第5期,28页; 123,145页) 8月27日北洋政府陆军部与英国马可尼亚无线电报公司订立 《无线电话借款合同》。后者贷款60万英镑,分5年归还,以国库券作担保。其中30万镑用于购买200架无线电话机,其余30万镑被财政部挪用了。合同规定,今后中国如建无线电机工厂,公司有优先权。(102,1400-1401页; 123,162-163页; 317,117页) 9月5日澳大利亚华侨郭乐兄弟1907年在香港设立永安百货公司。是日,上海永安公司开幕。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百货公司。资本200万港元。开幕后一年增为250万港元。(361,17页; 368,11页) 9月16日1914年6月,海军部提议筹办门头沟斋堂煤矿。是日,农商部发给开采执照。1924年4月开工修筑斋堂至门头沟的铁路。1927年夏修成门头沟至板桥段59公里。抗战前此矿未开采。(《民国档案》 1988年第3期,65、76页) 9月18日1918年1月18日发行的6厘短期公债4 800万元和4月发行的6厘长期公债4 500万元于5月1日发售后,到6月29日止,中、交两行共收回京钞4 432万元。中、交两行还通过筹集现金等办法,收回一部分京钞。但两行对财政部的垫款仍在继续,京钞跌价的趋势也在继续。9月底跌至5折左右。迫于形势,是日财政部复函中、交两行,决定自10月12日起,不再令中、交两行垫付京钞(108,357、353 -354、350、355页)。之后,北洋政府除发行公债外,主要以高利向各银行(包括中、交两行)、钱庄等进行短期借款维持开支。(356,98、100页) 9月24日段祺瑞政府与日本政府通过换文,确认由日本借款修筑济南、顺德(今邢台) 间,高密、徐州间铁路; 确认由日本借款修筑下列四条铁路: 一,开原、海龙、吉林间; 二,长春、洮南间; 三,洮南、热河间; 四,洮南、热河间之地点起至某海港间。9月28日,段祺瑞政府与日本兴业、台湾、朝鲜三银行签订《满蒙四铁路借款预备合同》。借款以满蒙四铁路所属之一切财产及其收入为担保。以日文合同为准。银行于预备合同成立同时,为中国政府垫借日金2 000万元。(102,1406-1408、1411-1412、页) 9月25日日本政府与段祺瑞政府就处理山东省各问题换文。日方提议的主要之点:一,胶济铁路沿线之日本军队,除济南留一部分外,全部调集于青岛; 二,胶济铁路之警备可由中国政府组成巡警队任之; 三,巡警队本部及枢要驿并巡警养成所内应聘用日本人; 四,胶济铁路以后归中、日两国合办经营; 五,撤废1914年日军在胶济沿线设立的民政署。驻日公使章宗祥在复文中表示: 中国政府对日本政府之提议,“欣然同意。”(102,1409-1410页) 9月28日段祺瑞政府以 “需款甚亟”,“若仅(出卖) 满蒙四路,(日本银行) 垫款不能过巨”,是日,乃由驻日公使章宗祥与日本兴业、台湾、朝鲜三银行代表秘密签订《济顺、高徐二铁路借款预备合同》,由银行发行铁路公债,期限40年,以济顺、高徐二铁路所属之一切财产并其收入为担保。合同成立同时,银行为政府垫借日金2 000万元。合同以日文为准。1919年4月10日,合同公布,遭国人强烈反对。“山东士绅对于顺济、高徐二路之借日资建筑,尤形反对,致正合同未能成立”(122,308、295、294页)。1922年2月4日中日 《解决山东悬案条约》第21条规定济顺线、高徐线的让与权 “应令开放于国际财团共同动作,由中国政府自行与该团协商条件。”(102,1413-1414页;103,210页) 10月9日北洋政府与马可尼公司订立后者贷款20万英镑购买并安设喀什噶尔、迪化(今乌鲁木齐)、兰州三处无线电台的合同(102,1422-1425页)。1920年11月到1923年5月,先后在乌鲁木齐与喀什噶尔装机完毕,但喀什噶尔无线电台与乌鲁木齐通报效果不佳,后来这两座无线电台由中国工程师改进试验,才得以与国内电台清晰通讯。(317,125页) 10月25日交通部与中日实业公司签订《扩充电话借款合同》。后者借款1 000万日元,97.7%交款,年息8%,期限三年。以电话局及长途电话局全部财产、收入及营业权,现已设立之6处无线电台及其收入,价值500万日元的国库券为担保。古河、住友两会社有供应材料的优先权,须聘用日籍技师二人,须合办电料加工厂。关于电话事业,不得再向他商商订合同。此款除扣还外债本利480万日元、财政部挪用140万日元外,用于路政等157万日元。实际用于电信材料价款仅133万余日元。(102,1438-1440页; 208,5卷,505页;123,164-165页) 11月19日1918年9月21日吉林省实业厅与日人饭田延太郎签订中日合办延吉县老头沟煤矿合同。是日经农商部批准。(102,1404-1406页;352,258页) 11月24日交通部公布 《邮政储金条例》 15条。邮政储金直辖于交通部,由邮政总局经理。1919年5月26日,公布 《邮政储金条例施行细则》。(《民国档案》1999年第3期,32-33页) 11月30日日商上海取引所(即交易所) 成立,12月2日开业。资本额定为1 000万元,先收1/4,分为20万股。标的物(即交易对象) 原定为棉纱、棉花、有价证券、生丝、面粉5项,后决定先开棉纱与有价证券两项。日商企图通过设立此所操纵市场价格,从生产和市场双管齐下,扼杀中国的棉纺织业。1927年1月20日结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历史研究室编: 《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434页;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7年第3期,151-152页; 《民国档案》1991年第2期,114页; 《穆藕初文集》,689页) 11月永利制碱公司在天津召开成立大会,招募银元40万。推选范旭东为总经理,周作民为董事长。(张同义: 《范旭东传》,30页) 12月7日交通部直辖京绥铁路管理局与日本东亚兴业会社签订合同,后者贷款300万日元作为建设丰镇以西干路之工务费及材料费,年利9厘,以5年为期。以京绥路局1918年7月发行之第5次短期公债为担保。在契约有效期内,铁路局如向外国借款,东亚兴业会社有优先权。(102,1440-1441页;123,164-165页) 12月10日虞洽卿等承买1908年5月停业的鸿安轮船公司,并恢复营业后,是日,虞召集股东大会,决议 “将英商股份悉数收回,组成华商商轮公司”(《虞洽卿研究》,231页)。除收回两艘轮船外,还收回了长江各埠之趸船和上海、镇江、南京、芜湖、九江之栈屋基地等项(120,1090页)。1919年2月28日,鸿安公司股东会议决定将原股份洋45万元改为100万元,先增加25万元。鸿安的基本航线在长江。从此改变了华商长江定期航线只有招商局一家的局面(《虞洽卿研究》,231页)。1919年有轮船两艘,到1925年6月,增至5艘。(120,1090-1091页) 12月13日1905年,辽宁颜之乐等组织通裕公司开采奉天锦西大窑沟煤矿。1914年通裕资本已达100万两。1916年向日商大仓组借款20万元。1918年与日商安川敬一郎签订合办合同。同年12月13日得到北洋政府农商部批准。通裕遂变成中日合办的锦西大窑沟煤矿有限公司,股本定为300万两,中日各半。1922年12月日股退夥。后恢复通裕公司名称。(352,246-251页) 12月23日张作霖的代表与日商饭田延太郎订立 《合办弓长岭铁矿无限公司合同》。中日合办弓长岭铁矿无限公司,开采奉天弓长岭等铁矿,华方出矿,日方出资。营业时间定为60年。1919年奉天省将合同咨送农商部,因部省在红利分配上存在争执,延至1921年12月24日农商部才正式发照(102,1475-1477页;365,93-94页;352,231-239页)。在 “九一八”事变前,此矿未能开采。(366,229页) 12月25日日本在奉天设满蒙毛织株式会社,资本1 000万日元,名为中日合办,实际上90%是日方资本。以我国产羊毛、驼绒制造毛呢、绒线。在天津设有洗毛厂、打包厂。有粗纺锭7 200枚,织机100台。它一家的规模就占我国四大粗纺厂(兰州织呢厂、日晖织呢厂、溥利织呢厂、湖北毡呢厂) 总锭数的80%。1924年遭受火灾,损失惨重,减资为300万日元,1931年再减资为40万日元。“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占领当局的直接扶持下,重新发展起来,后4次增资,1940年资本达2 000万日元,实收1 250万日元。它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毛纺织企业。(403,224页; 360,44页; 365,78页) 12月28日12月,北洋政府决定代管井陉煤矿中的德国股份。12月28日,派矿政司司长邢端为井陉矿务局总办。(352,63页) 1918年1904年设立的北京丹凤火柴公司与天津华昌火柴公司合并,取名为丹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以后又在安东设厂,先是生产制造匣料、轴木和箱板,后改火柴。总管理处设北京,股本增至100万元,日产量共约200单箱(张新吾: 《丹凤火柴公司沿革》,载《文史资料选辑》,19辑;194,31页; 《北京经济史话》,150页)。新中国成立后,迁入永定门外砂子口。1953年改称 “北京市火柴厂”。1992年停产,设备迁至通州,主要生产饭店用的高档火柴。(《北京晚报》,2006年6月5日,9版) 1918年 1918年1月3日孙中山为广东督军莫荣新擅拘大元帅府卫队官兵,令 “豫章” “同安” 舰炮击督军署。 4日王天纵在河南独立,自称河南靖国军司令。 5日莫荣新、李烈钧、程璧光等致电北京政府,提出召集旧国会等五项停战条件。 9日孙中山在元帅府举行招待会,揭露桂系军阀阻挠护法罪行。 15日孙中山欢宴闽粤军将领、官佐,致词称出师援闽决无不克。 20日西南各省督军等在广州组织护法联合会,因遭到各方反对,不久即散。 同日李烈钧任大元帅府总参谋长。 21日孙中山派员赴日,分函宫崎寅藏、犬冢木等,望赞助中国护法。 27日湘军攻占岳州,护法战事再起。 30日冯国璋下令对西南局部讨伐,命曹锟、张怀芝、张敬尧等进兵湘鄂。 2月2日程璧光偕唐绍仪、伍廷芳,邀孙中山及莫荣新在海珠举行会议,讨论改组军政府办法,改元帅名称为政务总裁。孙中山对改组事甚为不快。 8日戴传贤代理大元帅府秘书长。 14日北军第十六混成旅长冯玉祥在武穴通电主和,请南北罢兵休战。 21日于右任奉孙中山之命进入陕西。 23日孙中山致电章炳麟,望联合川、滇、黔各军以求巩固军政府。 26日程璧光被刺身死。林葆怿接任海军总长。 3月7日皖系之安福俱乐部成立于北京。 8日孙中山特任熊克武为四川督军,杨庶堪为四川省长。 9日孙中山发布《鼓励义军作战电》,希望各军“一致进讨,务完成护法之天职”。 15日孙中山复电唐继尧,指出“断不能因和议而稍事让步”,并促各军坚持讨逆。 23日孙中山通电各国驻华公使,声明在国会解散后,北京违法政府与各国缔结之一切契约、借款均无效。 29日徐绍桢任军政府卫戍总司令。 4月2日孙中山电唐继尧,无论军政府如何改组,仍坚持护法主张。 同日林森署理军政府外交总长。 10日广州护法联合会向国会非常会议提出军政府组织大纲修正案。 11日孙中山邀全体国会议员谈话,反对改组军政府。13日孙中山接见国会议员代表时,重申反对改组军政府。 17日军政府向日、美、法、英等16国发出通告,要求各国承认军政府为中华民国之合法政府。 5月2日王天纵任河南靖国军总司令。 4日广州非常国会赞成改组军政府,通过 《修正军政府组织法案》。 同日孙中山向非常国会辞大元帅并发表通电。 11日广东督军莫荣新擅捕军政府陆军总长张开儒,枪杀陆军次长崔文藻。 15日伍廷芳、陆荣廷、唐继尧等电冯国璋,请组织和平会议。 18日孙中山咨告非常国会,派内政总长居正为私人代表,“办理军政府交代事宜”。 20日国会非常会议改组军政府,采取合议制,选举唐绍仪、唐继尧、孙中山、伍廷芳、林葆怿、陆荣廷和岑春煊为政务总裁。6月5日,军政府政务会议推举岑春煊为主席总裁。 21日孙中山发布辞大元帅职临行通电及留别粤中父老昆弟书,即离广州往汕头。 30日粤军攻占福建武平、永定、上杭等县。 6月10日孙中山抵日本门司。 12日在粤国会议同通告开正式国会,惟仍未足法定人数。 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居法租界内。段祺瑞阴谋从租界引渡孙中山,未得逞。 27日孙中山自上海电陈炯明、蒋介石,告粤军现处三面包围,应冒险进攻以求生存。 7月5日唐继尧、陆荣廷、岑春煊等宣布就任军政府务总裁职。 8日北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冯玉祥在湖南常德宣布独立。 16日孙中山复函国会非常会议,接受军政府政务总裁职,派徐谦为代表赴粤。 24日军政府总裁唐继尧等通电拥护约法,历数段祺瑞罪状。 28日孙中山发起举行日本义士山田良政追悼会,并亲书 “丹心千古” 挽额。 8月1日列宁委托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复函孙中山,感谢孙中山对十月革命的祝贺,并向“中国革命的领袖” 致敬。 9日陕西各路民军推举于右任为陕西靖国军总司令,设总部于三原。 12日安福国会在北京开幕。 19日广州国会召开两院联合会议,决议否认北京政府之权力。 30日孙中山发 《告海外同志书》,主张重订党章,促进党务。 31日陈炯明援闽粤军占领漳州。旋又进占南靖、漳浦、同安等县。 9月4日北京国会参众两院选举徐世昌为大总统。 16日岑春煊、伍廷芳等致电徐世昌,劝其勿就总统职。 19日孙中山致函广州军政府,委派徐谦为全权代表参加政务会议。 27日政务会议复电同意,并任徐为司法部长。 26日蒋介石任粤军第二支队司令官。 同日南军将领谭浩明、谭延闿及北军吴佩孚等联名通电主和。 10月4日张继任中国国民党北方执行部部长。 9日广州军政府通告代行国务院职权并摄行大总统职务。 10月徐世昌就任北京政府总统。 22日杨庶堪就任四川省长。 11月16日徐世昌发布停战令。22日,广州军政府也下令停战,双方商定在上海进行南北议和谈判。 18日孙中山致电美国总统威尔逊,申明坚持护法立场。 19日驻粤美、英、法、意、日领事向广州军政府劝告息争,速谋统一。 25日孙中山函勉湘西护法诸军将领团结合作,设立统一指挥机关。 30日广州军政府电北京政府,促速开和平会议。 12月3日孙中山致军政府及国会书,指出和平之条件是国会自由行使其正当之职权。 13日孙中山分函粤军将领邓铿、许崇智等,告以在闽固守观变,以待将来。 22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主编的《每周评论》 在北京创刊。 23日孙中山复函林祖涵,指出,对借和议以遂其分赃割据之阴私者,吾党惟有竭力诛之,以求永奠此民国耳。 24日孙中山复函湖南林修梅,揭露北京政府假和谈的阴谋。 26日蔡元培、王宠惠等在北京组织国民制宪倡导会。 30日孙中山撰 《孙文学说》 序。 ☚ 1917年 1919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