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1918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1918年

1918年


1月

《新青年》自4卷1号起全部改用白话文,运用新式标点符号;编辑部进行改组,由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鲁迅、沈尹默等轮流编辑。
《新青年》4卷1号发表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的白话诗9首。


2月

北京大学成立歌谣研究会,征集全国民间歌谣。


3月

《新青年》4卷3号发表钱玄同化名王敬轩集复古派言论的《文学革命之反响》和刘半农的《复王敬轩书》,成为名噪一时的“双簧信”。
4日起上海《时事新报》创办文艺副刊《学灯》。


4月

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新青年》4卷4号),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主张。
《新青年》从4卷4号起增设“随感录”专栏,开始提倡和发表文艺性杂文。


5月

鲁迅发表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新青年》4卷5号),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杰作白话小说。
李大钊发表杂文《新的!旧的!》(《新青年》4卷5号)。


6月

《新青年》4卷6号出版“易卜生专号”,发表胡适的《易卜生主义》和袁振英的《易卜生传》。并发表讨论旧戏的通信。同期刊登胡适、罗家伦合译的易卜生戏剧《娜拉》。


7月

刘半农发表《通俗小说之积极教训与消极教训》(《太平洋》1卷10号),对“黑幕小说”进行批判。


8月

清华书局创办《小说季刊》,徐枕亚任主编。
沈尹默发表新诗《三弦》(《新青年》5卷2号)。


9月

上海《东方杂志》15卷9号发表《教育部通俗教育研究会劝告小说家勿再编写黑幕一类小说函稿》。


10月

《新青年》5卷4号推出“戏剧改良专号”,刊登胡适、傅斯年、欧阳予倩等人的文章,开展对旧戏的讨论。
刘半农发表《“作揖主义”》(《新青年》5卷4号)。
周作人翻译的显克微支的《酋长》刊于《新青年》5卷4号。


11月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新青年》5卷5号)。
由北京大学学生傅斯年等创办的“新潮社”成立。


12月

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新青年》5卷6号),提出人道主义文学的主张。
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新青年5卷6号》)。
陈独秀、李大钊主编的《每周评论》于22日创刊。

☚ 1917年   1918年 ☛

1918年

1918年

北京《晨报》创刊。
作家苏曼殊逝世,终年34岁。

☚ 1918年   1919年 ☛

1918年

1918年

☚ 1917年   1919年 ☛

1918年


文化

德国施利克的《普通认识论》出版,推动了逻辑实证主义的产生。
德国施本格勒的《西方的没落》出版,主张建立一种军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新文化。
考茨基发表《无产阶级专政》一书,反对“十月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齐美尔发表《人生观》,成为非理性主义者。
美国库利发表《社会进程》,进一步论述其有机社会论和心灵中心说。
美国刘易斯发表《符号逻辑概论》,成为模态逻辑的奠基人。
美国沃利斯发表的《弥赛亚:基督教与异教》,成为人类研究弥赛亚学说的最早论著。
美国基尔帕特里克创立“设计教学法”。
瑞典卡塞尔的《社会经济学原理》出版,以非货币性投资过剩说,论述经济周期问题。
法国让·科克托发表宣言,提倡一种简短、音调偏高且严谨的新型音乐。
4月,列宁发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拟定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的纲领。


政法

印度旁遮普人民起义,反抗英国镇压革命运动的立法。
英国通过新教育法案,规定了接受义务教育的最大年龄为14岁。
苏维埃国内战争爆发。
1月8日,威尔逊在国会宣布其“十四点计划”,确定了美国作战目的。
1月12日,拉脱维亚宣布独立。3月3日,苏俄予以承认。
1月26日,因罗马尼亚占领比萨拉比亚,苏俄与之断交。4月9日,比萨拉比亚并入俄国。
1月28日,芬兰赫尔辛基工人起义,推翻反动政府,成立苏维埃,但只存在3个月,即被推翻。
2月,甘地在印度发动非暴力抵抗运动。
2月14日,苏俄即日起废除俄历,实行公历。
2月16日,立陶宛宣布独立。3月3日,苏俄予以承认。
2月24日,爱沙尼亚宣布独立。3月3日,苏俄予以承认。
3月3日,苏俄与中欧同盟正式签订《布列斯特一立托夫斯克和约》,宣布退出大战。
3月9日,英军在苏俄摩尔曼斯克登陆。4月5日,日军和英军在海参崴登陆。
春,英国国会通过“人民代表法令”,重新规定了选举法。
5月,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受协约国指使在苏俄进行武装叛乱,占领西伯利亚和乌拉尔许多地区,夺取了伏尔加河沿岸的一些城市,后被红军击溃。
5月7日,罗马尼亚与中欧同盟签订《布加勒斯特条约》,对奥匈帝国和保加利亚作出领土让步,并给予德国以石油资源租借权。
7月3日,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被处决。
7月4日,英国政府提交国会《蒙塔古一柴姆斯福德报告书》,提出印度宪法改革方案。
7月9日,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在莫斯科等城市发动叛乱。
7月10日,苏维埃政府颁布《苏维埃宪法》,确定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的政府模式。
8月,红军两次打退克拉斯诺夫对察里津的进攻。
8月2日,协约国军在阿尔汉格尔斯克登陆。8月4日,英军在巴库登陆。8月16日,美军在海参崴登陆。
8月30日,列宁遇刺受重伤。
9月,保加利亚士兵起义,攻占数城逼近索非亚,并在拉多米尔城成立共和国,10月2日失败。
9月30日,协约国与保加利亚在萨洛尼卡签订停战协定,保军退出战争,并给协约国提供作战方便。
10月21日,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马萨里克当选为总统。
10月30日,土耳其与协约国的《穆德罗斯停战协定》签订,土耳其退出同盟国。
11月,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推翻了霍亨索伦王朝,建立了工农代表苏维埃。后政权被资产阶级攫取,革命失败。
11月3日,协约国与奥匈帝国在帕多瓦缔结停战协定,奥匈军队全部复员。
波兰共和国在华沙宣布成立,毕苏斯基出任总统。
11月11日,德国投降,与协约国在康边签订停战协定,历时4年零3个月的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11月13日,奥地利成立共和国。
匈牙利在贝尔格莱德签订《特别停战协定》。
苏俄废除《布列斯特和约》。
11月16日,匈牙利共和国成立。
11月18日,前沙皇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在鄂木斯克发动政变。
11月30日,德国颁布普选法,规定了国民议会的选举办法。
12月1日,塞尔维亚一克罗地亚一斯洛文尼亚王国成立。
12月30日,德国共产党成立,确立了革命纲领,促进了第三国际建立。


经济

苏俄工业实行全面国有化,由经济委员会集中领导。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以动员国内一切资源保证前线需要。


军事

6月15日,在皮亚韦河战役中,奥军失败,开始撤退。
9月26日,协约国军发动攻势,越过阿尔贡山,占据圣康坦、朗斯和阿尔芒提埃尔,德军战败,于11月11日媾和。


1918年中华民国7年·戊午


文化

罗布桑却丹著成《蒙古风俗鉴》,较详细地论述了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及其沿革。
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正式成立于上海,此为中国最早的私营电影制片机构。1926年改组为“国光影片公司”,1927年停办。
中国最早的钢琴谱《进行曲》刊印。
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组织的“新民学会”成立于长沙,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寻求改造中国之道路和方法。
5月15日,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示和鞭挞旧礼教和旧道德。
7月1日,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此为中国人民歌颂十月革命的第一篇论文。
8月,庞醒跃于上海创设东亚专科体育学校,培养体育人才。
10月,邵飘萍在北京创办《京报》,宣传十月革命,支持反帝反封建斗争。
11月,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论文,正确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
12月22日,陈独秀和李大钊在京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
12月30日,孙中山著《孙文学说》成书,自序于上海。


政法

1月3日,孙中山因粤督莫荣新杀大元帅府卫队官兵,命海军炮击广州观音山督军署。
1月5日,莫荣新、李烈钧、程壁光提出召集旧国会等五项停战条件。
1月15日,西南各省军阀在广州组成“护法联合会”,与军政府抗衡,谋与北方军阀妥协。
2月17日,冯国璋公布修正《国会组织法》及参众两院 《议员选举法》。
3月29日,段祺瑞第三次组阁,立即组织北洋军大举南攻。
5月2日,上海英商祥生造船厂工人罢工,反对搜身。
5月4日,西南军阀操纵非常国会通过决议,修改军政府组织法。孙中山被迫通电辞职。
5月21日,孙中山离穗赴沪,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
6月,吴佩孚在湖南同西南军阀订立 《停战协定》,反对段祺瑞。新的直桂联盟形成。
8月12日,“安福国会”在京开幕,段氏集团操纵新国会选举。
9月4日,“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为大总统,把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势力挤出中央政府。
11月3日,熊希龄、张謇、蔡元培等24人在京通电宣告成立“和平期成会”,对实现第二次南北议和产生较大影响。


经济

2月,中日合办的中华汇业银行成立。
4月起,北洋政府全年所举外债共约2亿元。
5月,北洋政府发行长、短期公债共约9 300万元。
9月5日,上海永安公司开业,经营百货、旅馆、酒楼、游乐场等业务。
12月8日,北洋政府农商部接管中德合办的“井陉矿产”。


军事

5月,段祺瑞政府与日本订立《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日本取得在中国驻兵和军队自由出入中国东北与蒙古的特权。
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其他

吉林发生7~8级地震。


1918年


数学

怀耳[德]的专著《空间·时间·物质》出版,用哲学和数学方法阐述广义相对论,首次作出建立统一场论的尝试。他提出仿射联络的观念。它是T jki的变换关系式的推广,但不依赖于dS2的选取,通过仿射联络,可以引进曲率。
黎斯[美]建立了希尔伯特空间理论。
爱尔兰[丹]为改进自动电话交换台的设计,提出排队论的数学理论。


物理学

马克斯·普朗克[德]因创立量子论发现量子能,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朗之万[法]在压力激发的石英板实验中,发现产生水中声波的方法。用压电石英制成强力超声波辐射器,并应用于海底通讯及金属结构等研究。
爱丁顿[英]发表《关于引力的相对论报告》一文,用英语解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且预言相对论必定符合从十分致密的恒星发射出来的光会变红的检验。后来这个预言得到了证实。
魏尔[德]提出规范不变几何理论,用以概括万有引力和电磁,第一次试图建立统一场理论。
普兰特耳[德]提出飞机翼尾流引起的曳力理论。
N.H.D.玻尔[丹麦]提出量子理论和经典理论之间的对应原理。


化学

弗里茨·哈伯[德]因氨的合成,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麦克·路易斯[美]总括地提出了双分子碰撞反应的理论。得出指数定律,其理论计算值结果与实验值非常符合。
能斯脱[德]利用链机制说明氢与氯之间的光化反应。他假定按照爱因斯坦定律(假定吸收一个能量子,使反应气体一个分子离解),但氯原子不需要光的参与就可以进行“链式反应”,一直到原子与器壁碰撞或混合物其他气体分子碰撞被移去为止。
萨赫斯和莫尔[德]根据X衍射法,测定金刚石结构的结果,再次提出张力环学说,并用清楚的模型表示环己烷椅式和船式结构。该学说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玻恩和哈伯[德]分别设计出测定点阵能的热化学循环,同时提出点阵能的理论计算法,并用X射线衍射测定的晶体结构数据计算点阵能,阐明离子晶体正负离子静电引力的本质。


天文学

史蒂宾斯[美]在1918年、1925年和1937年三次日全食时,对日冕的亮度进行了初步测量表明,在太阳活动周的过程中,日冕的亮度不发生显著变化。
沙普利[美]提出造父变星和球状星团的理论,并利用莱维勒发现的造父星周光关系,测定了69个已发现的有造父星的球状星团的距离,得出银河系的图像,并且太阳也不在银河系的中心。这是继哥白尼之后,又一次排除了太阳在宇宙中心的特殊地位。
莫里、卡农[美]刊布德拉帕东星表,表内列出了22.5万多颗恒星的光谱类型。
平小清次[日]发现小行星族。


地学

柯本[德]发表《按温度、降水及其年变化的气候分类》和《一种新的气候分类法》论文,设计出一种新的气候分类法,其中首次采用温度和雨量的年变化,将赤道到极地划分为五个气候类型和若干副型,并明确提出各型气候的特征。


生物学

施佩曼[德]通过实验,发现两栖类原胚的背唇能起“组织者”的作用,即一种形成体。施佩曼发现组织导体在胚胎发生中的作用。
费歇[英]发表论文证明孟德尔遗传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进化论之间是可以相互调和、相互补充的。


农学

琼斯[美]创造了“双交”的方法。他利用四个自交来进行杂交,如果自交系甲和乙、丙和丁各组成一对杂交,当其后代再行一次杂交时,就可得到一个由甲乙丙丁组成的双交种。


医学

W.H.豪厄尔发现了肝素的抗凝血作用。


工程技术

沃斯顿[英]提出地面传播的电磁波理论。认为电磁波是沿着弯曲的地表面,通过绕射而传播的。
阿伯拉罕[法]等发明了多谐振荡器,能产生多种方波。
纽约制成并使用世界上第一套三色交通灯。
雍格取得了低翼单叶飞机的专利权。
贝尔[加]制造了第一艘5吨的水翼艇——“HD-4”,航速超过当时的一切快艇。
阿姆斯特朗提出超外差原理,翌年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超外差接收机问世。
阿普拉姆[德]提出了有关混凝土强度的“水、水泥比例说”。
美国制造出8 000吨的油轮。
美国建成电力推动战舰“新墨西哥号”。
贝尔研究所设计了“载波电话”。
美国研究军用短波技术,研制出波长为70~150米的发射和接收设备。
约翰[美]将人工尿素与甲醛缩合制成一种塑料。
美国进行了飞机航空邮递试验。
美国首次使用飞机喷药杀灭棉铃虫。


1918年中华民国7年·戊午


数学

胡明复在美国发表论文《线性微分与积分方程》。


地学

顺直水利委员会为了解华北水文情况,于各河系设立雨量站。
江南水利局设测量所观测太湖重要支流水位,不久将测量改为12个专门观测站。


农学

过探先、邹秉文、奚九如、费耕雨等人进行江苏水稻螟虫考察,并指出了防治方法。
本年引进了家畜人工授精技术,并对家禽的人工孵化技术进行了研究。
浙江定海省立水产品制造厂建成投产。
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在南京、上海、郑州等7处设立棉作试验场,以改进棉花的种植和品种。
吴玉堂等在黑龙江创办实业公司,该公司及其他各处的一些农垦公司大都采用近代农业机具进行生产,成为使用近代农业机具的先行者。
是年前后,山西省政府从澳洲引入“美利奴”羊1 000多只进行改良。


医学

冉雪峰从实践中总结出治疗鼠疫的“太素清燥救肺汤”和“急救通窍活血汤”,具有显著疗效。
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主张中西医学汇通,并汇集了其一生治学临证经验和心得,创制多种方剂。
徐友丞总编《医学卫生报》在宁波创刊,1920年停刊。
谌耀斋、康仁山、蔡涵清在天津创办《医学进德报》,1920年停刊。


工程技术

4月,京绥为从口泉煤区运煤需要修建京绥铁路口泉支线(大同—口泉,19.2千米)开工,同年9月完工通车。
9月,粤汉铁路岳阳至长沙间完工,至此全段告成,由武昌徐家棚可直达株洲。
10月,日本为铁矿口运输,修胶济铁路铁山支线(金岭镇—铁山,7.1千米)开工,次年3月完工。
戊通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哈尔滨。
江南造船所为建造4艘万吨货轮,兴建了4座船台,船台两侧设有起重机10座。
1918年后,江南造船所陆续建造10多艘船长60米左右、约3 000马力、航速14~15节的船舶,满足了长江的航运需要。
上海振华造漆厂和永和实业公司创办。
山西大同煤矿开始建设现代矿井。
上海邮局开始用电动盖销机盖销邮票。
日本开办鞍山钢铁所,建成400吨、500吨高炉各1座,这是旧中国最大的高炉。
扬子机器公司在武汉谌家矾建立100吨高炉1座,年产生铁3.6万吨。
江西乐平发现锰矿。

1918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一家称得上是资本主义经营的江西宁茶振植公司。这是一个资本13万元,占地1 500亩的茶园。它拥有若干茶叶制作工场,其中安装了一些新式的制茶机器。但发展不顺,1932年停业。(《汪敬虞集》,330页)
是年 在广州设立广东兄弟树胶公司。这是中国的第一家橡胶厂。(362,8页)
是年 上海荣锠泰机器厂(1913年成立) 开始生产4英尺脚踏车床。这是上海第一家专门制造并出售车床的机器厂。以前民族资本机器工业也制造过少数车床,但大都仅供自用。(127,203、201页)
是年 江浙两省颁布限制茧行暂行条例。江苏规定每县境内如有五家以上之茧行,在五年内不得再事增设; 未满五行各县,除手工机织原料产地之江宁、吴江等五县另有专案限制外,得增设至五家为限。浙江则以已设之茧行为中心,二十里范围内不得再事添设,而新设茧行之烘茧灶以十乘为限。在此时期,凡经政府许可设立之茧行,有领取牙帖、缴纳牙税之义务。1928年国民党政府取消了此项限制。(沈文纬: 《中国蚕丝业与社会化经营》,上海,生活书店,1937,28-29、188页; 418,131页。高景岳等: 《近代无锡蚕丝业资料选辑》 19-20页收有1917年颁行的 《江苏省取缔茧行条例》。与此处所述限制茧行的精神一致,但限制的内容出入甚大。高书的限额为20家)
是年 1910年度支部出资200万两在汉口谌家矶筹建造纸厂(财政部造纸厂),但延至1914年北洋政府于善后借款中支出150万元作为开办费,才得以于是年开工生产。开办后,由政府每年补助83 000元。该厂资金雄厚,规模宏大,机器设备齐全,但自开办后,运转情况极不正常,虚靡了大量民脂民膏。(344,98页)
是年 香港商人李石泉接办设于广东南海盐部的增源造纸厂,改名绵远纸厂,于是年投产。1929年由盐部制纸厂以10万元收买。1938年广东沦陷后,日人久保强行接管,更名为王子制纸会社。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军政部接收,肆行破坏、劫掠。后国民党将领罗卓英以维持 “荣军”(伤残军人) 的名义占据了该厂。国民党撤退前,经当地正义人士与工人联合进行护厂斗争,该厂赖以保存下来,未被拆迁。但到新中国成立前已盗卖一空,厂区已成一片废墟。这家1890年投产、中国最早产生的造纸厂之一从此消失。(344,96-97、128、176、249-250页)
是年 五洲药房改组为五洲药房股份有限公司,资本10万元,项松茂任总经理。此后规模逐步扩大,设有太和药房、固本肥皂厂、南洋木塞厂、第二制药厂、东吴药棉绷布厂等。1936年实收资本150万元,1937年达250万元。(115,538-539页; 果鸿孝著:《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154页;114,1089页)
是年 上海出现中国第一家电机织绸厂——肇新绸厂,开启了丝织工业以电机织绸的新时代。同年,著名的物华绸厂于上海开业,也购置了日本制造的电力丝织机。到1929年,上海已有电机丝织厂二三十家,工人、商店依赖电力丝织业生活者,直接、间接不下十余万人。到1926年,杭州已有电力织机3 500台。此外,镇江、苏州、丹阳、盛泽等地的电机织绸业也日渐兴起。(418,244-245页;184,193页)
是年 创办于黑龙江呼玛的三大公司备有大型拖拉机5台和其他机械农具。日本人的调查报告称之为 “以江浙财阀为背景的机械化农场。”(111,359页)
是年 日本对华提出 “二十一条”后,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抵制日货达8月之久。是年日本输华货值14 112.5万日元,较1914年减少2 124.5万日元,降低13.08%。(398,上册,530页)
是年 瑞典火柴商人设立瑞中洋行(Swedish-Chinese Import & Export Co.),当年有少量火柴输入中国,但因欧战方酣,海运风险大,以后就中断了。(343,26页)
是年 在重庆日租界开设中日合办的又新丝厂,资本3万两,有丝车116部。到1926年,丝车达360部,年产丝400件。该厂从开办到1925年这11年间,平均每年纯利达27%。在陆续增资后,中国人的投资在资本总额中所占比重增大。1924年,该厂与大有集团合作,丝厂的资金作价9万两,另由大有出等额的资金,大有负责金融和鲜茧的购买以及生丝的销售(一说改组成了大有丝厂)。其后参加了大华生丝公司联合共营,随着大华公司的失败而倒闭停业。(333,253页; 《重庆工商史料》,1辑,105页)


1918(民国七年)


1月1日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改组为有限公司,额定资本500万元,实收270万元,全部在简氏家族中瓜分。同年向北洋政府农商部注册。公司中心移至上海。(148,序,2页; 正文,10、13页)


1月5日—12月20日

1917年8月14日中国对德宣战后,协约国同意中国修改进口税则。1918年,中国外交部和公使团商议,决定在上海成立 “修改进口税则委员会”,14个国家派代表参加。会议从1918年1月5日开始,12月20日结束。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次全面修订税则。委员会采纳了对中国最为不利的以1912—1916年平均货价为标准的日本提案。修订后的税率仅为3.6%。进口棉纱征税,改变了旧税则仅征单一从量税(每担定税9钱5分) 的规定,而实行棉纱在45支以下的,以担为单位,征从量税; 45支以上的,征从价税5%。20支以下的粗纱,我国纱厂都能生产,而细砂的生产正处于幼稚时期,需要关税的保护,不论从财政收入或保护工业上说,粗、细纱分订不同税率是完全必要的。免税品范围与1902年8月的税则相同。(102,1445 -1472页; 319,526页;340,198-212页)


1月25日、4月27日

到1918年年初,财政部欠中、交两行垫款9 300万元有奇。两行不兑现的京钞票价不断跌落。“两行之信用益堕,人民之痛苦益深”。1918年1月25日,北洋政府为归还中、交两行欠款及补助两行之准备金,发行6厘短期公债4 800万元,偿还期五年,还本付息从延期偿付的庚子赔款中拨出。4月27日,北洋政府为续还中、交两行积欠,发行6厘长期公债4 500万元,偿还期20年。“上项公债收款,准用北京中国、交通两银行钞票缴纳。”(108,342、346-347页。短期公债的发行时间据175,893-894页)


1月29日

民国三四年的公债,系以常关税课一部分作为担保。是日,北洋政府批准“为巩固公债信用,并以保存税课起见,拟将常关税款委托总税务司保管”,并公布了 “海关兼管50里外各常关及内地常关与边远税关名称表”。从此,不仅通商口岸50里内常关,全国常关,甚至边远税关的税款也归总税务司保管。(319,556-557页)


1月

在福建船政局附设飞机工程处。同年8月制成第一架水上飞机。1928年9月飞机工程处改为海军制造飞机处。1930年,由飞行员许启成驾驶海军制造飞机处制造的江鸿号飞往武汉,这是海军制造飞机处所造飞机航程最长的一次,在我国航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338,370-372页)


2月1日

中日合办的中华汇业银行开张,资本1 000万日元。华股代表为陆宗舆,日股为兴业、朝鲜、台湾三银行。实权操诸日人手中。主要任务是充当兴业、朝鲜、台湾三银行和日本银行团在华代表,经理借款的汇兑、存放。该行在京、津两地发行钞票。1929年休业。以后经过整理又复业,1936年又休业。(123,144-145页; 365,90页;403,347页)


2月2日

福新面粉二厂向1913年8月创立的中日实业公司借日金25万元,限三个月归还,年利九分五厘(即每百元利息9元50钱),以二厂全部财产、工场道契,另地皮道契、成记堆栈及一切保险单作抵。(131,48-49页)


2月12日

北洋政府与日本正金银行签订《四郑铁路短期借款合同》。后者借款260万日元以补充四郑铁路资金,年利7厘。“政府对此项借款本息之支付为无条件之保证”。以四郑铁路之动产、不动产及一切收支为第二次之担保。(102,1344-1345页)


2月21日

北洋政府海军部与日本三井洋行订立 《无线电台借款合同》。后者贷款英金536 267镑修建无线电台。此款匀作30年分还,其未还之款年息8厘。“中国政府于30年内须付承办人以管理之全权”。在附件 “三井洋行声明书”中还明确规定: “三十年期内,不得允许他人建设同样无线电台以与日本欧美通电,即中国政府亦不得自行建设”(208,6卷,181页)。这无异于承认日本可以垄断中国无线电讯30年。此款用于在北京郊外双桥设立无线电台。电台建成年月不详。(102,1347-1351页;123,156-157页;317,117页)


2月

1907年7月,农工商部对华商辛茂第领办之辽宁本溪牛心台之大小南沟煤矿核给开照。1911年3月农工商部对华商高锡五等领办之牛心台红脸沟区煤矿核给开照。其后日人庵谷忱强行开采这两个矿权完全属于中国人的煤矿。1915年 《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 附件三规定牛心台为中国政府允许日本人探勘或开采的九个煤矿之一后,在日人的胁迫下,农商部于是月对专为开采牛心台煤矿而于1915年设立的所谓中日合办的彩合公司发照。日本人恃强以彩合公司名义霸占了这两个煤矿。(352,251-252页;365,66页)
2月 1917年动工建厂之日本内外棉株式会社青岛工场开工,有纱锭6 000枚。是为日资在青岛设纱厂之始。(青岛市档案馆编: 《帝国主义与胶海关》,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272、283页。301,351页说内外棉最初在青岛设厂是在1916年。王守中等: 《近代山东城市变迁史》,482页说内外棉在青岛设厂是在1917年。此处从胶海关1918年贸易报告)


3月

浙江长兴有四亩墩、大煤山及广兴三个煤矿区。1914年鄂人刘长荫用土法开采四亩墩。是月改为股份公司,资本220万元。1924年江浙战起,矿厂受重大损失,工程完全停顿。1924年,受战争影响停工。1927年,浙江省政府以该矿久停、拖欠矿税为由,取消该公司矿权。1928年,由建设委员会接收。约在此后,大煤山、广兴二矿也开采了,但仍以四亩墩设备较全。1932年9月回归商办。1934年,上海、苏州、无锡三市的销量占其总销售量的53.5%,其中上海占23.3%。(115,633页; 《第三次中国矿业纪要》,128页; 《第五次中国矿业纪要》,469-472页; 396,169页)


4月11日

北洋政府公布 《电气事业取缔条例》,对 “经营电气事业及需用电气,或以电气供给他人之用者”在立案、施工、技术、设备、经营管理、违规处置等方面作了规定。(178,29-37页)


4月17日

由王郅隆、倪嗣冲等创办的天津裕元纱厂开业,资金200万元。从美商慎昌洋行订购25 000枚纱锭。开业之初,就邀日本大仓洋行以不记名方式入股,约占股本的二分之一。日本人大量涌入裕元。后几次增股,纱锭增至75 000枚,布机1 000台,成为华北最大的纺织厂。1919—1922年每年都有盈余,共盈利370万元,还清了大仓洋行股金本利。但裕元1921年借了大仓洋行250万日元,还借了金城银行的钱,利息负担很重,加之市场情况日趋恶劣,此后处境日渐艰难。(王景杭等: 《裕元纱厂的兴衰史略》,载《天津文史资料选辑》4辑; 《倪嗣冲和他在天津的投资》,见 《近代史资料》1978年第1期,159页))


4月25日

招商局轮船 “江宽号”在汉水丹口池被北洋军舰撞沉,被难船员、乘客将近400人,损失150万元左右。这是长江航线上一次空前的灾难。(321,320页)


4月27日

农商部公布 《修正工商同业公会规则》 10条。“工商同业公会以维持同业公共利益、矫正营业上之弊害为宗旨”。“工商同业公会之设立,以各地方重要各营业为限,其种类、范围由该处总商会、商会认定之。”(176,844-845页)


4月30日

段祺瑞政府与中华汇业银行(代表日本兴业、朝鲜、台湾三银行) 签订《有线电报借款合同》。后者借款2 000万日元,充有线电报改良及扩充资金之用。期限5年,年息8厘,以中国全国有线电报之一切财产及收入为担保。(102,1359-1360页)


4月

铃木商店、久源矿业会社、古河合名会社、大仓矿业会社、大阪亚铅矿业会社和三井矿山会社六家从事中日贸易和矿冶业的大公司在日本当局的极力协助下,合资3万元成立兴源公司。1920年3月,兴源公司操控梁志文等在北京组织民康实业公司,于4月12日与跟阎锡山关系密切的裕晋公司、义昌公司共设同宝煤矿公司,探采大同、左云、怀仁等地的煤矿。资本300万元,裕晋、义昌两公司以其现有矿区、设备和以往的经营资本作为现股150万元,另150万元由民康实业公司出资,实际由兴源公司借款。兴源公司于1920年6月和11月分两次从正金银行借到这笔钱。9月,兴源中的大仓矿业等另组大源矿业株式会社,以实际进行开发煤田的事宜。大源资金200万元,其中150万元是日本大藏省自国库中存入等值的银块到横滨正金银行,再由该银行以年率6分5厘融资的。这是日本国家资本经由 “企业联合团”投资中国煤矿的典型。大源经由民康实业公司贷款给同宝公司以经营大同地区的煤田,最初抱有很大的希望。大源主要依靠亲日派梁士诒的穿针引线与 “合作”。1922年奉系失败,梁出逃日本。同宝公司陷于困境。此后日人力图通过控制京绥铁路和掌握山西煤的销售,进而实现对山西煤矿的控制。1932年2月,大源矿业会社与兴源公司先后宣告结束,由大仓组继承对同宝公司的矿权。1936年8月,因未缴32万元的矿区税,被取消了矿业权。(419,129-142页)
4月 1916年开始筹办大成张(家口) 库(伦) 长途汽车公司,1917年4月6日开车赴库伦探路,4月11日安全到达库伦。决定利用原有官马大道加以修整,以便利行车。是月,以汽车8辆开始营业。这是中国第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开办长途汽车运输业务的商营汽车公司。自1918年4月至1919年9月,营业收入达20万元。由于西北军和库伦都护使的敲诈勒索,1919年8月15日,大成公司被迫将全部财产、设施和车辆作价16万余元,要求西北军付款,以便偿还各项债款和发还股本,结果到1920年仅付给2万元。后西北军溃败,所有车辆被察哈尔都统接收,作为直皖战争的战利品被瓜分。(390,105 -107、110页)
4月 交通部在京绥铁路管理局内成立筹办西北行驶汽车事宜处(简称筹办处)。6月9日,派车6辆在张家口、库伦之间试行,其中4辆安全抵达库伦。10月11日,正式通车营业。这是中国官办长途汽车运输之始。受西北军征用汽车以及1920年7月爆发的直皖战争的影响,营业停止。直皖战争结束后,9月,交通部另组西北汽车处,恢复张库路营业。不久,库伦战事又起,张库汽车运输再次停止。几经周折,转而开展张家口至库伦的短途汽车运输,以期弥补。同年12月开行数次,终因业务清淡停业。西北汽车处先后购买各种汽车90辆,这时已全部分散,无法再行营业。1922年7月1日,交通部批准西北汽车处裁撤。交通部西北汽车处及其前身西北行驶汽车事宜处,自1918年4月开办至1922年7月撤销,历时4年零3个月,营业收入现金140 916.25元,而军事运输记账项下竟达451 090元。西北汽车处一切用款,主要依赖京绥铁路管理处拨款借垫。(187,247页; 390,108-112页)


5月15日

满铁根本不打算让振兴公司经营炼铁事业。1915年,满铁总裁中村雄次郎向日本政府提出投资2 000万元在鞍山建大型炼铁厂的申请。1916年4月4日,日本政府批准申请,并根据8月5日的申请,由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大隈重信于当年10月4日颁发经营制铁业的许可。1917年3月,满铁总裁命名为 “鞍山制铁所”。在1916年11月13日张作霖为满铁购买土地大开绿灯后,满铁分三期共霸占了657余坪(即2 000余万平方米) 的土地。满铁把鞍山附属地当做殖民地,非法行使行政权(警察权、课税权、文化教育权、驻军权)。1917年鞍山制铁所动工。是日,鞍山制铁所正式成立,日人八田郁太郎任所长。1919年4月29日一号高炉点火,制铁所正式生产。同年12月16日二号高炉点火。两座高炉都一度停火。1926年7月27日两座高炉同时作业。1919年生铁产量32 126吨,此后直线增长,1927年达203 445吨。(366,75、86-87、96、97-100、101、113页)


5月16日、19日

16日,中日双方签订 《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19日,签订《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日本军队可以借口防敌,任意进入中国领土领海,占用中国各项设施,而中国必须提供交通运输等一切方便条件,为日本侵占北满打开了方便之门。两协定于1921年1月27日取消。(102,1365-1370页; 103,154页)


6月5日

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张。这是中国第一家正式开业的交易所。额定资本100万元,实收仅10万元,经纪人定为60人,交易对象为公债、股票及中外银行发行的钞票三种。1933年已处于停顿状态。(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历史研究室编: 《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439、452页)


6月13日

中国与瑞士订立 《通好条约》,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依据 “最惠国领事之同等利权”,瑞士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这是中国给予外国治外法权的最后一约。“俟中国将来司法制度改良有效时,瑞士国即与他缔约国同弃其在中国之领事裁判权。”(102,1373-1374页; 413,40-41页)


6月18日

段祺瑞政府与日本兴业、台湾、朝鲜三银行订立 《吉会铁路借款预备合同》。通过这条铁路(吉林经延吉到会宁) 权的出卖,段政府得到了垫款1 000万日元。(102,1375页)
6月18日 在上海成立株式会社上海交易所,资本3 000万日元,到1921年已交清1 500万日元。主要为日人岛德藏的资本。(365,98页)


6月

由穆藕初等创办的上海厚生纱厂开工,资本120万两,有纱锭16 000枚。1922年增至40 340枚。1931年有纱锭7万余枚,布机900余台。因营业不振,1930年12月停工关厂。1931年10月售与申新公司,改称申新六厂。(115,455页;358,73页; 《穆藕初文集》,684-685页)


7月5日(一说7月9日)

北洋政府批准将龙关铁矿和烟筒山铁矿合并成立龙烟铁矿公司,开采龙关(今已并入赤城县) 铁矿和宣化烟筒山铁矿,资本200万元,1919年增至500万元,官商各半。官股的资金起码有一半来源于 “西原借款”; 商股主要是大官僚、大军阀、大银行家。以陆宗舆为督办。先着手开采烟筒山矿区,1918年10月,烟筒山矿开工。翌年春,开始出砂,至1919年11月,共出砂约10万吨,以其中的4万吨送请汉阳铁厂试炼。由于矿砂、焦炭等各种原料经长途运输,耗费巨大,仅运输费就占生产成本的38%。试炼只维持了4个月,亏损25万元。1919年11月,因铁砂无销路,烟筒山铁矿关闭。选定在北京西郊石景山开办炼铁厂,1919年破土动工。1922年年底,龙烟铁矿的工作被迫停止。1928年7月,国民政府接管龙烟铁矿,大部分商股作为逆产被没收,改名为龙烟矿务局。1930年2月24日,龙烟矿务局被移交铁道部。直到抗战前,石景山炼铁厂始终未能出铁。从龙烟铁矿筹办到30年代,日人一直觊觎此矿。(吴景超: 《龙烟铁矿的故事》,载 《新经济半月刊》,1卷,4期; 郑连明: 《龙烟铁矿公司创办始末》,载《近代史研究》1986年第1期; 《民国档案》1988年第3期,64页)


7月8日

1915年7月,张嘉璈发起上海各银行正副经理聚餐会,最初参加的有中国、交通、浙江兴业、浙江实业、上海商业储蓄、盐业、中孚7行。至此香港路会址落成,上海银行公会正式成立。聚兴诚、四明、中华、广东、金城5行次第加入。入会银行增为12家。同年11月,银行公会设立公共准备金,由12家银行集资现银30万两,由中国银行特设金库保管,专为维持市面之用。(387,24页;356,87页; 杨荫溥编: 《上海金融组织概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0,143-145页;363,168-169页)


7月10日

美国运轮部总办韩丽和我国政府代表、驻美公使顾维钧签订合同,约定江南造船所为美国制造载重1万吨、排水量14 750吨的运输舰4艘。(339,108页)


7月29日

北洋政府交通部公布 《长途汽车公司条例》及 《长途汽车公司营业规则》。(187,247-248页;390,518-520页)


7月

陈蝶仙在家庭工厂的基础上成立家庭工业社,资本1万元。1930年增至50万元。所用商标,均为无敌牌。产品有牙粉、化妆品等。(115,534-535页; 《文史资料选辑》80辑,223页)
7月 由富士纺绩、日本棉花、伊藤忠商事三会社组织的日华纺织会社收买上海浦东陆家嘴英商鸿源纺织厂(1897年由美商创办,后转为英商,有纱锭53 056枚),改名为日华纺绩第一、第二厂。此为日华在华设厂之始。(116,587页; 301,346页)


8月2日

段祺瑞政府与中华汇业银行签订《吉黑两省金矿及森林借款合同》,后者借款日元3 000万元,期限10年,年息7厘5,以吉黑两省金矿、国有森林及其他收入作抵。(102,1395-1396页)
8月2日 日本宣布对俄出兵。13日即往黑龙江省调兵。16日单方面宣布出兵北满。17日日军陆续侵入哈尔滨、博克图、满洲里、齐齐哈尔等地,并强占满洲里驻军营房,勒令中国在满洲里的驻军“退驻后方”,限期将营房腾出。(《历史研究》1982年第6期,107页)


8月10日

日本特使西原龟三勾结财政总长曹汝霖策划所谓的币制改革,以便日本得以控制中国的货币金融。是日,未经国会审议通过,段祺瑞政府即以大总统令公布 《金券条例》,拟发行与日元等值的金券,以金券收回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纸币。北洋政府向朝鲜银行借日元8 000万元,仍保留于该行,作为中国政府的准备。此金券不能兑现,但可向朝鲜银行兑换日元。中国金券完全成了日元的附庸。此举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也遭到四国银行团的反对。《金券条例》被迫取消。(108,467-525页; 《历史研究》 1982年第5期,28页; 123,145页)


8月27日

北洋政府陆军部与英国马可尼亚无线电报公司订立 《无线电话借款合同》。后者贷款60万英镑,分5年归还,以国库券作担保。其中30万镑用于购买200架无线电话机,其余30万镑被财政部挪用了。合同规定,今后中国如建无线电机工厂,公司有优先权。(102,1400-1401页; 123,162-163页; 317,117页)


9月5日

澳大利亚华侨郭乐兄弟1907年在香港设立永安百货公司。是日,上海永安公司开幕。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百货公司。资本200万港元。开幕后一年增为250万港元。(361,17页; 368,11页)


9月16日

1914年6月,海军部提议筹办门头沟斋堂煤矿。是日,农商部发给开采执照。1924年4月开工修筑斋堂至门头沟的铁路。1927年夏修成门头沟至板桥段59公里。抗战前此矿未开采。(《民国档案》 1988年第3期,65、76页)


9月18日

1918年1月18日发行的6厘短期公债4 800万元和4月发行的6厘长期公债4 500万元于5月1日发售后,到6月29日止,中、交两行共收回京钞4 432万元。中、交两行还通过筹集现金等办法,收回一部分京钞。但两行对财政部的垫款仍在继续,京钞跌价的趋势也在继续。9月底跌至5折左右。迫于形势,是日财政部复函中、交两行,决定自10月12日起,不再令中、交两行垫付京钞(108,357、353 -354、350、355页)。之后,北洋政府除发行公债外,主要以高利向各银行(包括中、交两行)、钱庄等进行短期借款维持开支。(356,98、100页)


9月24日

段祺瑞政府与日本政府通过换文,确认由日本借款修筑济南、顺德(今邢台) 间,高密、徐州间铁路; 确认由日本借款修筑下列四条铁路: 一,开原、海龙、吉林间; 二,长春、洮南间; 三,洮南、热河间; 四,洮南、热河间之地点起至某海港间。9月28日,段祺瑞政府与日本兴业、台湾、朝鲜三银行签订《满蒙四铁路借款预备合同》。借款以满蒙四铁路所属之一切财产及其收入为担保。以日文合同为准。银行于预备合同成立同时,为中国政府垫借日金2 000万元。(102,1406-1408、1411-1412、页)


9月25日

日本政府与段祺瑞政府就处理山东省各问题换文。日方提议的主要之点:一,胶济铁路沿线之日本军队,除济南留一部分外,全部调集于青岛; 二,胶济铁路之警备可由中国政府组成巡警队任之; 三,巡警队本部及枢要驿并巡警养成所内应聘用日本人; 四,胶济铁路以后归中、日两国合办经营; 五,撤废1914年日军在胶济沿线设立的民政署。驻日公使章宗祥在复文中表示: 中国政府对日本政府之提议,“欣然同意。”(102,1409-1410页)


9月28日

段祺瑞政府以 “需款甚亟”,“若仅(出卖) 满蒙四路,(日本银行) 垫款不能过巨”,是日,乃由驻日公使章宗祥与日本兴业、台湾、朝鲜三银行代表秘密签订《济顺、高徐二铁路借款预备合同》,由银行发行铁路公债,期限40年,以济顺、高徐二铁路所属之一切财产并其收入为担保。合同成立同时,银行为政府垫借日金2 000万元。合同以日文为准。1919年4月10日,合同公布,遭国人强烈反对。“山东士绅对于顺济、高徐二路之借日资建筑,尤形反对,致正合同未能成立”(122,308、295、294页)。1922年2月4日中日 《解决山东悬案条约》第21条规定济顺线、高徐线的让与权 “应令开放于国际财团共同动作,由中国政府自行与该团协商条件。”(102,1413-1414页;103,210页)
9月28日 段祺瑞政府与日本朝鲜、兴业、台湾三银行签订《参战借款合同》。后者借款2 000万日元以充 “编练国防军及参战经费”,以国库券为担保,年息7厘。(102,1415页) 通过章宗祥、陆宗舆作引线,段祺瑞早已与日本军阀秘密勾结。从1918年3月23日段祺瑞第四次任国务总理,到10月中旬免职的约半年时间里,这个政府六次向日本出卖国家权益,共获得12 000万日元贷款。这是“西原借款”8笔中的6笔,占了 “西原借款”14 500万日元中的最大部分。(李剑农: 《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263、284页)


10月9日

北洋政府与马可尼公司订立后者贷款20万英镑购买并安设喀什噶尔、迪化(今乌鲁木齐)、兰州三处无线电台的合同(102,1422-1425页)。1920年11月到1923年5月,先后在乌鲁木齐与喀什噶尔装机完毕,但喀什噶尔无线电台与乌鲁木齐通报效果不佳,后来这两座无线电台由中国工程师改进试验,才得以与国内电台清晰通讯。(317,125页)


10月25日

交通部与中日实业公司签订《扩充电话借款合同》。后者借款1 000万日元,97.7%交款,年息8%,期限三年。以电话局及长途电话局全部财产、收入及营业权,现已设立之6处无线电台及其收入,价值500万日元的国库券为担保。古河、住友两会社有供应材料的优先权,须聘用日籍技师二人,须合办电料加工厂。关于电话事业,不得再向他商商订合同。此款除扣还外债本利480万日元、财政部挪用140万日元外,用于路政等157万日元。实际用于电信材料价款仅133万余日元。(102,1438-1440页; 208,5卷,505页;123,164-165页)


11月19日

1918年9月21日吉林省实业厅与日人饭田延太郎签订中日合办延吉县老头沟煤矿合同。是日经农商部批准。(102,1404-1406页;352,258页)


11月24日

交通部公布 《邮政储金条例》 15条。邮政储金直辖于交通部,由邮政总局经理。1919年5月26日,公布 《邮政储金条例施行细则》。(《民国档案》1999年第3期,32-33页)


11月30日

日商上海取引所(即交易所) 成立,12月2日开业。资本额定为1 000万元,先收1/4,分为20万股。标的物(即交易对象) 原定为棉纱、棉花、有价证券、生丝、面粉5项,后决定先开棉纱与有价证券两项。日商企图通过设立此所操纵市场价格,从生产和市场双管齐下,扼杀中国的棉纺织业。1927年1月20日结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金融历史研究室编: 《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434页;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7年第3期,151-152页; 《民国档案》1991年第2期,114页; 《穆藕初文集》,689页)


11月

永利制碱公司在天津召开成立大会,招募银元40万。推选范旭东为总经理,周作民为董事长。(张同义: 《范旭东传》,30页)
11月 由周学熙等创办的天津华新纱厂开工,资本200万元,纱锭25 000枚。1919年盈利达150万元。(301,354页; 116,582页;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4辑,156页)


12月7日

交通部直辖京绥铁路管理局与日本东亚兴业会社签订合同,后者贷款300万日元作为建设丰镇以西干路之工务费及材料费,年利9厘,以5年为期。以京绥路局1918年7月发行之第5次短期公债为担保。在契约有效期内,铁路局如向外国借款,东亚兴业会社有优先权。(102,1440-1441页;123,164-165页)


12月10日

虞洽卿等承买1908年5月停业的鸿安轮船公司,并恢复营业后,是日,虞召集股东大会,决议 “将英商股份悉数收回,组成华商商轮公司”(《虞洽卿研究》,231页)。除收回两艘轮船外,还收回了长江各埠之趸船和上海、镇江、南京、芜湖、九江之栈屋基地等项(120,1090页)。1919年2月28日,鸿安公司股东会议决定将原股份洋45万元改为100万元,先增加25万元。鸿安的基本航线在长江。从此改变了华商长江定期航线只有招商局一家的局面(《虞洽卿研究》,231页)。1919年有轮船两艘,到1925年6月,增至5艘。(120,1090-1091页)
12月10日 作为抚顺和开滦两矿的代理人,满铁与开滦矿务局签订 “煤炭销售协定”,划分煤炭市场。满铁的市场在 “满洲”和京奉铁路沿线,开滦的市场在天津及其附近和包括新民府的京奉铁路西部沿线。开滦煤不得在牛庄、大连、安东直接销售。(《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4期,25页;138,1分册,236-237页)


12月13日

1905年,辽宁颜之乐等组织通裕公司开采奉天锦西大窑沟煤矿。1914年通裕资本已达100万两。1916年向日商大仓组借款20万元。1918年与日商安川敬一郎签订合办合同。同年12月13日得到北洋政府农商部批准。通裕遂变成中日合办的锦西大窑沟煤矿有限公司,股本定为300万两,中日各半。1922年12月日股退夥。后恢复通裕公司名称。(352,246-251页)


12月23日

张作霖的代表与日商饭田延太郎订立 《合办弓长岭铁矿无限公司合同》。中日合办弓长岭铁矿无限公司,开采奉天弓长岭等铁矿,华方出矿,日方出资。营业时间定为60年。1919年奉天省将合同咨送农商部,因部省在红利分配上存在争执,延至1921年12月24日农商部才正式发照(102,1475-1477页;365,93-94页;352,231-239页)。在 “九一八”事变前,此矿未能开采。(366,229页)


12月25日

日本在奉天设满蒙毛织株式会社,资本1 000万日元,名为中日合办,实际上90%是日方资本。以我国产羊毛、驼绒制造毛呢、绒线。在天津设有洗毛厂、打包厂。有粗纺锭7 200枚,织机100台。它一家的规模就占我国四大粗纺厂(兰州织呢厂、日晖织呢厂、溥利织呢厂、湖北毡呢厂) 总锭数的80%。1924年遭受火灾,损失惨重,减资为300万日元,1931年再减资为40万日元。“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占领当局的直接扶持下,重新发展起来,后4次增资,1940年资本达2 000万日元,实收1 250万日元。它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毛纺织企业。(403,224页; 360,44页; 365,78页)


12月28日

12月,北洋政府决定代管井陉煤矿中的德国股份。12月28日,派矿政司司长邢端为井陉矿务局总办。(352,63页)


1918年

1904年设立的北京丹凤火柴公司与天津华昌火柴公司合并,取名为丹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以后又在安东设厂,先是生产制造匣料、轴木和箱板,后改火柴。总管理处设北京,股本增至100万元,日产量共约200单箱(张新吾: 《丹凤火柴公司沿革》,载《文史资料选辑》,19辑;194,31页; 《北京经济史话》,150页)。新中国成立后,迁入永定门外砂子口。1953年改称 “北京市火柴厂”。1992年停产,设备迁至通州,主要生产饭店用的高档火柴。(《北京晚报》,2006年6月5日,9版)
是年 广州梁墨缘与协同和机器厂创办粤海轮船公司,自造装用协同和机器厂仿制成功的45马力至164马力柴油机的轮船10艘,航行于北江及珠江三角洲其他浅水河道,从而为改变以往这里轮船皆用燃煤机器的状况迈出了第一步。到1925年已拥有20多艘轮船。(120,1236-1242页;328,501-502页)
是年 上海冠生园食品店成立,资本仅500元,系合伙经营。1923年开始招股,集资10万元,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于南市设立工厂,从事大规模制造。此后资本陆续增加到50万元,出品也由三种增加到二十余种。1932年在沪西设立农场,1934年在杭州超山设立梅林,生产制造陈皮梅所用之梅子,并在山麓设立一个制梅厂。(115,511页)
是年 1916年荣家兄弟租办无锡惠元粉厂,改名茂新二厂,整理开车,由日产1 600包增至2 000包。至此正式收买,加装美机11座,每日夜出粉6 000包。(131,44页)
是年 无锡茂新面粉一厂原有美机钢磨24座,日产粉5 500包。是年,再添美机钢磨12座,日产量增至8 000包左右。(131,43-44页)
是年 1910年求新机器厂首先仿制火油引擎成功。是年上海鸿昌机器船厂仿造成功12马力柴油引擎一台和60马力双缸柴油引擎二台。是为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仿制柴油引擎之始。柴油引擎最大的优点是可以用价格低廉的柴油代替高价的火油。柴油引擎仿造成功之后,火油引擎即逐渐减少。(127,209、213页)
是年 1914年以前,浦东的轧花厂用人力脚踏轧花机。大战发生后,改用牛力拖动。至此,浦东首先使用火油引擎拖动轧花车。第一个使用火油引擎的可能是恒源厂。大战末期及大战结束后的几年间,使用火油引擎轧花的仅浦东一地,其他地区,仍以人力脚踏轧花车为主。(127,224-225页)
是年 大同煤矿第一对现代矿井由保晋公司开始建设,1925年开始出煤。(《北国春秋》1960年第3期,35、31页; 《第五次中国矿业纪要》,366页)
是年 上海钱庄开始与交通银行订立领用交行暗记券合同。(126,144页)
是年 陆伯鸿将由他在上海南市创办的内地电灯公司(1904年创办,1907年改用此名) 和同样由他在南市创办的华商电车公司(1912年开办) 合并改组为华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资本100万元。1937年3月,增至800万元。到1936年年底,电灯用户已达50 490户。(115,619-621页。参看315,378、385页)
是年 梁树泉收买英商怡和洋行的两艘轮船,另外置备两艘。4艘共2 721吨,在广州、梧州间航行。由此排除了英商在这条航线上的侵略势力。(328,501页)
是年 周扶之、徐静仁等创办的溥益纱厂在上海开工,时值欧战,获利极厚。1921年增资为400万元。1923年溥益二厂在上海开工。没有充分提存准备金,1931年仅积欠中南、金城两行即达350万元。1931年10月破产。1932年债权人中南、金城银行和四行准备库以债权收买。1935年改组,另立新裕公司复工,由两行拨资金150万元,但当年即亏折100万元左右。1937年5月,委托诚孚信托公司管理。(301,353页;154; 387-390页)
是年 1878年英人金氏(W.W. King) 在上海开设一家小洋行——锦隆洋行。是年,英国大茶商Harisons & Crosfield和美国大茶商Irwing-Harison Whitney Inc. 加入,改名为Harisons,King Irwing,Ltd.,中文名称仍为锦隆。此后发展成经营中国茶叶出口的数一数二的大户。(398,上册,254页。394,702页所述与此出入颇大)
是年 留沪美商欧文信托公司(Raven Trust Co.) 联合中国商人主办美丰银行(American Oriental Banking Corporation) 于上海,中国出资占资本额的48%。在天津设立分行。1921—1922年又在重庆和福州各设一联营机构——四川美丰银行和福建美丰银行。1925年,四川和福建的美丰都合并于上海美丰,银行改名为Finance Corporation。美丰银行发行钞票,流通于上海、天津两地。1924年发钞达205.2万元,但信用不佳,1932年减为23.7万元。1935年5月因经营外汇投机失败而倒闭。倒闭后存户受到损失,加深了中国商民对外国银行的不信任。(307,340页; 332,100-101页; 363,59页; 416,198-199页。各书有出入)
是年 日本东洋拓殖会社以20万元贷与日籍棉花商店和顺泰,令其于胶济沿线之邹平、张店、高密等县推广金氏(King) 美种棉。“每一亩给予劝诱费3角,发给10斤种子和驱虫药,不取代价,另外贷给肥料费2元,并约定收买其所获的美棉,价钱可比本地棉高一成”。如此经营七八年,至1928年济南惨案后始停顿。(301,181页; 111,156-157页)

1918年

1918年


1月


3日

孙中山为广东督军莫荣新擅拘大元帅府卫队官兵,令 “豫章” “同安” 舰炮击督军署。


4日

王天纵在河南独立,自称河南靖国军司令。


5日

莫荣新、李烈钧、程璧光等致电北京政府,提出召集旧国会等五项停战条件。


9日

孙中山在元帅府举行招待会,揭露桂系军阀阻挠护法罪行。


15日

孙中山欢宴闽粤军将领、官佐,致词称出师援闽决无不克。


20日

西南各省督军等在广州组织护法联合会,因遭到各方反对,不久即散。


同日

李烈钧任大元帅府总参谋长。


21日

孙中山派员赴日,分函宫崎寅藏、犬冢木等,望赞助中国护法。


27日

湘军攻占岳州,护法战事再起。


30日

冯国璋下令对西南局部讨伐,命曹锟、张怀芝、张敬尧等进兵湘鄂。


2月


2日

程璧光偕唐绍仪、伍廷芳,邀孙中山及莫荣新在海珠举行会议,讨论改组军政府办法,改元帅名称为政务总裁。孙中山对改组事甚为不快。


8日

戴传贤代理大元帅府秘书长。


14日

北军第十六混成旅长冯玉祥在武穴通电主和,请南北罢兵休战。


21日

于右任奉孙中山之命进入陕西。


23日

孙中山致电章炳麟,望联合川、滇、黔各军以求巩固军政府。


26日

程璧光被刺身死。林葆怿接任海军总长。


3月


7日

皖系之安福俱乐部成立于北京。


8日

孙中山特任熊克武为四川督军,杨庶堪为四川省长。


9日

孙中山发布《鼓励义军作战电》,希望各军“一致进讨,务完成护法之天职”。


15日

孙中山复电唐继尧,指出“断不能因和议而稍事让步”,并促各军坚持讨逆。


23日

孙中山通电各国驻华公使,声明在国会解散后,北京违法政府与各国缔结之一切契约、借款均无效。


29日

徐绍桢任军政府卫戍总司令。


4月


2日

孙中山电唐继尧,无论军政府如何改组,仍坚持护法主张。


同日

林森署理军政府外交总长。


10日

广州护法联合会向国会非常会议提出军政府组织大纲修正案。


11日

孙中山邀全体国会议员谈话,反对改组军政府。13日孙中山接见国会议员代表时,重申反对改组军政府。


17日

军政府向日、美、法、英等16国发出通告,要求各国承认军政府为中华民国之合法政府。


5月


2日

王天纵任河南靖国军总司令。


4日

广州非常国会赞成改组军政府,通过 《修正军政府组织法案》。


同日

孙中山向非常国会辞大元帅并发表通电。


11日

广东督军莫荣新擅捕军政府陆军总长张开儒,枪杀陆军次长崔文藻。


15日

伍廷芳、陆荣廷、唐继尧等电冯国璋,请组织和平会议。


18日

孙中山咨告非常国会,派内政总长居正为私人代表,“办理军政府交代事宜”。


20日

国会非常会议改组军政府,采取合议制,选举唐绍仪、唐继尧、孙中山、伍廷芳、林葆怿、陆荣廷和岑春煊为政务总裁。6月5日,军政府政务会议推举岑春煊为主席总裁。


21日

孙中山发布辞大元帅职临行通电及留别粤中父老昆弟书,即离广州往汕头。


30日

粤军攻占福建武平、永定、上杭等县。


6月


10日

孙中山抵日本门司。


12日

在粤国会议同通告开正式国会,惟仍未足法定人数。


25日

孙中山抵达上海,居法租界内。段祺瑞阴谋从租界引渡孙中山,未得逞。


27日

孙中山自上海电陈炯明、蒋介石,告粤军现处三面包围,应冒险进攻以求生存。


7月


5日

唐继尧、陆荣廷、岑春煊等宣布就任军政府务总裁职。


8日

北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冯玉祥在湖南常德宣布独立。


16日

孙中山复函国会非常会议,接受军政府政务总裁职,派徐谦为代表赴粤。


24日

军政府总裁唐继尧等通电拥护约法,历数段祺瑞罪状。


28日

孙中山发起举行日本义士山田良政追悼会,并亲书 “丹心千古” 挽额。


8月


1日

列宁委托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复函孙中山,感谢孙中山对十月革命的祝贺,并向“中国革命的领袖” 致敬。


9日

陕西各路民军推举于右任为陕西靖国军总司令,设总部于三原。


12日

安福国会在北京开幕。


19日

广州国会召开两院联合会议,决议否认北京政府之权力。


30日

孙中山发 《告海外同志书》,主张重订党章,促进党务。


31日

陈炯明援闽粤军占领漳州。旋又进占南靖、漳浦、同安等县。


9月


4日

北京国会参众两院选举徐世昌为大总统。


16日

岑春煊、伍廷芳等致电徐世昌,劝其勿就总统职。


19日

孙中山致函广州军政府,委派徐谦为全权代表参加政务会议。


27日

政务会议复电同意,并任徐为司法部长。


26日

蒋介石任粤军第二支队司令官。


同日

南军将领谭浩明、谭延闿及北军吴佩孚等联名通电主和。


10月


4日

张继任中国国民党北方执行部部长。


9日

广州军政府通告代行国务院职权并摄行大总统职务。


10月

徐世昌就任北京政府总统。


22日

杨庶堪就任四川省长。


11月


16日

徐世昌发布停战令。22日,广州军政府也下令停战,双方商定在上海进行南北议和谈判。


18日

孙中山致电美国总统威尔逊,申明坚持护法立场。


19日

驻粤美、英、法、意、日领事向广州军政府劝告息争,速谋统一。


25日

孙中山函勉湘西护法诸军将领团结合作,设立统一指挥机关。


30日

广州军政府电北京政府,促速开和平会议。


12月


3日

孙中山致军政府及国会书,指出和平之条件是国会自由行使其正当之职权。


13日

孙中山分函粤军将领邓铿、许崇智等,告以在闽固守观变,以待将来。


22日

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主编的《每周评论》 在北京创刊。


23日

孙中山复函林祖涵,指出,对借和议以遂其分赃割据之阴私者,吾党惟有竭力诛之,以求永奠此民国耳。


24日

孙中山复函湖南林修梅,揭露北京政府假和谈的阴谋。


26日

蔡元培、王宠惠等在北京组织国民制宪倡导会。


30日

孙中山撰 《孙文学说》 序。

☚ 1917年   1919年 ☛
0000222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