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3.劳动力转移前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3.劳动力转移前景

3.劳动力转移前景

42年来,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农村仍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存在,劳动力转移的任务仍然艰巨。1992年底,广西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合计为1 602.46万人,而实际上并不需要那么多。用人力经营水平计算,1992年广西耕地面积为261.07万公顷,若按1950年劳动力人均耕地负担0.31公顷计算,种植业约需要劳动力851.33万人,加上林牧副渔业劳动力158.68万人,合计需要农业劳动力1 010.01万人。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确定的劳动力最高需求量按平均净产值计算方法计算,即农业劳动力最高需用量=农业净产值/国民收入/社会劳动者人数,1992年广西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最高为1 065.39万人。也就是说全自治区尚有500多万剩余劳动力,而且这种剩余表现为种植业劳动力的剩余。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就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劳动力分布与产值结构不协调。1992年种植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比重为90.1%,而其净产值只占53.5%;林牧副渔业劳动力的比重只有9.9%,净产值却占46.5%。
第二,乡镇企业规模小,就业人数少。1992年广西乡镇企业为98.17万个,但从业人数仅有271.8万人,平均每个企业仅有从业人员2.77人,比1991年全国的5.03人少2.26人。其中现价产值超1 000万元的乡镇企业仅有124个,所占比重仅0.01%多点,但从业人数却达6.46万人,平均每个企业从业人数达520.83人。如果广西上规模乡镇企业能够达到0.5%,按每个企业从业人数500人计算,就可以转移劳动力245.43万人。
第三,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影响了劳动力转移。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广西农村劳动力小学及其以下文化程度者所占比重达6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仅占5.34%,老少边山穷地区文化素质更低。由于农村劳动者素质不高,使其在向非农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重重障碍,不少进城农民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苦、脏、累的工种,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就业,可供选择的就业空间比较狭小,这就必然带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在整个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容易导致“盲流”。同时,在短期经济利益的刺激下,大量不够就业年龄的农村人口过早进入劳动力队伍(1992年全区就有79.73万人)。这种趋势的发展,一方面进一步激化了就业矛盾,另一方面又使未来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进一步趋于降低,影响劳动力转移能力和速度。
第四,农村劳动力总量增长的制约。1980-1992年广西农村劳动力增加了550.02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5.84万人,年均增长3.0%;而劳动力转移人数仅有212.8万人,平均每年转移人数17.73万人,不及增加人数的40%,必然造成更多的剩余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是社会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广大农民实现小康生活水平的根本前提。预计到2000年广西人口将会突破4 800万人,农村人口将超过4 000万人,农村劳动力大约在2 200万人左右,若按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预测,农村将会有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出现。要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一定的速度和规模,必须拓宽就业门路,积极地做好以下工作。
(1)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广西尚有大量的荒山荒坡、荒草荒地和荒水荒滩没有利用或得不到合理利用。因此,挖掘这方面的潜力,搞好农业开发,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禽畜、水产养殖业,不仅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致富门路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一条广阔的出路。
(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促使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发展乡镇企业不但是缩小城乡差别,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而且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阵地。1991年全国乡镇企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是61.4%,而广西只占30.4%,差距很大,潜力也很大。必须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乡镇企业发展步伐,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蓄水池”作用。
(3)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控制农村人口增长。预测到2000年,广西平均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将达40万人左右,即使按1984—1992年期间年均26.89万人较高速度转移,到2000年农村剩余劳动力仍在500万人以上。因此,着眼未来,必须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增长,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
(4)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积极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联系城乡的桥梁和纽带,发展小城镇是大批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有效途径。1990年广西有329个小城镇,但镇的总人口仅为325.08万人,平均每个镇人口不到1万人。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全国是26.23%,广西仅15.10%。如以现有城镇为依托,对财力较强的镇扩大规模,对有条件的乡村发展一批小城镇,将会吸引和接纳大量农村劳动力,进一步激发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
另外,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择业机会,亦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一个长期而重要的战略。

☚ 2.向非农产业转移   第二节 农业资金投入 ☛
0001461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8: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