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的法国启蒙伦理学
欧洲各国自17世纪以后相继出现反封建反宗教的思想文化启蒙运动。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比较成熟,因而启蒙运动在法国表现得最充分最典型,影响也最大。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培尔、伏尔泰、孟德斯鸠、拉美特利、卢梭、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和狄德罗等。18世纪50年代,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使启蒙运动达到高潮。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伦理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新型的人际关系,表现了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实现自由剥削的愿望,是法国资产队阶级政治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和思想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想渊源上看,法国启蒙思想家既继承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伦理思想,又直接吸收了英国经验论者的道德观。比如,伏尔泰接受了洛克的伦理思想,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吸收了霍布斯和曼德维尔的伦理思想,他们都十分强调感性欲望在道德中的作用;卢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休谟伦理思想的影响,比较注重情感在道德中的主导作用,等等。虽然他们的伦理思想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从道德上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服务的。
在内容上,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伦理思想主要是以科学和理性反对蒙昧和禁欲,以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道德反对腐朽保守的封建宗教道德。他们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爱自私、追求幸福和逃避痛苦是人类的天性,神道主义和禁欲主义是违背人的本性的;人在智力、体力等方面是天生平等或稍有差别的,通过后天的培养和教育人人都可以成为德行高尚、全面发展的人,封建特权和血统论有悖于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社会原则;实现人类的联合不应通过强制手段,而应通过利益手段。利益是道德的基础。由于启蒙思想家代表和反映了各个社会阶层和各派社会势力的不同利益,因而在伦理思想上也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和特征。如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伦理思想反映了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卢梭的伦理思想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以狄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的伦理思想反映了中等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等等。但他们的伦理思想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具有强烈的经验主义或功利主义特征。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伦理思想对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但是他们的伦理学说是为利已主义道德进行论证和辩护的,表现出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