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过剩人口的概念
11. 过剩人口的概念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社会阶段,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过剩人口。马克思在人口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各个社会过剩人口的实质、产生根源和解决的办法。过剩人口理论问题也引起我国学术界的关注。一般认为,过剩人口指的是过剩的劳动人口,这种过剩是相对的。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其过剩人口具有不同的性质。但是,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什么而言,其标志是什么,人们有不同理解。
一种观点认为,人口过剩是相对于生产资料对劳动力的实际需求而言的。理由是: 生产资料与劳动人口相结合,是任何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从事生产的先决条件,当劳动力不能实现与生产资料的正常结合,就会出现劳动人口过剩。因而,劳动人口同生产资料能否结合,是衡量人口是否过剩的主要标志。
另一种观点认为,过剩人口是相对于一定的生产条件而言的。理由是: 一定的生产条件既包括生产力条件,也包括生产关系条件。分析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原因,不能从人口与生活资料数量的对比中去寻找,而要从一定社会的人口与物质资料再生产条件的关系中去考察。因为人们能否取得生活资料和取得多少生活资料,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和产品的分配方式,人口与生产条件规定的界限的比例关系是否合适,是衡量人口是否过剩的标志。
第三种观点认为,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资本追求利润的过剩,它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马克思写道: “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己成为相对人口的手段。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 (《资本论》第一卷,第691—692页)意思是说,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必须导致工人的失业,使资本主义出现大量的相对过剩人口。
第四种观点认为,在不同的社会,过剩人口有不同的相对性。在资本主义社会,过剩人口是相对于资本而言的过剩; 在社会主义社会,过剩人口是相对于劳动生产力能容纳的劳动量而言的过剩。
☚ 10. 人类自身生产的涵义 12. 过剩人口产生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