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
事君之禮。
君賜食止必畜之。
或問 楊氏精矣。楊氏曰:食則恐或餕餘,故不祭,惟腥乃可熟而薦也。生則畜之以待有事,無故不敢殺也。皆德君之賜,不敢易其物也。
君祭,先飯。
精義 伊川在講筵講此曰:古人飲食必祭,食穀必思始耕者,食菜必思始圃者。先王無德不報,固如此也。夫為人臣者,居其位,食其禄,必思爵禄得於君,凡勤勤盡忠者,為報君也。如人主,所以有崇高之位者,蓋得之于天與天下之人共戴也。古之人君,視民如傷,若保赤子,皆是報民也。每講一處,有以開導人主之心。
或問 楊氏説則‘飯’當去聲讀,失之矣。楊氏曰:禮祭,食祭所先進殽之序徧祭之。膳夫嘗食飲膳羞,故以食為先,故祭先飯。
大全 君祭先飯,先儒舊説蓋本如此。近世乃有以為君祭必先黍稷者,若然,則其音讀亦自不同。蓋如先儒之説,則飯音上聲,而為食之之義;如近世之説,則飯為去聲,而指所食之物。二説雖若皆通,然細推之,則恐先儒之説為長。祭之先後,自有常禮,上下同之,不必專言君祭乃先飯也。與何伯元。
邢疏 敵客則得先自祭,降等之客則後祭。若臣侍君而賜之食,則不祭;若賜食而君以客禮待之,則得祭。雖得祭,又先須君命之祭後乃敢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