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颌面部是人体的暴露部分,易受外伤打击而致伤,口腔颌面部受伤后,除本身引起严重的反应创伤外,易伴发严重的并发症,如窒息、颅脑损伤、出血、创伤性休克等。 一、临床特点 (1)伤处血液循环丰富:①外伤后组织的再修复与抗感染力强,因此,初期清创缝合的时间可放宽(伤后24~48h),若无感染仍可一期愈合。②外伤后易出血多,引起出血性休克。③伤后局部组织水肿、血肿、移位,易导致呼吸道阻塞。 (2)多窦腔、隙,如口腔、鼻腔和鼻窦等,为颌面部带菌的窦腔,若损伤与腔窦相通,易引起感染。 (3)口腔颌面部牙齿和颌骨,当外伤后牙齿易折断而错位,引起 (4)颌面部与颅脑相邻,外伤时易伴有严重的颅脑并发症。 (5)颌面部有腮腺、面神经、三叉神经等解剖结构,伤后易引起涎瘘、面瘫、下唇麻木等。 (6)口腔是消化道的门户,外伤后口腔生理功能发生障碍。 (7)眶、唇、鼻、颊、耳部发生开放性损伤,易导致颌部畸形。 二、并发症及急救 (一)窒息 1.分类 (1)阻塞性窒息:①异物阻塞,如血块、碎骨片、牙齿及游离的组织、泥土等。②组织移位,如下颌骨部粉碎性骨折,或双侧颏孔区骨、上颌骨横断骨折时骨折段向下后移位。③组织肿胀压迫,如口底、舌根、咽侧及颈部损伤,可因血肿、水肿压迫呼吸道。④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如声门闭合。 (2)吸入性窒息:将血液、涎腺液、呕吐物或其他异物吸入气管、支气管,甚至肺泡内引起。 2.急救 (1)阻塞性窒息:①及早清除咽喉部的异物,如速用手指掏出或用塑料管吸出堵塞物,必要时口对口呼吸取侧卧或俯卧位,防止分泌物进入呼吸道。②将后坠的舌牵出,如用粗丝线或别针穿过全层舌组织,拉出口外。③吊起下坠的上颌骨,可就地取材,如筷子、小木棒、压舌板等。④以插管法通畅呼吸道,由口腔、鼻腔插入形成通气导管。 (2)吸入性窒息,应立即气管切开。 (二)出血 口腔颌面部血液循环丰富,伤后易大出血。急救方法如下。 1.压迫止血。 (1)加压包扎止血:适合颜面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渗血,加压时不要妨碍呼吸道。 (2)指压止血法:适用较大的动脉出血。 (3)填塞止血法:适用于开放性及洞穿性创口的静脉性出血。用无菌纱布或碘仿纱条填塞。 2.结扎止血法 找出血点或血管断端分别结扎止血,必要时可行颈外动脉结扎。 3.药物止血法 (1)局部止血剂:可选用止血粉、云南白药、明胶海绵等。 (2)全身止血剂:毛细血管出血应用安络血,静脉出血用止血芳酸,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用止血敏。 (三)休克 休克是急性循环衰竭的综合征,分创伤性休克与出血性休克。 急救方法,除镇静、镇痛外,应快速输液、输血,提高血压,给氧,保温,对症治疗。 (四)颅脑损伤 (1)脑震荡多见,应对症治疗,多可自愈。 (2)脑挫伤时,脑组织发生实质性病变,出现脑膜刺激症状,应在脑外科医师指导下积极治疗。 (3)硬脑膜外血肿,应由脑外科紧急手术。 (4)脑积液漏:无论鼻腔还是耳道,决不能用液体冲洗或填塞棉球,应用抗生素治疗。 三、护理 (1)备齐抢救药品和器械,如氧气、吸引器、气管切开包等。 (2)体位取半坐位或呼吸道通畅体位,以利口内分泌物流出。 (3)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及瞳孔的变化,每15~30min测量一次。必要时专人守护。 (4)防止继发性出血,密切观察出血情况。 (5)口腔护理,如患者能漱口的,鼓励多漱口。口内有伤口的要定时冲洗口腔,保持清洁。 (6)创口的护理:颌面部伤口多采取暴露,保持清洁、干燥,缝线部位若有渗血,定时用75%酒精擦洗,防止血痂形成而导致感染。 (7)观察头颏包扎固定情况,有无松动或过紧,致影响复位效果或局部循环障碍。颌间固定者,注意颌间栓丝是否松脱及钢丝刺激软组织。 (8)给高蛋白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鼻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