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上海众业公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上海众业公所

上海众业公所

中国近代著名的以交易外商股票为主的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05年,由原上海西商股份公所改组而成,在香港注册。该所实行会员制,有经纪人93名,其中华商只占10名。上市交易的主要是外商公司股票,以及租界上外国统治机构发行的债券等。后又加上中国政府发行的金币公债券。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该所一度停业。不久复业,仍维持较好的营业水平。1937年8月13日,日军侵略上海时,停止交易四个月,同年12月复业。当时上市股票96种,公司债券10种,加上其他债券,共计150多种,交易旺盛,成为当时保值和投机者逐利的重要场所。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接管上海租界。战后未再恢复。

☚ 中国近代标金市场   北京证券交易所 ☛
上海众业公所

上海众业公所

清朝末年外国人在上海开办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05年,是一个会员制组织,会员定额为100名,其中外商87名,华商13名,会员入会时须缴纳会费2500元。该所前身为1891年成立的上海股份公所。其主要经营范围:中国(特别是上海)及远东各地的中外商公司股票;南洋各地的橡皮股票;中国政府的金币公债。后来增加上海市政府及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行政机构发行的公债票。实际交易则偏重于外商股票及橡皮股票两种。该所的交易形式为现货和期货两种,现货交易的占大多数。交易证券约200种,大多为外商在上海的企业股票;交易单位分三种:每股5元以下者为1000股,5元至20元者为500股,20元以上者为100股。会员代客买卖,均在所内进行,会员之间直接交易,成交后双方在登记簿上签字,并以此为凭据,会员对公所不纳佣金,但对委托人要按证券交易额收取5%的佣金。
1932年“一·二八”事变前两三年,外商股票处于全盛时期,而橡皮股票则逐渐衰落;“一· 二八”以后到1935年,外商股票极其萧条,毫无生气,橡皮股票由衰而盛,行市渐渐好转。到1937年“八·一三”战事前,橡皮股票已经相当活跃,其他股票也因中国市场景气刺激而有所活动,同时由于国民党政府着手整理外债,中国金币公债的买卖也兴盛起来。1937年“八·一三”战事爆发以后,上海众业公所停业4个月,到12月间复业。上海沦为孤岛后,因人口激增,消费量增加,工商界出现了畸形繁荣时期。外商事业更是倚仗了优势地位有了空前的发展,上海众业公所也因此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繁荣局面。当时在该所上市的证券达156种之多,其中股票96种,公司债10种,其他各类债券五六十种。这些证券多为外商发行,由于不了解内幕以及橡皮股票风潮的余悸尚在,中国人对此很少问津。“八·一三”后,上海游资麇集,投机之风日盛,外商股票多为投机者所青睐。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后,上海一般工商业因此而日趋繁荣,同时香港、新加坡等处华侨,因受战时金融管制的影响,纷纷将资金逃避到上海,上海成为当时世界上除纽约以外唯一的自由市场,于是在工商业繁荣和游资愈利充斥的情势下,外商股票成为大众的投机对象,成交数量每周常达三四百万股之巨,价格亦随之猛涨。进入1940年以后,外商股票投机愈益疯狂,价格直线上升,各种股票不断创新最高价,有的竟超过票面价值的数十倍,如“会德丰”股票面值仅为银十两,而市场最高价曾达271元,可谓登峰造极,这纯系投机者互抬所促成的,而绝不是该公司营业发达,股息增加的结果。由于交易日趋旺盛,证券成交量大增,该所1937年的证券成交额为18099693元,到1938年增加到25344522元,而1940年仅上半年就达56820140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展开的情况下,上海的外商股票交易却盛而不衰。直到1941年7月英美宣布冻结日本资产,上海外商股票市场受其影响稍形衰落,但由于投机狂热,交易仍然十分发达。11月美国海军陆战队从上海撤退,外商股票市场开始冷落,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上海租界,禁止外国证券交易,该所宣布停止。

☚ 营业状况   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 ☛
上海众业公所

上海众业公所

见“上海外商股票交易所。

☚ 上海外商股票交易所   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 ☛
0000066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