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发病多在2~5岁以后小儿,病程进展缓慢,个别可自行缓解。
【诊断】:
1.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有以下三大特征
(1)骨质缺损 一般颅骨最早受损,以后可累及髂骨、肩胛骨、股骨、肱骨。缺损处多见肉芽组织隆起,呈软性肿块。
(2)眼球突出 由于眼框骨受损或眼框后肉芽肿浸润所致,可为双侧性,但常以一侧较明显。
(3)尿崩症 由于病变累及垂体、灰白结节及视丘下部,可表现烦渴、多饮、多尿。
但这三大特征不一定同时存在。
(4)可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发热和皮疹。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象 一般无特异变化,有时有轻度贫血。
2)骨组织活检 骨缺损处可见泡沫细胞增生(含胆固醇及胆固醇脂的组织细胞),并混合着嗜酸性粒细胞的肉芽肿组织或散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时可见出血或坏死区。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颅骨内外板均可受损,以内板为甚,多见于顶骨及额骨连接处,呈“地图”样骨质缺损,部分患儿可见蝶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