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因当年为农历辛亥年而称为辛亥革命。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积极在国内外发展革命组织,联络华侨、会党和新军,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并辅以暗杀活动。虽均遭失败,但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川、鄂、湘、粤等省发动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推动下发动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随后一系列省先后宣布独立,响应革命。清政府迅速解体。12月,孙中山回国,被推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临时参议院随即组成,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旋即颁布。 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告退位,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由此结束。 4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力下,孙中山被迫解职,代表地主买办阶级利益的袁世凯取得总统职位,革命遂告失败。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也不可能完成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但它毕竟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