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雷诺氏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雷诺氏病 雷诺氏(Raynaud)病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表现为阵发性四肢末端(以手为主)对称性间歇发白、紫绀和潮红,常由寒冷及精神因素诱发,多发于女性,发病年龄在20~30岁之间。该病属中医“痹证”、“寒厥”范畴。 1 诊断标准 1.1 病名诊断 1.1.1 临床表现:手指皮色突然变为苍白,继而变紫,发作时从指尖开始,向上扩展,伴有局部发麻、发凉、针刺感、感觉减退,持续数分钟后皮肤转为潮红,并感烧灼样疼痛,最后皮肤颜色可恢复正常。反复发作者可出现指部营养障碍,如皮肤萎缩或增厚,指尖弯曲畸形,指尖溃疡,甚至出现坏疽。 1.1.2 发病特点:突然发作,可自然缓解,但反复发作。 1.1.3 诱发因素:受冷或情绪激动。 1.1.4 检查项目:临床检查有冷水试验和握拳试验、指动脉压力测定、手指温度恢复时间测定、指温与动脉压关系测定。实验室检查有抗核抗体(ANA、ENA)、类风湿因子、冷球蛋白及Coombs试验等。 参考检查项目有免疫球蛋白、血清蛋白电泳、指动脉造影及低温动脉造影、甲襞微循环检查、上肢神经传导速度、双手相。 1.2 分类诊断 1.2.1 分型 梗阻型:有明显的掌、指动脉梗阻,多由免疫性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所伴随的慢性炎症而致,室温下指动脉压降低。寒冷情况下的正常血管收缩反应就完全引起发作。 痉挛型:无明显肢端小动脉梗阻,室温时肢端动脉压正常,临界温度(18℃~20℃)时才引起发作,有异常的肾上腺素能受体改变。 1.2.2 分期 早期:肢端皮肤颜色光泽正常。 中期:肢端皮肤苍白,粗糙,萎缩或增厚。 晚期:肢端皮肤硬化,指尖溃疡坏疽。 1.2.3 分级(暂缺待补) 1.2.4 分度 轻度:发作次数少,偶尔发作,持续时间短,每次发作约经0.5~1h缓解。 中度:发作频繁,每次发作持续时间>1h,需浸入温水中才能缓解,伴手指水肿。 重度:发作呈持续状态,手足持续性紫绀,指端营养不良,皮肤硬化,指尖溃疡坏疽。 1.3 证类诊断 1.3.1 血虚寒凝证(ZYXH20) 主症:手足不温,肢端冷痛麻木。 兼症:皮色苍白或淡红,面色暗淡。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 1.3.2 气滞血瘀证(ZYVXK0) 主症:肢端青紫、肿胀、刺痛,性情急躁。 兼症:受寒或情绪激动则加重。 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或细涩。 1.3.3 阳气虚衰证(ZYA100) 主症:肢端冷痛,腰膝酸软。 兼症:纳呆乏力,大便溏薄。 舌脉:舌质淡,脉沉细。 1.3.4 热毒壅滞证(ZBRD31) 主症:局部溃疡坏疽,灼热肿痛。 兼症:口渴尿赤便秘。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细数。 2 疗效标准 2.1 综合疗效评定 显效:主要症状及雷诺氏现象消失,对低温有较好的耐受力,主要理化指标基本正常。 有效:主要症状及雷诺氏现象减轻,手指耐受低温能力已有提高,但遇冷或情绪激动后仍有皮肤变色,主要理化指标有所改善。 无效:症状体征和理化检查较治疗前无变化。 加重:症状体征和理化检查较治疗前明显。 2.2 证候计分评定 2.2.1 计量评分 2.2.1.1 雷诺氏现象 3分:2小时以上缓解。 2分:1~2小时内缓解。 1分:半小时内缓解。 2.2.1.2 疼痛 6分:疼痛严重,不能耐受,标尺数8~10。 4分:疼痛明显,经常持续出现,标尺数4~7,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2分:疼痛时轻时重,标尺数3~4,间断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0分:无疼痛者。 2.2.1.3 皮肤颜色 3分:色红赤者。 2分:色紫暗者。 1分:色暗红者。 0分:皮色不红者。 2.2.1.4 发热 3分:体温波动在39℃以上。 2分:体温38℃~39℃。 1分:体温37.5℃~37.9℃。 0分:体温正常。 2.2.1.5 光泽度 3分:粗糙增厚。 2分:伴有坏疽。 1分:肿胀。 2.2.2 证候疗效评定 显效:证候全部消失,积分为0或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差≥70%。 有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差≥50%而<70%。 无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差<50%。 加重:治疗后证候积分超过治疗前者。 3 分证论治 3.1 血虚寒凝证 治法:养血散寒,温经化瘀。 主方:当归四逆汤(《金匮要略》)。 药物:桂枝10g 细辛3g 当归15g 白芍20g 通草6g 大枣10g 桃仁10g 炙甘草10g 3.2 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主方: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药物: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15g 五灵脂6g 制香附10g 羌活15g 川牛膝6g 制乳香6g 制没药6g 炙甘草10g 川芎10g 3.3 阳气虚衰证 治法: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方:阳和汤(《外科全生集》)。 药物:熟地黄15g 当归15g 肉桂10g 白芥子12g 炮姜炭15g 麻黄6g 甘草6g 鹿角胶(烊化)15g 3.4 热毒壅滞证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通络。 主方: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 药物:金银花30g 玄参15g 当归30g 生甘草6g 蒲公英20g 丹皮15g 赤芍15g 忍冬藤30g 4 成药应用 4.1 血虚寒凝证 4.1.1 昆药牌血塞通注射液:活血化瘀。1次20~30ml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疗程2周。 4.1.2 999牌复方丹参注射液:活血,理气,化瘀。1次20~30ml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疗程2周。 4.1.3 华西牌乐脉颗粒:益气养血,活血化瘀。1次1袋,每日3次,疗程4周。 4.1.4 地奥牌黄芪注射液:大补元气。1次20~30ml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疗程2周。 4.2 气滞血瘀证 4.2.1 金殿牌云南灯盏花注射液:活血行气。1次2ml肌注,每日2次。1次10~20ml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疗程2周。 4.2.2 以岭牌通心络胶囊:活血通络。1次4粒,每日3次,疗程4周。 4.3 阳气虚衰证 4.3.1 999牌参附注射液:回阳救逆。1次20~30ml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疗程2周。 4.3.2 登峰牌宁心宝胶囊:温阳固本。1次2粒,每日3次,疗程4周。 4.4 热毒壅滞证 4.4.1 地坛牌清开灵注射液:清热解毒。1次20~30ml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疗程2周。 4.4.2 蒲公英牌安脑丸:清热解毒。1次2丸,每日2次,疗程4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