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针麻应用举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针麻应用举例 (一)体针麻醉 1.牛补鼻术 (1)取穴 双侧眶下孔。 (2)刺激方法和反应 通电刺激。频率和强度逐渐增加。频率可达80~100次/s,强度达到使动物表现低头、闭眼等反应为止。诱导20~30min。 2.圆锯术 (1)取穴 山根(马取分水)、承浆穴;或天门、山根(马分水)穴。 (2)刺激方法和反应 通电刺激。频率、强度由低到高逐渐增大,频率调至40~80次/s或100次/s,强度调至家畜能耐受为止,局部肌肉轻度强直性收缩。 3.颈部手术 包括气管切开、食道切开以及其他颈部外科手术。 (1)取穴 天门、三台(马取鬐甲)穴,或天门、抢风穴,或百会、三台(马取鬐甲)穴,马还可取九委穴。 (2)刺激方法和反应 通电刺激。频率、强度逐渐加大,频率加至30~50次/s,或40~80次/s;强度加至病畜最大耐受量,使局部肌肉紧张或轻度强直。 4.胸部手术 包括胸壁和胸腔手术。 (1)取穴 抢风穴为主,配天门或天平(马取断血主穴)或百会或三台(马取鬐甲)穴;或取通窍或肋间穴单用或配天平穴(马取断血主穴)。 (2)刺激方法和反应 通电刺激。频率、强度逐渐加大,频率一般调至30~50次/s或40~80次/s,强度调至病畜最佳耐受量。病畜表现局部肌肉紧张、夹尾、弓腰、下蹲、肢体轻度强直等,有时可见排粪、排尿、流涎等现象。 5.腹部手术 包括瘤胃切开、真胃切开、肠管切断吻合、剖腹产、剖腹探查、腹壁疝、膀胱修补、膀胱插管以及腹部其他手术。 (1)取穴 百会为主穴,配天平(马为断血主穴)、三台(马取鬐甲)、腰旁三穴、交巢、肾门、尾根、腰带、六脉、前三里、后三里、大转等任一穴,每组两穴;或天平(马为断血主穴)为主穴,配尾根、安肾、腰旁、抢风等任一穴,每组两穴;或腰部椎旁二穴;或邪气(马为汗沟)配两侧大转穴;或大转配尾根穴。对马,巴山为主穴,配邪气或汗沟或肾角穴;或关元俞为主穴,配大肠俞或巴山穴。 (2)刺激方法和反应 通电刺激。频率、强度逐渐加大,频率一般调至30~50次/s或40~80次/s,亦有用300~400次/s;强度调至最大耐受量。病畜表现蹲腰、夹尾、后躯或前肢(取前肢穴时)肌肉轻度强直,有时出现流涎、排粪、排尿等现象。若腹壁皮肤出现显着的皱皮现象,预示针麻效果较好。 6.会阴、尿道、去势、后躯肢体等手术 (1)取穴 百会为主穴,配后海、尾根、大转、邪气(马取汗沟)、巴山、后三里等任一穴,每组两穴。其他穴位也可参考腹腔手术穴组,多配以局部和神经干走向的穴位。 (2)刺激方法及反应 与腹部手术穴组相似。 7.前肢手术 (1)取穴 抢风为主穴,配手术部位附近的穴位。也可用耳针麻醉,选一个具有全身镇痛作用的穴位为主穴,配一个手术部位附近的穴位。 (2)刺激方法和反应 通电刺激。频率、强度逐渐加大,频率可调至30~50次/s或40~80次/s;强度调至最适宜耐受量,病肢表现肌肉轻度强直。 (二)耳针麻醉 1.取穴 (1)腹部手术 神门、肺、腹、三焦等穴(手术侧单耳取穴),或神门透腹穴(两耳取穴)。 (2)胸部皮肤、肌肉切开术 神门、胸穴,同时在手术部位的上、下方各扎一针。 (3)腮腺瘘管手术 神门、肺穴,同时在手术部位的上、下方各扎一针。 (4)关节腔手术 神门、肺穴。 (5)四肢骨折整复 神门、枕、肾穴。 2.刺激方法和反应 (1)手捻刺激 捻针角度90°~180°,频率150~180次/min,诱导15~20min,直至呼吸变深、唇下垂、针刺皮肤痛感消失时即可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应保持捻针,直至手术结束。 (2)电针刺激 按要求进针后,在针柄或针体上分别连接电极。频率由低到高,经3~5min后,增至3~8次/s;强度逐渐加大至最佳耐受量,以病畜的耳、嘴唇及局部肌肉出现有节律的中度抽动为度。一般诱导20~30min, (3)耳穴注射法 在选定的穴位内,注入生理盐水或25%葡萄糖溶液,每穴10~15ml;亦可注入适量中药注射液如当归或红花注射液,每穴3~5ml。注射后,病畜可出现空嚼、摇头、打喷嚏等现象,个别病畜瞳孔散大或出汗。一般诱导20~30min即可手术。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